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破解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难题的研究

作者: 李明 邓晓平 刘斌 彭伟 侯振华

“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破解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难题的研究0

摘  要: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工作。为破解当前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难题,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教工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工作形式,积极服务师生发展,通过高校与政府、行业协会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中台”,高校与企业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前台”,专业师生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后台”,形成一套“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为推动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破解专业发展难题探索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工科;党建;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15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strategic needs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faculty Party branch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i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lays the role of a fighting fortress, innovates the work form of party building, actively ser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akes the joint building of Party branches between universities,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as the "middle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e joint building of Party branche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front platform", and the joint building of Party branches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back platform", so as to construct the working system and long-term mechanism of joint building of Party branches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ssociation and enterprise.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new engineering; Party building;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1]”。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应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努力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支部党建工作过程中,通过聚焦专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实现以党建促业务;通过干事创业凝聚人心,塑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把党员队伍锻造成过硬战斗堡垒,实现以业务强党建。

新工科应我国新经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而生,并根据需求和高校的不同层次,分别赋予“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以“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支撑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2]。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党建工作,应以“支撑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破解专业发展难题,适应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技术需求,努力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一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困境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发展新工科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3]。

新工科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理念,能够运用工程科学与技术以较小的成本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是衡量高校工程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指标[4]。在新工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新技术和新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专业知识体系还未稳定完善。市场上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高校专业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企业的创新实践,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于市场新技术的迭代升级,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区域新兴产业用人需求。

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过程面临以下三个共性难题。

(一)  如何破解专业培养方案紧跟技术趋势难题

新工科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面广、应用场景宽的特点,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物联网工程专业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知识。如何凝练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很多高校新工科专业主要以本校传统学科课程为基础进行建设,这就造成专业特色不明、定位不清,培养人才供给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市场人才需求。

(二)  如何破解教师技能提升难题

新工科专业成立时间晚,因此很难从现有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到专业对口的师资。当前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对学历的要求日趋升高,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很难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因此新工科专业内大部分教师是从相近传统专业调剂或招聘过来,导致教师授课课程与个人研究实践领域匹配度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  如何破解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的难题

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用人单位多数是中小创业型企业,而学生就业倾向于选择大型知名企业,学生预期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导致学生就业时大量选择更换专业岗位,真正从事本专业的人员数量较少。

二  “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的建设实践

新工科专业是在新产业日新月异和理论研究日益深入的基础上,由外部产业发展需求和内部工程教育变革要求共同推动形成的[5]。其中,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是推动新工科专业形成最关键的驱动。因此,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是破解新工科专业发展困难的有效解决方案。

山东建筑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教工党支部于2019年5月被山东省委教育工委遴选为山东党建工作样板和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在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工作室培养创建期间,支部以专业教研室为基地,创新党建工作形式,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探索出一套“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为推动新兴工科专业党建与业务融合、破解专业发展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一)  高校与政府、协会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中台”

由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出现时间早且应用面广泛,因此,支部与济南市物流行业主管部门济南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物流处党支部签定共建协议。双方围绕济南市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全力推进数字泉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党建活动。政府领导为教师讲授济南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法规政策,聘请行业专家为专业毕业生举办线上智慧物流专题讲座。专业教师参加济南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组织的物流大讲堂活动,面向全市物流企业,围绕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授课。此外,专业参与了政府委托的济南市智慧物流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总结企业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为济南物流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支撑。支部书记提交的两篇政府决策咨询建议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其中一篇建议报告获评第一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专业党支部先后与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山东省供应链协会签订支部共建协议。通过双方支部的联合党日活动,专业积极参与到协会组织的行业政策对接、企业技术服务、人才就业推介等工作中。专业借助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平台向省内物联网用人企业发布在线调查问卷,对往届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情况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单位均希望毕业生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并且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知识自学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专业将提升实践类课程的质量作为建设重点方向,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政府、协会党支部协助下,专业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国内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共同参与,组建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进行系统诊断,对新版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方位修订。

(二)  校企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前台”

支部先后与浪潮云服务集团第十一党支部、高速骨干网(山东)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联合共建协议。校企开展党建联建,围绕学生实习就业、联合人才培养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内驱力。

在支部共建工作推动下,校企围绕产教融合开展一系列深入合作。针对校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校外实习实践面临的管理难题,专业先后与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科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学校产教融合楼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物联网产品,济南科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购置物联网教学器具用于基地建设。以育人基地为依托,专业积极对接企业解决方案研发团队,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慧社区和智慧物流等领域联合开发教学课程和构建实践场景,充分利用企业人才、案例和技术资源为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提供支持,实现工程实际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专业教师利用基地设备,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专业与华为济南创新中心构建长期合作机制,邀请华为院校物联网解决方案专家入校指导,对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岗位定位、工作职责及知识技能进行刨析。引入华为云学院,培训教师应用云端实验资源,增设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地方经济发展紧缺专业课程。成功申请华为济南创新中心人才培养项目,为地方数字化转型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