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探究
作者: 陈茵 刘中美 姜娜 李习平 熊薇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ZJGB2021356)
第一作者简介:陈茵(1981-),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21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为充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需要而出现的,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该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基于“1+X”证书制度来建立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以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文对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教学现状进行探究,分析目前相关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助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087-05
Abstract: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emerged in order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due to the strong practicality of this major. Therefore, based on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training course system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talen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nurs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constraints faced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relevan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of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curriculum to help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integr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为了充分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各地都开始了试点工作。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高职护理专业而言,由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大多会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对个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借助“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训课程体系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需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 国家大力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是产业发展对高职院校所提出的要求,这一举措旨在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疗服务人才的需求,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经验,借助“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可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岗位导向、课程导向、比赛导向、证书导向”的方式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提前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护理作为大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长,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的相关知识和需求,提高其专业技能,通过参与各类比赛和获得相应证书,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形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实践能力并接轨国际标准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然要求。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将实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护理专业的各个领域,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2]。同时,结合“1+X”证书制度,通过与相关行业进行紧密合作,可以将护理实际工作场景纳入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适应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更受欢迎,并且能够更好地胜任相关岗位。
(三) 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是将工作岗位需求、教学内容、比赛项目和行业认证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中,使他们能够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构建这样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与相关行业合作,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通过与企业、医院等护理岗位相关方进行深入沟通,可以确定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技能和素养,并将其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其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外先进的实训模式和经验,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体系[3]。除了与行业合作外,还需注重“赛证”元素的引入,比赛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护理比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在实践操作、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最后,学校还要关注行业认证,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到护理专业相关认证考试内容,为学生顺利通过认证提供支持,以此促进学校护理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 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 缺乏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双师型教师,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指导和培养,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和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将很难使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训中就会面临缺乏有效指导的困境。缺乏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也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好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如此才能通过引入新颖、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场景下的实训机会。
(二) 实训场地及设备条件不足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专业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推动护理教育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职业院校也开始积极探索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实训场地就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与医院资源有限有关,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实临床环境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即使有一定数量的实训场地,也存在利用率低下、排班困难等问题,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实践需求。实训设备条件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护理专业的实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模拟器械、设备和工具,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学校面临着设备更新缓慢、设备种类单一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三)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在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发展:一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单一化倾向。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无法适应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要求[4];二是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现行的评价方式中,常常存在主观因素过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这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公正性和不准确性,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并且影响了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有效推进;三是教学评价体系缺乏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的指标和标准。护理专业是一个高度实践性和技能导向性强的专业,在职业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并没有针对护理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这使得基于“1+X”证书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三 基于“1+X”证书的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 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与标准做好实训课程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需要构建一套基于“1+X”证书的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在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和标准时,应该全面了解各个层次证书课程考试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基础知识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理论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5]。在技能操作方面,可以设置模拟实训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实场景下的操作练习。在职业素养方面,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借助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和标准,可以确保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医疗机构护理工作标准相一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在实训课程设计方面,需要确保主题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划分不同的模块,比如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在每个模块内部对实训内容再进行细分,设置具体的实训项目和目标。例如,在基础护理模块中,可以设计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协助病人进食等项目;而在专科护理模块中,包括心电图检查、静脉穿刺等项目,借助清晰的结构设计,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