杆型人速画:提升儿童涂鸦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健民 张钺舒

[摘 要]涂鸦是儿童审美素养发展中重要的活动,通过杆型人速画提升儿童涂鸦能力是教师培养儿童综合绘画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可通过简明易懂的杆型人速画火柴人、铁丝人等引导儿童快速掌握人物整体表现方法,运用加粗、透画、直画、色画等技巧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多角度、多路径切实提高儿童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为儿童的人物画个性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教学既符合儿童的心理感知,又便于儿童操作,能增强儿童绘画的信心和表现性美感,使儿童体会到绘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杆型人速画;儿童涂鸦;美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4-0056-03

涂鸦是儿童审美素养发展中重要的活动。除了能给儿童带来乐趣,涂鸦还是一种易操作、具有视觉体验、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对颜色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帮助儿童宣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所以,涂鸦是教师培养儿童综合绘画能力的重要路径。

由于年龄特点,儿童在涂鸦时画出的人物常常是蝌蚪人或缺少相应部位的人。到了小学阶段,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提升涂鸦能力,使他们能顺利地画出人物的简单部分和简要特征。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通过杆型人速画能提升儿童的涂鸦能力。所谓杆型人速画,是根据人体结构特点,汲取简笔画的优点,用若干个杆形图来具体、形象地再现每个人物。这里的杆型人主要由火柴人和铁丝人组成,根据其特征可把它们称为直线火柴人和曲线铁丝人,具体通过以下路径与方法展开教学。

一、火柴人:凸显四肢的简易动态

1.火柴人

即将人抽象成火柴的形状,火柴头就像人的头部,也像人四肢的关节部位,而身体和四肢则呈细杆状。教师要引导儿童认识火柴人的结构,但不关注人体比例,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无须涉及比例、透视等专业知识。火柴人的形象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而形成的特有绘画造型,既简单生动,又能快速表现人物的动态,是儿童人物画个性创作中生动的表现方式。

2.正面到侧面的简易火柴人画法

指导儿童从正面练习速画,先练习正面的简易动作,再练习侧面及多种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多换笔,这里指的是彩色笔,用来区别人的上下身。如头部用黑色(火柴头),也可以画出简单的脸部特征;火柴杆可以用两种色,身体(躯干)和上肢(胳膊)用一种色,下肢(腿)用另外一种色。另外,还可以换粗笔或细笔来画,如先用细笔,再用粗笔练习。

3.凸显四肢的火柴人画法

在火柴人绘画基础上,教师引导儿童进一步掌握人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表现出人物的多种动作。人的头部、四肢、躯干的变化主要靠颈部、腰部、肘部、膝盖的运动,颈部连接头和身,腰部连接胸和髋,肘部把胳膊分为上臂和下臂,膝盖把腿分为大腿和小腿。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把这些关节点表现出来,当然也可以把关节部位断开。如大腿和小腿间的膝盖处,留一点间隙作为膝盖。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动态与人物各关节的关系,教师可以播放皮影戏,引导儿童理解皮影的关节是如何处理的,从而增强儿童笔下火柴人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用火柴制作火柴人

教师上课前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儿童用火柴制作真正的火柴小人。这样,儿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人物四肢的动作以及人物做事时需要的动作。教师再把这个火柴小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就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凸显四肢的火柴人画法。火柴的灵活摆放和可调整性,能让儿童清晰地掌握人物的动态变化。教师也可以播放舞蹈和武术人物造型的视频,让儿童模仿动作后再用火柴棒摆出造型,在游戏中感受人的动作与关节的关系。

二、铁丝人:突破细节的复杂动态

任何一项活动的机械式重复都会给人以疲劳感,画火柴人亦然。火柴人的表现空间很大,但是教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大。而铁丝的质感,可曲可直,随心而动,能为儿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态变化提供可操作、可游戏化的工具。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以“玩小人”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营造边玩边学的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1.曲线铁丝人的特点

