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 于瑞峰 王喆诚 严京滨

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索0

摘  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文阐述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调研中外部分优秀高校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在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知识方法指导方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并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研究国内工业工程专业案例。发现目前仍存在选题实践性不够、时间安排不够灵活、欠缺指导等问题。最后提出增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增加知识能力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工科;本科教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工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42-05

Abstrac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graduation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management mode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in some excellent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topic selection, time arran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and method guidance, and uses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to study domest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as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actice in topic selection, inflexible time arrangement, and lack of guidanc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enhanc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strengthen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rad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型教学环节。在我国本科教育阶段,本科毕业设计是衡量学生完成学业水平、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且越来越受重视。从2020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开始抽查本科毕业设计[1]。按照当前我国本科生培养计划,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业最后一年,在导师指导下和学校指导监督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2]。在此期间,学生使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所有知识、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完成毕业设计训练,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是迈入社会开始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实践,学生能够习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在工科领域,国内外的知名大学都为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训练或综合科研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和管理模式。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相关研究也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基于对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文献调研、中外大学实证调研和问卷研究,阐述了我国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从选题、实践安排、过程管理与评价和知识方法指导等方面对中外大学的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现有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思路、办法和对策建议。

一  中外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调研

本研究对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或科研实践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研,从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相关知识方法指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与讨论。

(一)  选题

选题得当、注重实践与创新是中外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共同的发展方向。国外高校的毕业设计或科研实践的选题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譬如科隆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3]和查尔姆斯理工大学[4]的毕业设计项目都重视解决当前生产实践中的课题,将大量与企业、工业、服务业等相结合的工程实践类课题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项目。普渡大学[5]则不设毕业要求的设计项目,但也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创新性的、有意义的选题作为自己的科研实践项目。总体来看,实践和创新是在科研实践中被强调和鼓励的。同时,国内的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也越来越重视工程实践方面,朝着更加联系生产实际的方向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6]、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要求增加工程设计课题内容,将能够联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课题放到重要地位。产学结合、校企结合正在逐渐成为工科类毕业设计的主要方向。

(二)  时间安排

本科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需要结合院校工作实际,在可行的基础上适当安排时间。例如科隆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时间安排较为严格,一般要求在学生学业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时间跨度约为13周,期间会要求学生做定期报告以督促进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毕业设计规定则稍宽松,可以选择在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内完成,只要完成必修课程就可以随时开始毕业设计,其通常时间跨度为14周。国内高校的时间安排则均比较严格。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毕业设计均规定在春季学期中完成,在期中进行中期检查,期末进行终期答辩工作。同时规定毕业设计最短工作时间,上海交通大学规定不得少于12周,天津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则规定不得少于14周。同时鼓励尽早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有条件的院系可在秋季学期启动工作并开始开题。

(三)  过程管理

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对于严格要求的考核节点需要严肃考核。从所调研的国外高校来看,对于毕业设计或科研实践的中间过程有一定要求。其中最为严格的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要求学生必须每周出席毕业设计课堂,并在每两到三周的关键时间节点提交项目日志并反映总体进度。科隆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则没有明确的中间日志检查,仅要求每周工作时间与建议与导师会面的时间。而国内高校相比之下更加看重过程中的管控,所制定的规章更加严格。所调查的三所国内高校均要求学生与教师的考勤,每周一次的周报提交、教师辅导工作。过程中有严格的考勤纪律严肃作风要求,不得随意缺勤和擅自离岗离校。对于目前国内毕业设计情况而言,设立严格的过程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毕业设计工作良好开展。

(四)  相关知识方法指导

对于毕业设计相关科学方法的指导方面,高校需要加强重视。在科研实践相关知识方法的指导上,国外高校有比较好的借鉴之处。如科隆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均开设科研讲座、座谈会、校园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巧。而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培养,并提供学生标准写作培训或标准写作手册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规范形式书写论文。对于国内高校而言,国内高校普遍要求指导教师做好督促、指导学生的工作,认真审核学生论文、设计说明、外文翻译等材料,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修改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均要求指导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来说,对于学生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指导正不断增加与完善。

二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实证调研

综合现有的研究来看,从学生视角出发评价毕业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管理实施质量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从学生角度探寻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方法的路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关于本科毕业设计满意度的全样本的匿名问卷调查。

(一)  问卷设计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毕业设计实施实际情况,按照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顺序,制定了本科毕业设计满意度问卷。该问卷主要包含9个部分,分别为“课程时间安排”“选题及导师安排”“开题报告制度”“日常工作”“中期检查”“终期答辩”“论文撰写”“成绩与质量”“收获”,共包含38个题项。

(二)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21级69名本科毕业生参加了问卷调研,最终回收69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三)  数据分析

1  毕业设计的课程时间安排

当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时间安排的主要时间节点:①大四秋季学期期中开展毕业设计启动会;②启动后第8—9周,学生提交开题报告;③启动后第16—17周,进行中期考核;④启动后第21—23周,学生提交评阅论文;⑤启动后第24—26周,进行终期考核。

在毕业设计课程的总体时长方面,有5.8%的同学认为时间安排短,65.2%的同学认为时间安排适中,分别有21.7%和7.3%的同学认为时间较长和过长。部分同学认为开题报告提交评阅时间偏早,中期检查时间偏晚,而最终论文提交时间偏早。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同学们认为毕业设计各考核节点的时间较为适中;中期检查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一些,不但可以督促学生更早开展实质性研究,还可以留出更长时间完成整个研究和最终论文撰写。

2  毕业设计的导师及选题安排

当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设计课程采用教师先申报题目,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来确认师生指导关系的做法,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3名本科生,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助理教授(含)以上职称(包括有经验的实验室工程师)的教师所担任。

对于同学们的导师沟通频率,8.7%的同学大于两周一次与导师沟通,18.84%的同学表示两周一次沟通,59.42%同学表示一周一次,8.7%和4.35%的同学表示一周两次甚至更多。大部分同学与导师保持的沟通频率为一周一次及以上,但也有将近30%的同学与导师沟通频率为两周一次甚至更少。总体来说,同学对导师的分配与指导较为满意。

在毕业设计题目难易程度上,近40%的同学认为课题存在挑战性,超过90%的同学认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较为满意。总体来说,同学们认为毕业设计题目难度较为合适且存在挑战性,对自己的课题比较满意。

3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制度

在毕业设计启动后第8—9周期间,学生需提交开题报告。综合论文训练考核委员会及指导老师对开题报告从文献综述、工作计划制定、开题报告撰写、外文资料阅读报告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分别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

对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评阅而不进行答辩的检查方式,分别有2.9%和8.7%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合理和不合理,30.4%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40.6%的同学认为合理,而17.4%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说明这种评阅方式基本得到认可。如图1所示,在开题报告撰写各环节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检索文献与撰写文献综述,约20%的同学在检索文献时存在困难,约30%的同学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感到困难。文献的相关检索和综述是本课程着重需要提供帮助与加强培养的方面。

4  毕业设计的日常工作

工业工程系综合论文训练日常工作管理采用学生每周通过综合论文训练管理系统提交周报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每周对学生工作进展和质量进行一次检查。

关于毕业设计的日常工作时间,有7.3%和31.9%的同学每周工作小于10小时和介于10~20小时,34.8%的同学每周工作20~30小时,26%的同学每周工作30~40小时及以上。可见有部分同学每周的工作时长没有达到预期。在毕业设计工作是否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方面,58%的学生认为符合计划,有30%的学生认为较为滞后。对个人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态度评价为认真及以上的同学只有60%,可见同学们的工作热情还有进步的空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