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高园 张力博 董峰

摘  要:“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为依据、以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供给为基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素养。对于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板块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通过设定培养目标、重置课程结构、完善教学环节和规划实践项目等举措,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能让学生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能力的同时,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灵感,强化教学效益。

关键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69-04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with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takeholders f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the supply of practical abilities by universiti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iteracy.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s such a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consis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tively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resett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improving teaching processes, and planning practical projects can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ile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reby generating a strong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ultivating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timulating entrepreneurial inspi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ath guarante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专创融合”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专业教育重在使学生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创新创业教育则强调理念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对于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板块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素养,对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互赢”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出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团队组织建设、职责安排、薪酬规划和奖惩激励等内容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等实践教学活动相融合[1],通过积极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竞赛,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让学生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能力的同时,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灵感,强化教学效益。

一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的运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自2015年以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2]。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其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

(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业教育则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3]、培养创业本领的专门教育;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紧跟学科前沿理论发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解决企业运营中的现实问题。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4]。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视角下多方位、多通道的引导,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是必然选择,同时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5]。

(二)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局限

传统教育理念强调基于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 而确定哪些课程的依据是对于该学科的“理解”, 教学计划实施过程是安排上好每门课, 教学评估是评价每门课上得怎么样[6]。这种体系虽能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但却无法回应时代变革的需求,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培养目标不清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要求大而全,但缺乏动态调整,对软技能、全球视野、新技术融合等重视不足,且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紧密。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应对变化的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二,实践教学环节单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简单,信息化程度低[7],内容局限,缺乏真实项目驱动,导致学生难以接触真实业务场景。同时,实践形式固化,企业调研不深入,跨专业合作稀少,校外基地利用不足,无法紧跟时代步伐。

其三,“专创融合”度不足。高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以及有效性[8],导致学生无法系统获取相关知识,难以形成应用能力。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教师指导失衡,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案例分析多聚焦于常规运营,创业型案例稀缺。此外,高校与创业平台对接存在缺口,真实的合作机会较少,实践考核环节也缺乏创新创业指标。

(三)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为依据、以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供给为基础设定培养目标,以教学计划为理论支撑,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实操支撑,以考核评价为检验支撑,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学生带来多维度的能力提升。首先,有意识地将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促使他们主动寻找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其次,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最后,引入跨学科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增强其应对职场变化和创造新职业机会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

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将ERP模拟沙盘、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翻转课堂等课内实践教学方式与仿真招聘、“双创”竞赛、实训项目等课外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呈现出融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激励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一)  融合性

一是教学内容的融合,即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将创新创业实践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与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各模块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既加强专业技能的实操,又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用学生急需的创新创业知识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二是教学模式的融合,即通过积极推进教学理念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产学研用”结合,与企业实现互动共赢。

(二)  实践性

“专创融合”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实践性特点也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得到进一步突显。首先,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设计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创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业实践项目,寻找资料、制订计划、实施操作和总结经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  创新性

随着共享经济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管理环境日益复杂,管理手段层出不穷,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必须适时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创新,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在线招聘、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结合虚拟团队管理、远程仿真项目、决策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早适应变革要求,启发学生运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寻找新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  激励性

由于内驱力不足,导致师生缺乏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而“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性特点非常显著。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策划创业活动或近距离参与企业运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专业学习成效;又如,制定招聘方案、设计绩效考核制度、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等实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与他人包括教师的互动中增强团队合作力和沟通力。此外,学生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将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当成功完成任务并获得好评时,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认可和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通过倒逼教师主动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形成学校及专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三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聚焦学生未来发展,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该体系紧密贴合当前及未来的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依据社会环境变化和信息反馈,及时展开动态性的调整与优化,重点塑造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范畴的核心能力及其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素养,进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融互渗,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  设定培养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