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足球训练理念与方法融入选修课教学实践效果
作者: 姜健俊[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摩法、访谈法等,对如何注重启发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力,重视技术实用性大于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加强练习密度及训练的有效性,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了解、学习、领会新的教学训练思路,对于把握前沿的当代足球训练理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切实强化实践中的教学训练能力,以期对学生今后从事足球教学训练工作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训练理念;教学训练;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姜健俊(1978—),男,上海人,学士,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科高级教练,主要从事足球运动训练研究。
引言
高等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遵循教育发展的潮流,契合我国实际,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融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与方法,置大学生于时代前沿。
高校足球选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恰当运用契合学生自身需求的足球选修课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多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改革,术科课程的教学时数略有减少,而授课班级人数增幅明显。如何在学生增加、学时缩减的前提下完成足球选修课必要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技术能力与战术意识,培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工作者[1],已成为我国足球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如:杨楠在《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一文中,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素质教育和教学论的发展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外部原因,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困惑是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内部原因;郭书胜在《高师足球普修课中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从理论上对高师足球普修课中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关于表象训练的理论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描述了足球普修课表象训练教学的实施过程;王立在《全国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中,对全国14所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的教学基本状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全国体育院校足球普修课教学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结论和建议;金季春等在《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中,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与改革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找出了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教练员的需求,国家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改革对体育院校培养高学历、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运动员的需求等问题。
之前,研究人员对足球专项与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游戏运用、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小组模式、表象训练、合作学习、心理暗示,以及比赛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以人为本、快乐教育等足球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研究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通过自主创新,尝试将当代足球训练理念与方法运用于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技术、战术教学中,进行足球基本技术、基础战术教学方法等实践研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者。
一、形成思路
(一)符合身心发展,展示育人功能
面对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持续保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因此,立足学科发展前沿,把握时代体育信息,改革体育课程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是新形势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
(二)加强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定,要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选修课程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实际上已滞后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须更新足球选修课教学实践的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全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结构,力争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激发创新思维,重视教学质量
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动作技术表象的基础;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技术动作概念、发展创造思维的关键;实践是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改进完善动作技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以及发展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结合当代足球训练理念
改变了足球选修课以掌握基本技术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紧密结合当代足球训练理念:技术与技巧、技能的关系及分别练习;由简到繁、从无对抗到有对抗,围绕实战能力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在教学研究和革新方面潜力大。学生通过了解、学习、领会新的教学训练思路,对于把握前沿的当代足球训练理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提高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教学组织过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足球训练中侧重于技战术训练的冻结法、条件法、方格法、区域法、对抗法等方法,突出当代足球训练方法的运用与延伸,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产生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足球技能。
(三)重视思维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要明确体现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培养环节则没有明确提出。从讲解示范到学生练习,即“感知—实践”模式,与“感知—思维—实践”这一客观规律的模式相比,欠缺了很重要的“思维”一环。
三、研究内容
(一)当代足球发展趋势
足球战术的改革仍然在继续。在新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已难以再出现了,将来足球的发展将会朝着更加实用的战术前进,届时的足球将会体现如下趋势:进攻性打法占据优势;时空争夺更加激烈;技术更加追求快速、实效、精确;攻防转换更加快速多变。因此,把握当代足球训练理念和方法至关重要。
1.技战术发展动向。通过对最近世界杯和各大洲足球赛的观察、分析发现,当代足球比赛表现出战术特点的趋同性、球员能力的全面性、关键位置的特殊重要性、中场球员的可靠性、发动进攻的及时性、边路进攻的有效性等技战术特点,使足球比赛具有更鲜明的特征,预示着足球比赛更注重球队风格、球队成员的能力、进攻形式的有效性、成功的定位球战术、球员的心智能力适应比赛中任何场景的战术要求、球队精神和战术纪律等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要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补救和改进,设计出有效的整体、局部打法。通过在平时训练中培养的坚定信念,逐步形成球队的风格,并在比赛中得以体现。
2.训练方法。训练方法首先要符合足球的客观规律,针对特定对象、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采用特定的训练方法,并以先进的足球理念为基础,符合上述的技战术发展方向。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训练方法的获取相对简单,但要甄别先进与否,要从对足球的认知出发,符合球队的现阶段要求并符合足球发展规律。
(二)采用的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指令性教学法、积极教学法。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发现问题后通过情景设置、提问和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技术和战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指导学生按照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这是指令性教学法。积极教学法是在比赛对抗环节中,增强学生的信心,充分对学生予以激励,鼓励他们运用所学。
启发式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最终能够自己发现并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教学法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指令性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当发现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后,需要一些技术和战术做支撑,通过对技术和战术的大量重复练习,提高学生对技术和战术的熟练程度。
启发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思维决策能力(比赛的适应能力),指令性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在比赛中决策后的执行能力。技术和战术是表达思维决策的一种途径,而思维决策能力则是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获得的,二者之间相互补充。
(三)基于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1.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力。将“观察—判断—选择—执行”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中。例如,无论是运球练习,还是传接球练习,首先要强调观察,注重启发。通过练习方法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预测与决策能力。学生在练习中只有积极地观察和思考,才能很好地完成练习,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技术的实用性大于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在教学练习中,先不讲动作要领,而是让学生做各种练习。在练习中,学生会通过亲身体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则在引导和解答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和这样做的效果。相比之前足球教学中对于单个的技术练习较多,例如,颠球、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等技术动作,在实际教学中不是单纯为了练习技术而练技术,而是在实战对抗中反复地运用此技术动作,最终形成由技术升华到技能。
3.注重练习密度及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上课学习或复习内容,提前设置每个环节的不同场区,并根据需要在正式上课前布置好器材和进行人员分组,以控制练习时间,便于更好地转换到下一个环节,每个环节内容会渐进增加练习难度,一般预想2~3个变量,使练习内容衔接紧凑、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进,保证一定的训练密度与强度,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4.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练习中,运用积极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听、练。教师鼓励、激励学生练习,并且观察练习,一旦发现问题则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恢复练习后,如果学生正确地解决了刚刚练习中发生的问题,则积极地鼓励和称赞他们,如果学生做得不好,也不要批评,而要多鼓励,给予学生信心。
比赛是激励学生很好练习的手段,可以通过改变目标起到激励的效果。例如,在比赛中遇到实力较强、比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沮丧,此时教师要及时改变目标,可以改变为只要球能够推进对方半场就算得1分,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教学环节
在课堂结构中,准备部分主要是根据学习主题安排热身;基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包括对抗—情景—技术练习—对抗;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小结。
基本部分的环节安排须从比赛实际出发,在学习中与学习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从开始到结束紧紧围绕学习主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并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组织、实施与设计上。课前须要花费时间进行思考和设计,让对抗、情景、技术练习、对抗4个环节紧密联系。通过对抗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办法;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后,通过情景训练来强化。如果出现技术问题,再运用技术练习提高技术能力,最后回到对抗中再反复运用。这种教学流程让学生的学习保持了连贯性,主要提高了学生在比赛中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知道了怎么解决,需要运用什么战术、技术,而且会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来提高战术和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保证教学的流畅性,提高练习效率,达到真正从实战出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