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进语文课堂,让自主学习自然发生
作者: 李美娜 吴静
北师大学者杨明全将项目化学习定义为: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其中,微项目化学习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15~20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变革。
《田忌赛马》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的核心是“思辨”。项目化学习和思辨性阅读都需要聚焦核心知识,借助驱动性问题撬动思考、积极思辨,从而发展高阶认知。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我们就以微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清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问题,确定微项目
1.借助提问策略,助力微项目生成
课前运用四年级学到的提问策略,学生借助问卷提出学习《田忌赛马》最想解决的问题,从而梳理出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孙膑为什么让田忌安排这样的出场顺序。
2.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确定课堂微项目
要解决学生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就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单元,其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于是,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课堂微项目——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根据微项目,自主选择方法
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完成该微项目的方法很多,结合单元整体和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筛选了三个学习锦囊。学生小组协商,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锦囊1:问题链
旨在通过问题链,在追问中理清人物的思维过程,感受人物的智慧,学习其思维方法。
锦囊2:数学广角
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走进人物思维,真正实现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锦囊3:阅读链接
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实现了文本和生活相关联的整体意识。
三个锦囊都聚焦一个核心问题——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多元选择中实现项目学习的整体性。
三、借助学习支架,小组合作学习
1.搭建思维支架,让学习有路径
微项目学习的三个锦囊是搭建的一级支架,其中“问题链”锦囊里的三个问题是搭建的二级支架。即使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的思维仍然是零散的。结合单元整体再思考,我们发现楚人、孙膑、船长等在问题情境中都会面对“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他们分析利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于是,搭建了最为重要的第三级支架——聚焦“不利的原因”和“有利的因素”,分析当时的情况。
课堂上,学生借助支架了解了孙膑怎样分析人、马、规则中的利弊,从而找到最优策略的思维过程。“不利”和“有利”不仅让学生走进了孙膑的思维过程,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还在锦囊2和锦囊3中学以致用。
2.巧用工具支架, 让学习有落实
搭建了思维支架,学生对于孙膑这个人物的思维过程化无形为有形。但如何让三个锦囊都为学习服务呢?我们反复修改“学习单”,使其与学科学习有效对接,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锦囊一学习单:学生在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时,用“请大家跟我读”这样的导学话语,将对课文内容的感性朗读与对课文内容的理性分析有效对接。
锦囊二学习单:“在课文里勾画关键信息”的导学提示,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有效对接课文相关内容;联结课文相关内容,创设孙膑向田忌献策的情境,用“指着图表”“您请看”“如果”“所以”这样的导学提示,让跨学科学习不失语文味。
锦囊三学习单:在阅读链接文章时,先用三色笔勾画出不同的关键信息,再用文中的关键词填写表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及链接文本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微项目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关联。
四、小组共同参与,发布合作成果
1.成果发布
在项目化学习中,“合作成果”的发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既是合作成果的呈现,也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分别汇报,成员补充,学生提问,教师适时引导,使孙膑的思维清晰地呈现出来。
2.及时评价
在成果发布结束后,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评价。三个锦囊通过自评、小组评、集体互评等多种途径引导全员参与评价。这样的及时评价让微项目实施中的态度、思维、行为等更真实、更全面地表现,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两个生字,会写“赢”,理解“门客、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在阅读中了解孙膑做出赛
马决策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谋略,领略古人的智慧。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问题,确定微项目学习内容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回到战国时期,去看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田忌赛马》。
1.教学生字“赢”。
在单元归类识字时,我们就发现了这篇课文中最难写的生字是“赢”。“赢”由五个部件组成,看老师范写。(师范写)记清楚了这五个部件,就不容易出错了。把“赢”字写在生字条旁边。
2.讲故事。
(1)“赢”是“田忌赛马”的结果。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2)还可以借助对阵图把这个故事讲得更清楚。谁来讲?
