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民办本科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作者: 钟泰林 朱金梁 陈丹维 李珏 陆海飞 赵竑绯 盛国梁
摘 要:民办本科应用型高校,更应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实践动手能力。园林花卉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拟通过探索构建一套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优化体系。内容上,全覆盖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每周一花”“花境实践”等特色专题强化核心授课内容;形式上,由老师主讲渐变为师生互讲学生为主的方式;考核上,将成绩由过程加测验,延伸到成果汇报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经过几年的实践,该优化体系实施进展顺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强、学习兴趣增加、成效显著,实践能力明显提升,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应用型本科;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128-05
Abstract: Private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d practical skills. As a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core course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nd Floriculture has hig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practical and self-learning abiliti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actively, it is proposed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a teaching optimization system for landscape and floral studies centered on student growth. In terms of content, it fully cover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and strengthens the core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special topics such as "Weekly flower recognition" and "Flower border design and practice". In form, the teacher-lecturing gradually changed to teacher-student lecturing In terms of assessment, the results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combining the process with testing and extending to the reporting of result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practi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system has progressed smoothly,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onsciousnes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has increased, and thei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remarkabl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 hav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i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similar courses.
Keywords: centered around student growth; applied undergraduate; Landscape and Floricultur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国家教育部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旨在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1]。民办高校通常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生态学与生态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Ⅰ、Ⅱ)和乡村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的前导课之一。我们课程团队认为,园林花卉学作为一门极具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其深入学习不仅能够为个体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极高的创业与就业潜力。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理论与实用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及从业者在花艺设计、花卉栽培、景观规划和园艺理疗等多个领域实现职业发展与自主创业。因此,精通园林花卉学不仅是学术追求,更是通向多元化职业道路与创业机遇的坚实桥梁。园林花卉学主要通过花卉的识别,并比较全面掌握花卉的习性、繁殖、栽培与管理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术,为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好扎实的花卉种类辨别与种植设计的基本功,也为将来从事花卉栽培、管理和经营的工作提供知识储备,是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2-3]。因此,课程教学效果的良莠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甚至于未来专业发展的影响;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程学习效果的质量良莠对其自身专业素质培养与技能的提升影响深远。本文以民办本科大学浙江树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主要针对园林花卉学授课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关教改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如何更好启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获得更佳的教学教改效果。
一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教学改革
(一) 教学内容改革
浙江树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园林花卉学课程总学时48(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另还有一周的校内外实习,且城市园林绿地实习和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苏州、上海)两门课程各有1周的实习也与园林花卉学有一些关系。相比较于其他同专业的院校开设此课程的总学时大多为64学时(理论、实践各32学时)的高校而言,这样的学时安排较为合理。但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知识点完整且保质地授予学生,那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适当优化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园林花卉学课程授课,多数院校均以草本花卉为主要对象,课程内容略有差异,但基本还是按总论、各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仙人掌与多浆花卉、木本花卉)及花卉的繁殖与花卉应用等章节分别进行讲授。目前我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在秋季学期进行,但园林花卉具有固定的年生长期和生命周期,不同花卉开花结果的时间、习性、栽培方法及应用形式也不尽相同,为克服理论课专题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不错过部分花卉的最佳观赏季节的难题,我们与园林树木学(春季学期开课)进行了一些交叉,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上也开设观花树木专题;且建设了在线课程和花卉图片库,可以较方便学生了解春夏季开花的一些花卉,更好掌握全年观花花卉。同时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 开设特色专题
课程组开设“每周一花”特色专题,提出每位同学每周必需掌握和了解一种花卉,一学期计16周,每位同学必须完成不少于16种花卉的PPT制作,内容主要有花卉的拉丁名、别名、特点、习性、繁殖方法、花卉文化及园林应用情况,1种花卉不少于5张PPT;同时强调一个班级内每位同学的花卉品种不能有重复(若是2个班,A、B班个别同学的重复种类不超过50%),由学习委员对班级每位同学花卉种类进行把关。
若这样,一个班30余位同学,一学期下来就有480种及以上花卉,若每位同学均掌握这480种花卉,水平达到甚至超过“高级花卉园艺工(250种)、大纲要求(300种)”花卉识别水准。同时我们每次课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选择安排有相关内容的2位同学上台讲授其所做的PPT(时间和内容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就安排好)。
为了增强活动的多样性与实效性,若仅依赖学生自行选择花卉进行“每周一花”展示,可能会因缺乏统一指导而导致季节性与气候适应性的考虑不周,进而引发花卉品种选择的重复性问题,难以全面展现花卉的四季之美与地域特色,最终影响活动预期的教育与展示效果。因此,建议在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融入季节性指导与气候适应性评估,以优化花卉品种选择,确保每期内容新颖独特,更好地契合自然规律和授课内容。所以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由老师根据教材和当地的气候特点,精选近500种花卉,再由学习委员分配或以抽签形式确定每位同学每周应做的花卉品种作业,并上传超星学习通;同时前一次上课时通过抽签或指定下次课汇报的学生和花卉品种,让学生提前做好下次课汇报内容的准备,汇报时间每名学生3~5分钟;并且汇报结束后需要随机提问学生1个问题,并随机由另一名学生提问汇报同学1个问题。且每次课程均计划由2~3名同学汇报,整学期下来,一般人人均需汇报,生生也有机会汇报。因课堂时间有限,全体同学还需通过超星学习通课堂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当次课堂上未互动的同学也是一种补测。
2 增设市花(县花)的调查与检索题
因每一位同学一般都对自己的家乡(出生、成长或上学等地方)具有特殊深厚的情感,但不是每位同学都了解自己家乡的市花(县花)。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的市花(县花)情况,我们在开学初第一次课前增设学生家乡所在地的市花(县花)的调查与检索题,通过超星学习通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或查阅资料等,让学生对家乡的市花(县花)进行系统查阅。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爱乡情结,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花卉品种的认知。
3 以花境案例设计与实施为例推动花卉学实践走深走实
花境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园林花卉学学习与花卉应用的核心内容,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等特点。通过花境案例设计与实施,可以比较全面地督促学生学习花卉的种类与识别,可以强化学生平面设计与表达能力;通过花材的选择与购买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和协调处理问题能力,主要环节与内容有:
1)西湖周边花境实地参观与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花境设计项目,如公园、企业园区等。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真实项目的设计理念、材料运用、植物配置等,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结合现场实例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花境设计与实际操作过程。
2)经典花境设计案例研究。挑选西湖湖滨经典花境设计与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实现手法、效果展示等,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花境设计特点,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求。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花境模拟设计实践。使用设计软件或手绘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设计实践。通过选择不同场景和要求(如公共花坛、私人庭院、室内花境等),学生可以制定和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对照经典案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和反复改进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
4)真实项目实践(花材选购与种植)。因学院给每位学生均有实习补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应用这个补助款(经费使用也是考核内容之一),让学生在花卉市场实习的过程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选购之前设计的花境花材,参与学校真实实践项目,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通过花境全过程的实际操作,解决花境设计与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4~6人一组,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负责设计、制作和管理这个花境项目。这样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