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 张国庆 黄晨峰 李连博 李纪强 张显库
摘 要:高素质航海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的基本保障。航海类学生作为走向海洋、建设海洋、保护海洋的先行者,承担着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些学生才能推动我国海上交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并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该文针对航海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旨在提升航海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当前航海类学生在执行创新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航海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的目标,并从竞赛平台、科研平台和项目三个方面开展相应的科创培育举措,并对人才培育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估。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上交通;航海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65-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maritime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aritime power and a strong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nation. As pioneers who venture into the ocean, contribute to ocean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aritime students bea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ship navigation. Only by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can these students propel the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and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ritime power. This paper aim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mong maritime students,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enhanc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literacy of undergraduate maritime student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w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and in-depth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faced by maritime students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innovative projec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maritime university students, we have formulated the goals of fostering maritim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terms of competition platforms, research platforms, and project-based initiatives. Finally, we hav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is domain.
Keywords: maritime power;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maritim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cultivation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推出扩招政策,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1-2]。据教育部公布,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为历史新高。尽管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的“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仍然屡见不鲜,而在国内产业链急需转型的需求下,用人单位也面临“想聘之才”难觅的局面。从2014年李克强同志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的“双创”理念从此深入人心。“双创”的主题是围绕企业和个人开展的,价值表现: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方便民众的创业注册;用活、用好政府资金,提供众创空间,为能人和有梦想的人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减税、免费等政策支持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放宽思想,积极行动。“双创”的本质就是政府调控和带动就业,从根本上来看,更有利于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企业的人进行创业[3-5]。但是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还存在着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双创”为出发点的科技发展,正推动教育教学时间空间、内涵方法、交流方式等被重新定义与连接。其中,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国家海洋运输领域“双一流”学科的典型高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事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多个学科专业位居国际海事院校前列,代表了我国海事海商教育的最高水平。目前,52个本科专业中涉海相关专业占总数八成以上,航海类人才培养规模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航海类本科招生规模的30%。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大连海事大学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了‘科学航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因此,我校在顺应“双创”背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紧抓航海特色,积极推进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科创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6-8]。其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实践机会,在专业指导老师和充足的科研设备条件下带领学生自主创新,参加各种国际性赛事,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科的发展,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带来的新发展形势,立足学校航海类特色专业优势,利用科创竞赛这一抓手,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激发其创新力与创造力,推进航海类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俨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航海类大学生的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如下。
(一) 对创新创业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相比于社会普通群众,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对“双创”的认知更为深入。由于政府的“双创”号召和高校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大学生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对成功企业家的发家之路更为感兴趣,容易自发产生创新创业的意识[9]。同时,由于创业的初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对于客户体验较为重视,具有更为清晰具体的创业目标。此外,大学生大多都能正视创业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规避能力。
(二) 缺乏市场经验,难以对相关产业进行全面剖析
虽然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等,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验,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风向缺乏敏锐的判断[10]。即使部分大学生有机会在假期进行顶岗实习,但是大多数基层的单调工作或以出卖劳动力为前提。在正式获得企业聘用之前,几乎没有机会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无法系统得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直观的认知,也难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市场经验,难以获得成功。
(三) 创业计划脱离实际,创业项目不科学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过于主观,以个人兴趣和爱好为导向,导致创业项目的构思偏离了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他们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数据采集分析,对后期经营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考虑不足。这使得创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从创业项目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项目都是生活服务类的线上产品。这些项目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往往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因为市场上已经存在类似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创业项目的单一性和缺乏创新性,限制了创业者的发展和成功。
(四) 合伙人结构及创业方式单一
大学生创业往往以合伙人的形式进行,合伙人多数是同一专业年级的同学。这样的合伙人结构存在问题,因为其知识背景相似,对创业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具备足够行业经验的领导者,无法为团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带领。此外,由于缺乏出色的产品原型,创业者很难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启动资金也有限,这使得创业初期的发展变得困难,很多创业者无法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二 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目标
科创竞赛是在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推出的学科教学性的竞赛活动,是作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项目负责人具有多年的科创竞赛指导经验,根据科创竞赛“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的运作模式,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升学生基本科研素养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研素养提升—竞赛项目孵化三部分进行开展。
(一) 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的航运强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航海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将学生的天性和兴趣相结合进行创新启发,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引入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着重考虑国家产业转型需求和新经济循环格局,研究和适应“双创”背景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愿、创新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新动向,遵循“兴趣启发—提升素养—实践探索—未来规划”的人才培养路径,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措施和政策,真正实现围绕专业特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 依托平台的航海类学生科研素养提升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积极开展以“双创”背景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类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进行思考和研究,并挖掘有兴趣的航海类学生依托团队已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支持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产学研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进一步夯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和项目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