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课文欣赏与教学创意
作者: 余映潮
余映潮
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会学术委员。中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 究专家,创建了全新的 “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教学警语】
任何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将预习任务安排得非常繁重且将这种负担压到课外。
【课文美读】
本文是中国古代神话,极富想象力地描述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文中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神奇的想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盘古开天地”这个标题好,一目了然,能概括全文内容。
第1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运用了“很久很久以前”这种传统的讲故事的开头方式。这里 “混沌”一词很重要,点示了天地没有分开时最原始的状态。睡了“一万八千年”很重要,让人物出场,表现了人物的神奇。 短短一段,内容丰富,作用很大。
文中第2自然段用“有一天”切入故事,细节描写生动,一写盘古开天地,天与地初步形成。课文的第3、4自然段二写盘古开天地,在漫长的岁月中,天与地成形。这里表现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的坚持精神、奋斗精神。课文第5自然段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三写开天辟地。写成形之后的天与地的美好,表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以上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层次清晰地具体描写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第6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三部分,收束故事,进行了抒情式的议论,点题;“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像标题一样,也能够概括全文内容。
这则神话处处都充满着神奇的想象与夸张,表现了神话的特点;运用了简洁描述的手法,结构清晰,层次明晰,顺序清楚,句式生动;全文语言准确简明,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精神。
课文的第5自然段写盘古倒下后的巨大变化。这一段写得极其精美。结构上先用一个中心句进行概写,再用一组描写句进行了细写;顺序上由高而低,由天上写到地上;写倒下之后盘古之“变”,一句一项内容,一句一个画面,音韵铿锵,充满了赞叹之情。
【新颖创意】
教学时,可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以“神奇”为线索,利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训练。
课始导入,介绍“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例说“神奇”,给学生点拨: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活动一:朗读体味
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故事味,读出起伏缓急,读出赞叹语气。顺势进行大量的字词教学。
活动二:复述训练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文;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三写盘古开天地的角度复述这个神奇的故事。注意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自读自练复述故事。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顺势点拨:人物形象的理解、故事细节的美妙、课文结构的清晰。
活动三:背诵训练
请学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请学生以“这一段的表达很精彩”为话题发言。教师的对话与小结需要凸显“神奇”与“想象”,还需要点拨表达的情感之美、层次之美,动感、画面感、视听感、夸张感、排比感等。
学生做好标记,顺势收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