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需求的交际语境创设
作者: 刘红强 曹理红
21世纪的学习观强调学习者应当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雅克·德洛尔)口语交际能力是这样的学习观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体现,是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融的综合表现。
一、问题分析:缺乏儿童立场的“交际语境创设”
教材将口语交际单独编排,体现了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学“请教”为例,存在以下问题:
1.创设的“情境”难以激发交际的动机
教师根据自己的想象,最初创设的交际语境“绿萝快死了”和“我要去帮厨”,以为学生会感兴趣。但实际上,这两个情境是教师代替学生做出的选择,局限于少数学生的兴趣和经历,难以激发学生的真实交际动机。
2.搭建的“支架”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请教的学习支架局限于怎么请教,即讲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想知道什么,忽略了请教的对象、请教的有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的请教难以成功。
3.笼统的“评价”与学习目标缺乏一致性
初始的教学评价主要引导请教的双方就问题是否解决进行评价,功能单一,未能指向学习重点“不明白的地方要追问”,与目标缺乏一致性,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问题解决:立足学生需求的“积极请教”
教材将口语交际分为两类:独白类和对话类。独白类主要指向表达个人想法;对话类则重在发展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请教,属于对话类,应当体现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立足学生需求,创设积极的生活请教语境,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聚焦生活的真烦恼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口语交际语境的创设不能是教师的“想当然”,而应当立足学情调研。请教,更应该聚焦学生生活中的真问题、真烦恼。通过对“问题真难办”问卷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家庭、社区三类场景中。课堂伊始,从每个类别中选取典型问题展开交流,选到的学生叙述了自己请他人帮忙、与人商量,依然未能解决难题的烦恼。课堂上,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办法,期望能为同学解决麻烦。来自学生生活的真实难题,唤醒了学生倾诉的愿望,激发了大家解决难题的动机。
2.需求驱动的真学习
(1)依托教材,学习“说清楚”。
有了解决真实问题的动机,再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水到渠成了。教材从三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丢三落四”和“借东西不及时归还”两个情境。学生尝试请教时,最后都会问一句“我该怎么办呢?”。看似请教,实际没把自己想知道什么表述清楚,是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对方归还,还是想知道如何与对方沟通。通过对教材情境的交流,学生初步构建起“请教时,要说清楚遇到的问题和想知道什么”这一概念,并共建“说清楚”的语言范式:(称呼) ,我(遇到的问题) ,请您告诉我(想知道什么)。在请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融入低年级学到的交际礼仪“有称呼”“用上礼貌用语”。
说清楚教材中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过程。这些方法要迁移运用到学生自己的难题中来实践。引导学生继续聚焦开课时自己的难题,尝试把问题说清楚,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支架的效果。然后,进一步假设生活情境:如果要请教的人正在看书或正在打电话、开会……又该怎么办呢?相机引入“程门立雪”的典故,渗透新的请教礼仪:在别人方便时请教。
借助交际情境,学生既注意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又明白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进一步明确礼貌请教不仅仅停留在礼貌用语层面,更应该体现在有礼节的行动上,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礼貌请教的美德和智慧。
(2)链接生活,学习“问明白”。
“讲清楚”是请教的重点,指向把问题表达清楚。请教的难点在于人的交互,即:如果别人的回答让你不明白,要及时追问。链接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我存了一些零花钱,妈妈让我自己理财,我想把它们存到银行里,可是,我怎么才能办理一张自己的银行卡呢?”帮助学生理清“向谁请教”“还有疑问怎么办”。课堂上,学生使用教师手机两次电话请教银行工作人员,学习“问明白”的方法,即:不明白,问一问;想确认,重复说。现场连线银行工作人员,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不禁发出感叹:“玩真的呀!”在与陌生人一来一往的交际中,学生根据请教的需求及时调整请教的问题,在真实的口语交际中,努力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
3.解决问题的真请教
2022年版课标在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要求:“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习得请教的方法后,最终要指向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开课时学生记录的真问题。分两次请教,第一次结合板书,形成基于目标的评价量规,示范点赞卡如何操作。第二次自由请教,带上点赞卡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交际、真实的评价,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从而让口语交际指向真实生活,服务于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真难办”“我该怎么说”“我要问明白”“我要去请教”四个有逻辑关联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真实的请教过程,掌握了请教的方法,尝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提升了口语交际素养,也为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美德与智慧的传承人奠定了基础。
“请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有礼貌地说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
