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孙伯禄 杨林 包良茸摘 要:当前全国化工类专业所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设定专业标准和连接专业准入制度,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提升专业内涵,提高高校工程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课程要求,针对兰州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实践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从课程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的改革对策两个大的方面出发,对如何改善和提高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以期为新时期高质量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制药工程;药理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091-0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s by sett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connecting professional access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combining with ou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n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future reform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ng qualified and high-quality applie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harmacology;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reform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专业,于1998年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上,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学与化学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药品规范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程、质量与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生产运行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1-3]。
药理学作为兰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一门研究、实践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对培养未来从事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安全合理用药及解决制药工程复杂相关问题的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5]。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转变观念,开展好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特别是药理学这样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制药工程专业从事药理学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值得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因此,结合药理学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对药理学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思考,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课程特点与现状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和医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最终达到使药物在机体内充分发挥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药理学也是在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的崛起,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广泛应用,其研究已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即从传统的药效评估向药物对细胞、分子作用机制、药物对基因及蛋白的调控、药物对受体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等分子药理学方向发展[4]。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稳步迈进,安全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理学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学好药理学对于未来从事医药卫生、制药工程等行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药理学课程中涵盖大量的知识点和多学科融合的内容,且药名众多,作用相近,易混淆的药品更是不胜枚举,对临床知识接触少,常见疾病缺乏认识的非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药理学就显得有点吃力,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习兴趣低下[5]。鉴于药理学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地位及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问题,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成为当前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实践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
(一) 学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朱依谆、殷明主编的《药理学》(第8版),该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第八轮规划教材,也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批准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是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选用的经典教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大批药学、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4]。全书分八篇,四十五章,涵盖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炎症、免疫、自体活性物质药理学,内分泌、生殖与代谢药理学,影响其他系统的药物,化疗治疗药物等大量知识点,学科融合渗透广泛,然而留给本课程的教学课时数却有限,对于内容繁多、知识点丰富的药理学,很难实现教材内容深入细致延展的教学。此外,目前我校开设讲授的药理学并未匹配相应的实验教学,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互补衔接。
(二) 课程安排不合理
药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基础融合的应用科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化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免疫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又涉及药学、临床等相关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庞杂、难教难学,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和记忆。其中,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是药理学讲授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在课程衔接上,学生应先修生物化学和生理学,这二者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效果。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并未安排生理学这门课,而人体解剖学和免疫学也仅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加之药理学理论性较强,学生特别容易失去兴趣。同时,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相应的知识点,使得原本不足的课时量更难以细致地开展药理学的基本教学内容,频繁地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掌握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药理学因其涉及的学科众多,基础知识涵盖广泛,知识点细碎繁杂,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因而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仅凭简单的灌输或者“填鸭式”教学几乎无法满足和适应新时期药理学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目前,药理学教学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该课程还是主要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各类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及选用依据。然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一贫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很难引起师生共鸣,营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得一些知识点的讲授和理解记忆极为困难,预期的教学效果远远得不到保证。此外,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课堂中既要借用智能手机,又不乏部分同学开小差,假借利用智能设备查阅资料开展与课堂无关的娱乐活动,如浏览网页、打游戏、看小说、刷微信和网购等,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将来从事研究、生产和临床药学等相关工作埋下了基础知识掌握严重不足的“隐患”。另外,师生对当前社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控和了解不够精准,教育和人才培养最终要落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的发展上,要为社会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有理论的灌输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制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 课程改革对策
(一) 学时安排
针对当前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偏少的现状,一方面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的教学时数,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三学期制度。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度,包括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也有部分高校实行三学期制度,也暨在春、秋两学期中间的暑期增设为期4周的小学期,开展部分理论课或实验课的教学[6]。这样就为一些课程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在一定学分和比较紧张的教学时数安排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和课后深入的复习归纳,有条件的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涉及药理学相关知识的研究生课题。一方面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和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研”相长,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7]。
(二) 课程安排改革
针对课程安排上的不合理,在教学计划中要增设或选修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等课程,以满足药理学前期知识储备的需求。其中,目前已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教会学生借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切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生命的奥秘,为分子层面的药理学机理解释奠定了基础[8]。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等课程则从人体微环境、机能、构造和机体自我防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角度阐释了机体如何相互协同,守护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因此,在药理学课程之前补充生物化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知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有必要增设相应的实验教学和病案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药理学实验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病案讨论,不仅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为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亦可达到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知识,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上述举措也将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全面提升药理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 教学方式改革
药理学作为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相关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之一,推动药理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将对新时期高质量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低下等现状予以改善,起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作用[10]。目前,随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总结,众多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多媒体与传统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得抽象、晦涩难懂的药理学理论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形式呈现,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同时还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升教师的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充分提升药理学教学的有效性[11]。②案例教学作为当前药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授方法,教师通过精选匹配讲授知识点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剖析与理解吸收,不断塑造创造性思维,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9]。③基于药理学课程特点,同时结合其他基础课程知识,可以根据授课知识点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模式教学,教师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完成,教师则借助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质量监督和内容指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12]。④介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传统讲授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题导学教学法、“四轨”教育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及自学法等[13-15]。其中,以近几年兴起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为例,尽管P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和主动性,但八篇四十五章的药理学讲授中,如化疗药物中的抗菌药、神经系统用药等部分并不适宜采用PBL模式教学。所以,要因章适宜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