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办学逻辑、核心问题与改革策略
作者: 于越 温恒福 傅文第摘 要: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和高质量内涵建设,而且关乎民办应用型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诉求、内生动力、发展潜力和适应社会等核心竞争力,是民办应用型高校发展之本。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技术、设备等物质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管理、人文素质等精神的现代化,但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中国“本土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民办应用型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民办高校特点,遵守教育现代化准则,按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要求,把培养人、办好学放在首位,通过探索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办学逻辑和路径方法,梳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改进办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与机制灵活、用人充分等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一切,为一切学生”,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现代化;办学逻辑;瓶颈问题;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3-0085-10
Abstract: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of privat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affects the overall level and high-quali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but also concern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key demands, internal driving forc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ocial adaptation,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is not only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other materials, but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humanistic quality and other spirits, bu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and it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hinese "localization" and Western "modernization". Privat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the law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law of human development, resp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pu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learning in the first place, and explore the logic and methods of running a school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privat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will sort out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key links and important node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argeted 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fficient employment, maximize human potential,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for all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logic; bottleneck problem; breakthrough strategy
民办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的有力补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支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1]。民办应用型高校强调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应用为导向,与企业、产业界等紧密合作,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和学科,以本科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操作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侧重应用性研究,突出“专门知识”“应用性”和“高新科技转化”等,着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民办应用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不仅关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等国家大政方针,同时也关乎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和健康发展等生存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时代,要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鲜明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要求,坚持国情特色、制度特色、文化特色和战略特色。教育现代化不仅代表了教育发展的一种先进状态,涵盖了教育思想、理念的革新,同时也包括了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结构体系的优化以及教育制度运作的改进等多个维度的全面转型与升级。
在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要明晰影响和制约好发展、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和核心问题,找准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创新办学策略,是当前紧迫而必要的发展任务。
一 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办学逻辑
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在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规制下,充分发挥民办优势和应用型特色等,从国家要求、社会需要、学生特点和学校愿望等要素出发,突破现有办学弊端和发展障碍,发挥特色设计、团队优化、有序流动和资源合理等优势,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教育现代化特色的办学道路。
(一) 符合国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新修订的“条例”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民办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改革创新和服务人民,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
国家对民办应用型高校的自身定位、发展方向、教育质量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从政治高度和战略远见提出了民办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的国家诉求[3]。民办应用型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政府和社会要为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我国民办应用型高校健康发展[4]。
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办应用型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5]。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民办应用型高校才能充分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战略要求。
(二) 符合社会需要
民办应用型高校教育现代化在多个方面积极回应了社会发展需要。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优化专业设置,及时开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培养适应产业新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传统产业,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是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融汇。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民办应用型高校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各类型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职业应用能力[6]。此外,民办应用型高校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等工作,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和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7];四是国际化教育与国际竞争力提升。拓宽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和留学项目,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 符合学生特点
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潜力等个性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并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职业规划,发挥学生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诉求。民办应用型高校要高度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场景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是满足复合就业需要。当前,单一技能的人才已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民办应用型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和综合能力,通过开设多元化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不同领域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8]。同时,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 符合学校愿望
民办应用型高校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自身实现好发展、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民办应用型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办学特点,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并积极探索适合发展的教育模式,注重“专”“精”结合。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治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落实好“放管服”改革并加强检查与监督,构建“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教师发展机制,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率,激发学校内部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特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再次,民办应用型高校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回应国家对提高办学质量诉求,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9]。要积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完善课程设置、制度规范、孵化基地建设和导师库建设等运行机制,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