与直线火柴人稍有区别的是,曲线铁丝人的各个关节不是很突出,如上臂到小臂可以形成一条曲线,而没有明显的肘部,大腿和小腿也没有明显的膝盖部位,躯干可以左右、前后弯曲,这样可以使人物更灵动。直线火柴人的关节具体严谨,动作姿态硬化机械,有很强的节奏感与力量感。铁丝人相对火柴人而言更加柔和飘逸、自然流畅,其动作有灵动美与韵律美。儿童在经历直线火柴人的练习后接触到铁丝人的形象,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儿童通过观察自己身体关节的变化,加深对铁丝人造型曲线的理解,从而在造型表现上形成更深刻的理性认知。

2.曲线铁丝人的绘制要领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让他们了解人物是由头部、躯干、四肢组合而成的,绘画时应先画头部,用一个简单的圆圈来表现头,确定好它的朝向,再点上双眼和嘴巴就可以了。身体需要弯曲,就要将躯干进行弯曲绘画,而双臂和双腿则根据需要表现的动态形象进行绘画,如腿部前屈后蹬,胳膊的提、拿、抱、挎等在绘画时用一笔画出曲线就可以了。这样既将上臂、大腿画出,也将小臂、小腿连带画出,不要求具体的长短比例。

3.感受曲线铁丝人

(1)教师演示曲线铁丝人。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具有可塑性的铁丝人,让儿童先后到操作台上分别折摆出铁丝人的不同动作,并说出是什么动作、在干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儿童根据铁丝人的动作画出动态小人。有了真实的铁丝人的帮助,孩子们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学生课后自制铁丝人。这里的铁丝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手的柔软度,最好用轧制丝网花的细铁丝,因为这种细铁丝的柔软度很适合儿童制作。孩子们做出不一样的铁丝人,能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自制铁丝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安全使用工具铁丝。

三、加粗:从杆型人更趋向人

掌握简单的人物动态后,教师可引导儿童在杆型人的基础上用油画棒(颜色不限)进行加粗练习。如人的头部分头发和面部,可用颜色进行区分;身体也用颜色表现上衣和下裤;还可以要求儿童对胖瘦之人进行区别,胖子——涂得粗一点,瘦子——涂得细而修长一点。

1.反练

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些人物的剪影或图片,让儿童用杆型人速画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人物动态。先通过对图片人物造型的简化提炼,总结概括出人物的杆型动态图,再反复练习,从具象到抽象,使儿童掌握人物画的动态变化。

2.写生

在儿童已经掌握反练的画法后,引导他们用杆型人速画法对人物进行动态写生。不管是用直线火柴人还是曲线铁丝人来表现都要画出一个动态人物,这个动态人物可以是教师或儿童自己。教师可在教室里设置一至三组这样的人物,让孩子上台摆出不同的动态,可以是站立、坐着和蹲着,作为模特的儿童要尽量将动作做得夸张,动态明显。其他人围着他们,既看得清晰,又可以看出不同角度的动态,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就形态各异了。

3.加粗

在写生杆型人的基础上进行加粗练习。教师用示范法进行教学,用油画棒进行加粗演示。人物的头部可分为头发和面部,用颜色进行区分;身体也用颜色表现上衣和下裤;对待胖瘦之人,可在加粗的程度上进行区别。这样教学,能使儿童在短时间内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对他们下一步的美术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透画:形色透叠空间交汇

透画要求所绘人物不突出关节,而是关节交融。这是在杆型人速画基础上进行延伸的一种绘画形式,能使儿童在形体叠加中感受到造型的构图之美与动态之美。

1.动态

透画中对于人物动态的把控决定了画面的效果。人物动态的空间、距离、方位、大小对画面的色块叠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儿童从画面的主体位置开始安排人物,根据画面的空间设计人物的动态变化,注意人物的大小不能差很多,否则后续的连接与色块融合就无法达到效果。同时,教师强调动态中人物肢体的粗细要相近,不能变化很大,否则影响后续的色块面积。

