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作者: 姜新强 赵贤慧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0

摘  要: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未来时代要求。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立足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风景园林相关领域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2015—2019年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德育认知不足、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陈旧和培养质量不突出等问题。从研究生培养规律出发,经过2020—2022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专业基础为核心、创新培养为根本、全生命周期导师队伍锻造为支撑”的“四位一体”风景园林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一核、两翼、三阶段”协同一体化组合式风景园林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推崇“厚基、尊重、质疑、研究”的循环思维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德育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业务专深、视野开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风景园林人才,更好地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地方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风景园林;“四位一体”;一核两翼;应用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47-07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not only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ut is the realistic need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can enfor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y, we examine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 want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students of LA from 2015 to 2019. These problems include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cognition,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older train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sulting in poor cultivating quality. Afte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m 2020 to 2022, we established an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mode, which we called the "four-in-one" model. This model is composed of guided by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entered on professional basis, fundamental in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supported by the forging of mentor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In addition, we also reconstruc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and formed a combin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wings and three stages". It has advocated the circular thinking training of "foundation, respect, questioning and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moral education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se results above can provide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eep professional expertise, broad vis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se innovative talents not only better help and ser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reflect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r-in-one"; one core, two wing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风景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行业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均离不开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风景园林学科高层次应用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精湛的专业造诣、出色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或带动某一专业领域创造性的发展,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1]。拔尖创新人才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2]。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多数结合高校自身定位和培养特色,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能够更好地满足和服务地方,支撑地方区域性经济向高层次、深层次、高质量和创新型发展。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了解的基础上,从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出发,总结梳理了2015—2019年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四位一体”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培养模式在2020—2022年的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一核、两翼、三阶段”协同一体化组合式风景园林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探讨新时期风景园林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  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国外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水平高校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具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大批世界级大师人才,他们能够从世界维度的开放视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在培养模式上,不同国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法国的精英学院模式、德国的研究式模式、英国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日本的信息化培养模式和美国的对话式培养模式在培养各自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均做了有效探索和实践[3]。其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为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解决人才培养的“均质化”问题,积极探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专门为高水平学生设计的一种教育方式,也被称为荣誉教育,以教育对象的高水平性、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形式[4]。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荣誉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学术能力的精英人才,以此保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精英教育精神的传承和延续[5]。在实际多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践行过程中,能够始终参照“科学化”的人才培养理论、坚持“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核心、遵循“人本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并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引领了高等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效。

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时间要晚于国外高校,首次探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是在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6]。随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其他高校也进行了相关实践,为国内其他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7]。目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8],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对探索未知世界具有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思维方式,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宽广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积极有效实践[9]。但多数高校一以贯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授课方法及管理体制等方面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  地方农业高校风景园林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是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密切融合的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多种多样的各层次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壮大重要的人才储备库[10]。但目前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农业高校,多数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立足新时期、新业态、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研究生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不能够充分满足新时期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实施。主要表现在培养观念陈旧,培养体制落后,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错位,培养过程粗放,个性化指导不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等[11]。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涉农和理工学科的特质,其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起来应兼具农业行业的周期性及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性,将培养过程短期化、培养目标功利化,必然导致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12]。同时,受社会风气和培养体制的影响,部分研究生也存在学习功利化的倾向,一定程度存在着“求学位的人多,求学问的人少”的现象;研究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新知识、新方法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且多采用常规和惯性思维思考问题,科研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上,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陈旧,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研究生部分课程“本科化”,缺乏挑战性和创新性;科研训练不足,忽略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13]。此外,风景园林学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培养方案中缺乏学科的交叉性,没有立足学科和学校实际,凝练学科特色,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真正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三  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

(一)  目标定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