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作者: 王秀荣 高松云 刘照军

融合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0

摘  要: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缺乏高质量的实践课程体系,就会导致人才培养不完整,学生也缺乏科学的实践训练过程。在调研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及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当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存在实践课程观念滞后、目标欠明确、实践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融合度低及实践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较薄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及“实践育人”的理念,坚持“系统、创新、联动”的原则,改革实践课程目标体系,迭代实践内容体系,革新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打造高水平的一体化“双师双能型”实践课程师资团队等方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突出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特色,形成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能力递级,思政贯穿”的“两环六维四层四合五力”立体化实践课程新体系和GEPC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实践育人;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53-05

Abstract: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core elemen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Lack of highquality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will lead to incomplete talent training, and students lack scientific practical train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oriented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such as the lagging concept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the unclear goal,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the low integration degree, and the weak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teachers.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by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results-oriented" and "practice educa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linkage", reforming the practical course target system, iterating the practical content system, innovating the practical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a high-level integrated "double-qualified and dual-capable" practical course teacher team, etc. and focusing on the talent needs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education" for applied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and forms a new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of "two rings, six units, four layers, four combined and five forces" and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GEPC practical course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ing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which includes "ability gra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Keywords: practice course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education;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21世纪,伴随着物流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需求质量和规格的提升,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突显,实践教学已越来越成为彰显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要突出价值引领,体现开放性和融合性,彰显研究性和成效性。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本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观念滞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顺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满足新文科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新诉求,解决具有新文科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培养问题,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需要全要素改革创新。

一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新诉求

(一)  突出价值引领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要突出价值引领,体现实践思政,要注重从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到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实践之转变,全程融入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培养,将思政纳入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推进实践育人。

(二)  体现开放性和融合性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要实现从教学环节的实践到贯穿育人全过程实践的转变,校企协同建构多维立体实践课程体系,实现通识实践课、学科平台实践课、专业实践课、双创实践课程及思政的深度融合,教科研项目和物流产业项目等多要素的渗透,体现实践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融合性。

(三)  彰显研究性和成效性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物流工程知识识别、分析和解决复杂物流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立足物流工程实践中的真问题,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力度,探寻能够推动物流工程系统不断发展的突破点,提升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性和成效性。

二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具有“工管文理融合”“行业特色和技术特征交叉”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及知识面广等特征,既具有工程专业,也具有管理学专业的属性,其培养过程受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既要考虑学科交叉,面向应用,思考能力融合、知识耦合、富有创新等特点,又要根据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及专业定位,建设适合专业特色突出的实践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以应用为导向,办学历史较短,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实践育人模式和路径,在借鉴传统本科院校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实践课程体系的观念滞后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实践教学等同于实验教学,重视通过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理论,忽视综合性实验、实践作用。这种实践教学观念导致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辅助、从属地位,反映在资源配置、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比如,在教师引进方面,学校更重视理论课教师引进,实施从学校到学校教师引进模式,对实践课程教师的引进或从企业、行业引进高水平应用型教师不积极;在教师培养上,更重视理论课教师培养,对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交流和访学都给予大力支持,但对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程实践和项目实践等支持力度不大,所有这些方面导致学校、专业、教师及学生对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程度认识偏差,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  实践课程目标不明确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有目标性,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在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目标模糊,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结构简单,缺乏课程思政的融入,无法实现实践育人,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知识本位价值观影响,对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新要求认识不足,对实践育人的内涵认识不深入;二是由于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实践育人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鉴。

(三)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相对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时数较少,尚没有实现“通识实践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竞赛及社会实践”融合渗透。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加了实训内容和课时,但在整体课时比例上,这些院校和传统的高校没有本质差异,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学时比例大致4∶1,70%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仅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及竞赛,没有通识课程实践,也没有社会实践。

(四)  实践课程体系融合度低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其实践课程应充分反映出物流技术的更新和应用,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学科导向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而忽视应用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调查显示,60%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体系不是通过实际调查物流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而是通过行政手段设置,这种做法导致实践课程内容陈旧,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内容多是对理论的检验和验证,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寥寥无几,同时,实践课程思政教与学融合度低,存在重基础课程轻实践类课程思政,导致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两张皮”现象突出,课程思政教与学分离,课程思政覆盖面低,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实践思政的考核。

(五)  实践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需要建立具有实践特色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实践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与地方经济、物流行业密切联系的经历或渠道,具有善于实践的能力。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缺少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影响了实践师资队伍的合理性,同时,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职称评定制度重点考量理论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使得教师对实践教学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因此,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现有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能胜任实践教学任务的寥寥无几,导致实践师资来源单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偏弱,以及培养能力薄弱等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