3.梳理问题,确定项目。
课前预习时,你们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安排这样的出场顺序。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我们把它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微项目”。
二、课堂微项目学习
要完成这个微项目,你有什么好办法?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很多,结合这篇课文,老师准备了三个锦囊。(出示)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没想到的是什么?
锦囊1:问题链
在《自相矛盾》的学习中,借助问题链,了解了“其人”的思维过程。谁来说一说这个问题链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提出问题,形成问题链。
师生共同梳理问题链:
孙膑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
锦囊2:数学广角
语文有《田忌赛马》,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也罗列出了田忌赛马的内容。
锦囊3:阅读链接
课前,大家阅读了《孙膑下山》《马陵道上》等文章,锦囊3装进了《多谋善虑智取胜》来对比阅读。
你们对哪个锦囊感兴趣呢?小组商量一下,派一个代表领任务。
1.出示微项目“学习建议”:
(1)自主学习,完成课中微项目学习单。
(2)小组合作,提炼微项目学习成果。
(3)推荐主持人、发言人准备发布成果。
(4)学完后组内开展自我评价。
锦囊1学习单:
《田忌赛马》问题链:
问题1:孙膑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题2:怎样分析当时的情况?
问题 3: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链的提示,在课文里勾画关键信息。)
我们的合作成果(用关键词作记录):
1.孙膑遇到的问题是( )
2.孙膑是这样分析的:
请大家跟我读:……,读到这里,我推测孙膑是这样分析的:( )
3.孙膑选择的方法是( )
课堂微项目·合作学习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一颗星)
借助问题链,把“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分析当时的情况,选择什么方法解决”说清楚。(三颗星)
分工合作,清晰地发布成果。(一颗星)
锦囊2学习单:
我们的合作成果: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指着图表)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将军,您请看( ),如果( ),所以( )。
课堂微项目合作学习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一颗星)
借用“数学广角”的图表,把“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分析当时的情况,选择什么方法解决”说清楚。(三颗星)
分工合作,清晰地发布成果。(一颗星)
锦囊3学习单:
阅读《多谋善虑智取胜》,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关键信息:
1.用红色笔画出遇到的问题。
2.用绿色笔画出当时的情况。
3.用黄色笔画出选择了什么方法来解决。
多谋善虑智取胜周末,小明和小刚相约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扑克牌对战。扑克牌共两组,第一组扑克牌为黑桃,数字点数分别为4、6、8,第二组扑克牌为方块,数字点数分别为3、5、7。双方任选一组,每人每局出一张牌,每张扑克牌仅可用一次,扑克牌点数大者获胜。比赛时黑桃先出,用方块对战黑桃,胜负采用三局两胜制。
小刚占得先机,选择了点数大的黑桃。但小明却不慌不忙地拿起方块,心想胜券在握,暗暗窃喜。第一局,小刚试图抓住良机先拿下第一局,将最大的牌8拿了出来。这时,小明不慌不忙地出了3,小刚以大比分获胜。第二局,小刚得意洋洋地出了6,而小明微微一笑,打出7这张牌。小刚面露难色,输掉了第二局。最后一局,小刚和小明相继出了4和5两张牌,结果与上一局相同,小明以一个点数的优势取得第三局的胜利。至此,胜负已定。小明以两胜一负的战绩智胜小刚,小刚捶胸顿足,却只能无奈地说:“是我大意了,你巧妙地用智慧赢了我,这样多谋善虑,值得我学习!”
聪明的同学,读完了这篇短文,明明是小刚扑克牌点数更大,为什么反而是小明获胜呢?
我们的合作成果
课堂微项目合作学习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一颗星)
借助问题链,把“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分析当时的情况,选择什么方法解决”说清楚。(三颗星)
分工合作,清晰地发布成果。(一颗星)
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成果发布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成果发布。温馨提醒:请认真倾听同学的发布,发布完后,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有不同想法的可以补充。
锦囊1的发布:
1.学生按照课中学习单的支架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指导、质疑。
聚焦问题链的第二个问题:孙膑是怎样分析当时情况的?
预设1: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关注到“马”。
(1)“马脚力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