2.连接

透画主要是表现人物身体各部位的连接以及前后空间中的人物,不受拘束是透画的基本特征。所绘人物的头部、躯干及四肢都可以重叠或交汇成一点,如果是用色彩表现重叠或交汇的地方,就可以用另外一种颜色进行表现。如头部和躯干交汇的地方可以没有颈部,躯干交汇处形成一个小椭圆,那么头部、躯干交汇的椭圆就可以用三种色彩表现,其他部位亦如此。而表现空间中的前后人物时也不必追求前后遮挡,可以用线条展现、色块突出交汇的方式,这样学生绘画时毫无拘束,就会形成敢画、敢想、敢说的能力。

3.色块

如头部的圆形色块、身体部位比头部稍大的长圆色块、细又长圆的胳膊色块、比胳膊稍长且粗的腿部色块等,这些色块进行练习时不仅不讲究关节部位的脱节,还要求关节部位进行重叠,这就是透画的原理。儿童在逐个画人时,可以不考虑前后关系,也不受人体本身以及其他人物前后空间的影响,这能更加凸显儿童的创造思维和表达感受能力,使画面更有情趣。

五、色画:畅快表达直观呈现

颜色一直是让儿童喜爱绘画的原因之一。色彩斑斓与孩子的天真烂漫十分契合。在绘画中将色彩的搭配和火柴人造型要素融合,能使画面有所突破。儿童已经了解并掌握了火柴人、铁线人等的画法,可以用色彩直接表现画面和组合场景,从而锻炼相关的能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及兴趣,用勾画和面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场景。

1.点画

点画是儿童喜欢的绘画方式,也是画家们创作中永恒的表达元素。从印象派的修拉到“波点婆婆”的草间弥生,色点的运用让画面变成了神奇梦幻的世界。孩子们尝试用色点进行火柴人的创作,让画面构成在抽象和具象之间传递的游戏意味与变化,从而在有趣的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色点的交融和重叠与火柴人简洁的造型构成的空间感和现代感,有出其不意的画面效果,能让儿童感受到艺术创作的神奇。

2.勾画

儿童从涂鸦期起就喜欢用线条来表现事物,不管是美术作业,还是其他内容,他们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地画着自己喜欢的画。儿童选用的工具很简单,细一点的铅笔,粗一点的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等。线条勾画的对象要着重于儿童熟悉的人,引导他们观察或想象绘画对象的具体特点,如姿态、面部表情、衣纹特点等,从而产生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

3.面画

面画,就是在掌握杆型人速画的基础上,用色块直接画人物的一种方式。画出来的色块就是一块面,这里称为面画。面画的色块可以是水粉、水彩、油画棒、水彩笔等,不用画轮廓或其他造型,只是先画杆型人,再在杆型人上进行面画。以油画棒为例,用橙色油画棒把杆型人的头部涂出来;再用黑色或其他颜色在头的上部涂头发,用另一种颜色涂上身,一般情况下,胳膊与上身的颜色一样;然后用不同的颜色来勾画衣服的花纹与款式;最后,下半身用同样的方式,在杆型人的基础上添加裤子、鞋子的装饰。依据人物的色彩变化直接以色块塑形,所有的这些都不必太过于追求形似,点到为止即可,让儿童就像玩一样,在快乐中掌握绘画方法。这样的绘画,由简单概括到复杂具体,既突出重点动态,又轻描淡写弱化了装饰;既符合儿童的认知,又与绘画表达的技巧方法吻合,让孩子们画起来畅快舒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用杆型人速画助力低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能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出花样”。只有玩出新奇,儿童才会乐于探究,才会有发现,能表现;有了表现,就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就会不断地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儿童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形态。杆型人速画的实践研究,让儿童从涂鸦状态走向更趋理性的人物画的理解与创作,成为儿童美术学习的助推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曼英.人体动作速画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2] 魏明坤.儿童画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