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王卫民 吴永乐 韩雪雅

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

摘  要:随着5G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终端产业蓬勃发展,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的人才需求增加。目前,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亟需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为适应整机性能测试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具体方式为,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改革教学模式;共建师资团队和教学实践平台;产学研深度融合并促进成果转化。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技术人才培养只有实现高校与产业紧密衔接,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158-04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y is booming, and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plete machine performance testing is increasing. At presen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plete machine performance testing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re urgently need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in the complete machine performance testing industr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should be actively promoted. The specific ways are that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jointly formulat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reform teaching modes, building a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deeply integrating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ults.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performance testing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plete machine can only achieve the ideal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by realizing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ies.

Keywords: performance testing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plete machin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practical teaching

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教育形式,是指将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合作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把大学教育与产业界有机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1]。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产业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技术在保证终端产品性能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整机性能测试领域应用型人才缺乏,因此实现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随着5G的应用,智能终端产业蓬勃发展,但相关通信测试技术和试验保障能力却没有能够同步发展,导致部分产品质量不佳。有效完整地验证各种因素对智能终端整机性能的影响,是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中质量竞争的关键一环[2]。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发射端、传输介质、接收端三个部分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传输。传统通信测试主要采用传导射频测试技术,但随着4G引入多入多出(MIMO)技术,尤其5G时代大规模MIMO技术和毫米波技术的广泛使用,传导测试方法由于成本高和复杂度高而不再适用。空口测试(OTA)是验证移动通信空中接口的发射功率和接收性能的一种测试。它主要是对整机进行辐射性能方面的测试,能够在实验室中实现可控的、可重复的、可调试的和节约成本的测试。整机性能测试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况下的使用状态来对终端产品展开测试,得到的指标可以衡量智能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情况,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对于汽车、消费电子等产品的性能测试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行业发展迅速,可靠高效的测试技术是保证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整机性能测试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依据《中国制造2025》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预计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我国高质量通信测试人才缺乏,严重影响无线通信设备测试行业的发展,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的人才诉求导致通信测试类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高校通过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型、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行业的优秀人才,运用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和策略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学校和企业通过协同培养,实现资源的互用互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双方协同创新,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对接需求,提高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一  培养困境

(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理论专业知识为主,人才教育培养面临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教材中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实际社会发展和产品技术方面了解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现实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与产业界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匹配等问题[3],高校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较产业发展速度慢[4],导致高校不能及时了解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高校教师为主导,学生在统一要求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和创新意识,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领域,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二)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

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需要卓越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大多以学术研究为主,较少注重工程实践经历[5],难以满足对学生整机测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高校创新实践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课程中缺乏专业实践内容,疏于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仅仅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效果很低,并且许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主动与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就使得应用实践能力无从培养[6]。此外,教师需要对行业发展的方向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创新实践,企业导师虽然在行业发展前线,并有着丰富的创新实践经验,但对于人才培养机制不了解。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提升师资队伍创新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构建校企“双导师”模式势在必行。

(三)  高校实践平台不足

对于通信测试类课程来说,学习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大量实践操作,才能满足测试要求。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涉及电磁兼容和射频性能测试技术等,工程实践性极强,需要掌握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由于整机性能测试所用的各类测试仪表和微波暗室较为昂贵,高校的实验设施资源有限,并且学生仅依靠校内的实验平台难以接触实际测试环境和测试全过程,对现实测试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况了解不到位,仅仅依靠校内实验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需求。

为了给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实践条件,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实践基地,这会对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实训中获得实践经验与职业技能[7]。

(四)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研成果走向生产应用的重要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但高校中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有待改革。

首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欠缺积极主动性[8],当前高校多重视科学研究,相对忽视成果转化,导致高校中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比例较低。其次,由于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许多科研成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使高校研究成果产业化困难。

深化产学研合作,可以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对接企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使高校学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针对以上智能终端性能测试行业中人才培养困境,对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

二  模式探索

(一)  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满足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行业需求的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应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产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需要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通过开设智能终端整机性能测试技术课程,向学生传授电磁兼容、空中射频特性等内容,从智能终端性能测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各学科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校在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联合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加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接企业,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应用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行业前线的新技术、新产业相结合。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可借助企业前沿丰富的科研资源,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做引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将产业问题引入学生课题,将学生的研究课题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以真实的企业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与高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设计课程和项目,教学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发散创新思维,为企业技术改革提供新思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