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养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 邹强 尹肖云 朱四华 李育芳 吴青坡

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养教学模式改革0

摘  要:为了提高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养,按照深入推进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瞄准新时代军士队伍的建设定位,在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在线资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的指引下,从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践素质培养的维度,提出“固本强基、聚力育能、督训管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指导下军士学生的实践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演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都有明显进步,体现了学生实践素质基础能力的综合提升,反映出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与适用性,能够为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层次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等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质;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3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litera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requirements of deepen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as followed, and the position of student team construction was aimed,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was found out, which was guided by institu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practic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dimens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for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storing the strength, managing the entire process",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practical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Keywords: context of the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literacy;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这是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更加明确了军队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根本指向。新一轮制度调整改革后,一批“军士+”相继出现,新时代军士在战斗力生成、储备和提高中的职能使命愈发凸显。近几年来,为了持续推进提升军士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工作,众多军内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相继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1-6],例如,院校A将军士实践素质培养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分析构建了“工厂-院校-岗位”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院校B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三方面开展了实践教学探索;院校C课程教材建设聚焦岗位能力需求,组织编写了契合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学生任职能力培养的专业教材;院校D提出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应知晓教学现状、树立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水平的综合检验新模式;院校E分析了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构建了与岗位训练环境相一致的课程教学环节;院校F从职业教育实验室体系以及实践教学需求入手,提出了开展综合实践实验室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本文瞄准新时代军士队伍的建设定位,遵循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在线资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固本强基、聚力育能、督训管效”的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并进行了实际教学应用,希望能够为军内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养提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  新时代军士队伍建设定位

作为军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扎根最前沿的战斗力生成基础,军士队伍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发挥着“兵教头”作用,随着岗位职责的拓展升级,军士队伍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愈加突出。2022年,新制定的《军士暂行条例》发布施行,该条例作为建立统一的军士制度的重要基础法规,是实现军士队伍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军士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军士制度改革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新的军士制度改革适应军士职能使命拓展新形势,在军士建设定位上坚持聚焦打仗,这进一步明确了军士是战斗骨干和装备操作维护骨干,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突出了军士在爱岗敬业、技术保障、教育管理等事务中的职能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基石支撑的军士队伍,应以保持专业化、推进综合化为指向,把综合实战能力作为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延揽集聚高素质人才,加速培养建强各方面强军工匠,加紧淬炼锻造慑敌制敌的打仗精兵,为累积人才优势、补充岗位急需提供可靠保障[7]。

二  新时代军士队伍培养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在线资源“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写入中央决议,党的十九大以来多次强调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这进一步表明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强军事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引领,新时代军事队伍培养路径应该遵循“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走开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在线资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见表1。

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在线资源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既相互贯通、优势互补,又分工明确、功能各异。其中,院校教育是根基,训练实践是关键,在线资源是延伸,离开院校教育的训练实践和在线资源难以维护稳固支撑;离开训练实践的院校教育和在线资源难以获得源头活水;离开在线资源的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难以满足人才需求。院校教育、训练实践循环往复、逐次递进、螺旋上升,在线资源贯穿全程、迭代升级,形成人才培养的科学链路[8]。当前,院校教学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岗位实践训练热潮方兴未艾,在线资源改革发展稳步向好,军事人才培养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培养的整体效能,打造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军士队伍建设,多次强调军士队伍的重要性,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军士队伍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盼[9]。军士作为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是新时代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军士队伍建设应该贯彻遵循“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准确把握“三位一体”的坐标方位、本质内涵和建设重点,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能力升级、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开创军士队伍人才竞相涌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院校教育作为“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能够为训练实践与在线资源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支撑,对军事人才队伍成长起着先导性的引领作用。在深入推进实践训练要求的背景下,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教学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如何从提高军士综合实践素养的维度进一步挖潜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三  新时代军士队伍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按照新时代军士队伍建设定位,在“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路径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新时代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素质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  固本强基,突出专业特色

随着制度调整改革,军士岗位职能要求越来越呈现出业务综合、能力复合的特点,这对高等院校军士职业教育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业务的多方位新要求。院校教学应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情特点,构建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将教学重心向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强化特色、积蓄发展后劲上发力。

发挥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比武竞赛的磨刀石和各种教学能力培训的驱动器作用,加大院校教学领军人才、托举人才以及苗圃培育工程的培养力度,组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按照军士培训类型重塑配套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设置注重体现专业交叉、业务综合、资源互通和难易有度,教学方法手段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原理为基、实践为纲、智能引领;按照建设一流专业的标准,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由散不聚焦、多而不强向精准前瞻设置、集优特色发展转变[10],直通岗位,以实领建,找准撬动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支点”;统筹兼顾岗位需求现状和未来对军士队伍能力素质的需求,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践理念和职能定位融入教学,破解课程建设偏离岗位、滞后需求、落伍时代的矛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优质课程”。

(二)  聚力育能,对接未来需求

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面貌,新的作战平台、作战资源、作战样式、作战力量持续裂变繁衍[11],实战化能力需求的加速推进对军士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院校教学需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培养渠道,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突出联合育人、开放育人、全程育人,保证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岗位需求侧精准对接。

实现联教联训常态化、规范化。完善院校与地方高校联教联训机制,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开放的交流态度、优秀的专业团队、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实验条件,推动校内与校外接轨、专业与专业联合,资源共享、理念互通,健全师资聘用制度;完善院校与承研承制单位联教联训机制[12],充分利用工业部门技术运用成熟、工程实现具体、故障机理透彻的优势开展现地教学、云端教学,推动院校教学书本向实装靠拢、专技向多能拓展、泛在向精通迈进;完善院校与基层岗位联教联训机制,充分利用岗位联系实际真实、实践操作具体、活动组织经常、信息反馈直接的优势,推动院校教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跃升、课堂向岗位延伸;同时,优化考核之尺,建立多元考核机制,检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提升内驱力,更好、更持续地推进教学改革,让教学真正服务于队伍建设、服务于岗位需求。

(三)  督训管效,加强跟踪反馈

军士作为士兵队伍的半壁江山,是领头羊和装备的直接操作者,也是能力转变生成模式的末端,集综合实践素质于一身的军士在新时代将大放异彩。院校教学应构建军士教育训练管理运行体系,对军士综合实践素质培养进行全流程监管,并形成常态化跟踪反馈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有序的覆盖各类职业教育岗位的教育训练管理运行体系,配齐配强教学专兼职队伍,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下的新时代大背景中考量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教学的生命力与创新力,用岗位满意度检验教学成效;实行院校职业教育“双证书”认定模式,职业教育教学既要取得学历证书,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院校结果认定的权威性和“含金量”;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全流程质量管理[13],以形成科学化的流程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提供支持与保障;建立院校和岗位组织的共建联络机制,通过开展岗位走访调研院校教学与岗位对接满意度调查、聘请岗位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官回校经验交流、电话回访或信函等方式听取岗位信息反馈,常态化跟踪了解学生岗位任职后的职能设想、专业技能、身心素质、发展潜力与预期目标,据此调整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升级教学模式,有效解决院校教学与岗位对接不匹配的难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