2.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能根据他人回答,在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有效请教。(难点)
3.了解与请教相关的故事,懂
得遇到问题时,要积极面对,敢于请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真难办
1.有什么难题。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向别人请教。课前,大家都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智慧信箱。(出示)
智慧信箱的话:
小朋友们好!你们的来信我都收到了,看来,大家都遇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在这42封信中,有22个同学的问题是在学校遇到的,有12个是在家里遇到的,还有8个是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来来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的。
问题归归类:梳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好解决的难题。
2.我该怎么办。
选取三个学生的问题调研卡,交流 “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问题调研卡
你最近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是( )
选取三个学生的问题调研卡:
我胆子很小,明明想交朋友,可是又不敢说。
我一直想上画画班,可是妈妈不同意。
我的邻居总是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弹钢琴。
预设:放弃、请别人帮忙、与别人商量、向别人请教……
小结:你看,遇到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的办法,如请别人帮忙、与别人商量……今天我们来学习——请教。(板书:请教)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入手,了解学生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找准学情起点,激发学生学习“请教”的兴趣。)
活动二:我该怎么说
1.学习小伙伴遇到的问题。
最近,有两个学习小伙伴也遇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教材情境)
情境一: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
情境二:邻居小辉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共同梳理遇到的两个问题:(1)经常丢三落
四。(2)在提醒与不提醒别人归还东西的问题上左右为难。
2.帮他们问一问,练习“说清楚”。
(出示教材第一个情境)
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就丢三落四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该怎么说呢?
指名学生尝试请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清楚遇到的问题、想知道什么。
小结:向别人请教时,既要说清楚遇到的问题,又要说清楚想知道什么,这样就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了。(相机板书:遇到的问题、想知道什么)
3.一起说一说,注意“有礼貌”。
(出示教材第二个情境)
请教时,除了把问题说清楚,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关注到称呼和“请”“您”等礼貌用语,还要关注句末的“好吗”,知道请教时要虚心、有礼貌。(相机板书:言语有礼貌)
4.我该怎么说。
(1)学生结合问题调研卡提出的三个真实情境,自主练习有礼貌地说清楚问题。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
(3)抽生汇报,其余学生认真听,认真评:问题说清楚了吗?有礼貌吗?
小结:请教时,不仅要把“遇到的问题”“想知道什么”说清楚,还要有礼貌。这是同学们发现的“请教小妙招”。
5.什么时候去请教。
(1)如果你请教的同学正在
认真看书,你又很想请教,该怎么说呢?
相机指导:请教之前用上“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开启对话。
(2)在情境中交际:老师扮演看书的同学,学生上前向老师请教问题。
全班反馈、评价。
小结:请教时打扰了他人,首先表示歉意,别人才会乐意帮你解决问题。
(3)如果对方在交谈、打电话、开会等,你又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交流。
小结:别人正在忙,不方便打扰时,我们就要耐心等一等。
(4)回顾典故,传承美德。(出示《程门立雪》插图,略。)
简单回顾学过的故事《程门立雪》,浸润请教礼仪:请教时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在他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板书:方便时请教)
(设计意图:教材中“丢三落四”“借东西不及时归还”这两个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请教的愿望。在尝试请教的过程中摸清学情起点,初步建构请教的言语范式:说清楚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再结合学生的真实问题,尝试请教他人,明白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进一步明确礼貌请教不仅仅停留在礼貌用语层面,更应该体现在有礼节的行动上,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礼貌请教的美德和智慧。)
活动三:我要问明白
1.遇到问题去请教。
(1)智慧信箱中的难题。
智慧信箱(播放音频):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怎么向别人请教了,有个同学遇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她该向谁请教?怎么请教呢?
出示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我存了一些零花钱,妈妈让我自己理财,我想存到银行里,可是,我怎么才能办理一张自己的银行卡呢?
(2)该向谁请教。
这个问题该向谁请教?
预设:问家长、问同学、问银行工作人员……
小结:遇到难题,问对人,才更容易解决问题。
(3)尝试现场请教。
老师向学生提供某位银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学生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银行工作人员请教,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说清楚遇到的难题。
其他学生根据板书“说清楚、有礼貌”进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2.还有疑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