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的学习导向性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作者: 尹晓琦 孙文彬 曹苏群 朱铁柱

基于CIPP的学习导向性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探究0

摘  要:目前,地方高校开展的混合式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基于CIPP模型构建以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应用对课程的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合理制定评价体系观测点,在强调过程性评价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指标,并对接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去综合评价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情况,促进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双向反思,从而形成教学与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以期为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提供一套系统的观察模式和改进标准。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CIPP模型;教学评价;学习导向性;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3-0095-0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ode is still used in blended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an not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students'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Ta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a learning-oriented hybrid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CIPP model. The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 reasonably formulated through phased evaluation of the background, input, process and outcome of the course. While emphasizing the process eval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dexes of the course are incorporated.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are also applied, and the quality view of talent training would be chang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omo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duct reflection, so as to form a virtuous cycle betwee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and provide a set of systematic observation mode and improvement standard for blended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CIPP model; teaching evaluation; learning-oriente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新冠感染疫情期间,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教育创新活动,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它既能实现线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也具有线上教学的灵活便利性[1]。而这种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然而,很多学校的混合式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结果性评价[2]。以淮阴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沿用了传统的同行教师评价、教学委员会评价、学生评分三方综合的方式;主要参考本学期参加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竞赛获奖等,缺乏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关注。本文采用CIPP(Context Input Process Product)模型建立“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系统分析框架,强调以学习为导向的过程评价,通过互联网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信息化,并加以分析整合,获取教学实施过程的全方位信息;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建以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一  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对混合式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评价,其中一种主要的方式是在混合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但这只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学,如果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则还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贡献[3]。美国的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根本目的,除了参考学生的评价意见之外,还会考虑教师自我评价,以及系部主任和同行教师的评价意见,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国内学者通过比较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对混合式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影响要素和学习效果等不同角度来研究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但也存在尚待改进之处[4-5]。一方面,国内缺乏针对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评价指标难以衡量等问题[6];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忽视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如何设置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来契合混合式教学的灵活性,是尚待研究的一个问题[7]。

二  学习导向性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教育部关于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明确要求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8]。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的互动优势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引导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导向性评价将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不仅关注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还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将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元评价以及反馈作为主要指标,该评价方式包括学习任务、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馈,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来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来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10]。

三  CIPP教学评价模型

CIPP评价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D.L.Stufflebeam基于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提出的一种对课程教学的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11]。评价的目的在于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以便对教学方案加以修正。D.L.Stufflebeam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关注结果性评价,缺乏对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 CIPP 评价模型以现代系统论为基础,突出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持续性,能全面、直观地反映课程的实施效果,其评价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相契合,因此本文选用CIPP模型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从而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其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结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将背景、输入、过程、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评价主体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教学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在结果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作为重要判断指标。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关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促进学生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过程评价中,通过考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因素使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客观,并将育人要求、价值观教育等思政指标融入混合式教学评价中,同时对评价体系中归纳整理的教学实施信息进行反馈,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思和不断修正。

四  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选取淮阴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CIPP模型建立系统评价框架,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数据化,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

(一)  基于CIPP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背景评价

课程的背景评价是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具体指标见表1。在背景评价中,本文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办学定位、教学体系以及就业与升学等方面。

办学定位的指标用来评价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相关联的程度,通信工程专业对接信息通信产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系统开发、产品设计、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与升学的指标用来评价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升学的关联程度。专业课教师需在授课前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定位,对照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将就业前景和升学机制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适时地调整教学目标,从而避免因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跟不上的情况下产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课程和将来工作的关联程度,了解相关的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多渠道、开阔思路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指标用来评价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教师也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前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知识储备情况、技能已达到的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有利或不利因素,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以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架构。

2  投入评价

课程投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在投入评价中,本文选取了师生构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3个二级指标。

师生构成的指标用来评价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结构及综合能力,包括教师团队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背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院机构,专业招录的生源质量,以及师生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教学设施的指标用来评价与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在线课程平台以及辅助教学设施的建设情况。近年来,通信专业类课程全面推进网络平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便利性以及线下教学的互动性,采用在线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行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中,投入评价的重点是对课程教学资源的评价,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环境等。混合式教学对在线课程资源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目前,专业积极建设国内先进、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建设精品课程以及微课程。通信工程专业类课程选用国家级规划及省级重点专业教材等优秀教材,积极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以满足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