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教融合视域下军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张磊 刘丙杰 李伟刚摘 要:在明确战教融合视域要求的基础上,对军校实战化教学的内涵进行说明。针对当前实战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条件、教学模式和教员队伍五个方面分析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的原因,对应提出深化思想认识、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精选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员晓战能力的改革建议措施,以期为军校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战教融合;军校;实战化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4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bat-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military school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is explained. Aimed at some problems in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the reasons out of keeping with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are analyzed from five respects including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guarantee condition, teaching mode and teachers team. Some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deepening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eaching guarantee condition, careful choosing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ing teachers team capacity of knowing battle, so that these suggestions can provide salutary lessons for improving military school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mbat-education integration; military school;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alents cultivation
习近平主席提出“军队院校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1],为军校开展实战化教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方向。为此,军校持续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从全面量的扩张阶段逐步走向质量提升阶段,使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承担起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使命。战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有益的发展思路,使教学改革在战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充分体现部队与军校积极合作的思想,促进教学和作战接轨,课堂和战场对接,理论和实践结合,确保教学改革走在战教融合的道路上,有效提高实战化教学的质量。
一 战教融合视域要求
“融合”是指在两个主体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相比“结合”或者“合作”来说,属于层次更高、程度更深的双主体间的全面互融,是由双方内在需求推动的,体现了双主体共同的主动性与自发性。战教融合顾名思义是将部队作战训练与军校教育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理念,从部队作战训练实际出发,在军校开设对口专业,设置相关课程,以实战引领军校教育的实施开展,使得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军校与部队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深度互融,确保军校成为未来战争军事人才培养和战争研究的教育研究基地,使部队与军校合作实现育人目标,同时促进军校学科专业发展,提高部队打赢本领。因此,战教融合体现了部队与军校双主体关系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其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军校教育中作战与教学关系内涵的提升。
战教融合基于部队和军校联系的视角,描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达到“融合”的最佳状态,而为了达到“融合”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中观的主体参与和微观的实践操作。首先在微观上注重军校师生和岗位官兵两种身份的结合,即在军校工作和学习时是教员、学员,到部队任代职、顶岗实习锻炼时随即又转变成岗位官兵,两种身份顺畅结合有力推动战教融合;其次,在中观上强调部队和军校的双主体合作,即部队与军校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确保战教融合顺利开展;最后,在宏观上也要综合考量军校教育与军队人才建设的统筹规划,通过科学定位军校教育在整个军队人才培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为战教融合顺利实现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实战化教学内涵与问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等一系列指示要求[2],这不仅奏响了战教融合视域下军校人才培养的最强音,同时也是对军校实战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找准当前军校实战化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便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一) 实战化教学内涵
实战化教学是按照实战的标准和要求,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3],“实战”是目标,“化”是过程,“教学”是核心[4]。实战化教学要求军校教学围绕实战开展,着眼未来战争打赢人才确立培养目标,紧贴部队、紧贴战场实施实战化教学。实战化教学的突出特点集中体现为贴近实战的教学氛围、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注重自主性与创新性。贴近实战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学,可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实战化教学中强调实战性,把实战放到首当其冲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实践论的思想,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模拟训练的力度,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培养学员的实战化意识,拓展理论知识的军事应用范畴,提升课程教学与作战训练的一致性与紧密性,使学员日常所学即作战所用,达到学用一致的目标。
(二) 当前实战化教学问题
在把握好实战化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实战化是什么”“实战化不是什么”,切实找准军校当前实战化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为提高实战化教学质量立好目标靶向。
1 思想认识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
部分教员对实战化教学缺乏系统性的学习与深入的研究,仅从字面上机械地、片面地理解实战化。目前主要有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实战化教学只适用于作战指挥类、装备操作类课程,认为只有严格按照部队组织训练流程,在军校开展实装演练、实弹射击相关教学才算是实战化教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战化教学就是实用化教学和实操化教学,对待专业理论教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却热衷于实用技能培训而忽视逻辑思维、创新发展等深层次能力的培养训练。以上两种错误观点使得实战化教学存在形式化、表面化、肤浅化的倾向,这些错误认识既不符合军校教学实际,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实战化的本质要求,制约了实战化教学的开展,与部队实战要求不相适应。
2 教学内容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
军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确定,既要军校参与也要部队参与,两者都是主体单位,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部队参与度较低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发挥部队主体作用。究其原因,由于部队将精力聚焦于作战训练与部队建设工作上,其日常任务繁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与军校实战化教学内容选取的力度,造成军校课程教学内容不能跟上部队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而导致军校教学与任职岗位实战要求不相适应。
3 教学保障条件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
实战化教学要求教学训练条件贴近部队,在以往教学中,虽然也体现了实践训练,但实践训练一般处于从属的地位,实践训练科目制定的科学性、实践训练流程的规范性、实践训练教材的配套性等与做好部队任职岗位作战训练的有效衔接尚有差距,弱化了实践的能动作用。而且,由于军校教学训练模拟设备与部队实装难以达到完全一致,尤其学员缺少在身临其境的实战氛围下的实践机会,存在“少实战背景、欠实战效果”等问题,专业实践训练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贴合不够紧密,都造成与部队岗位履职能力需求还有差距。
4 教学模式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
实战化教学主要依托专业教室和装备训练室,教学形式包括战例分析、现地教学、综合演练等多种实践手段,这类课程都突出学员的主体特性。而目前讲授式教学仍然是军校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实施以教员为主体,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易变成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从而影响学员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实践教学训练也往往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后果,导致军事理论指导引领实际作战的功能及作战实践反过来验证促进军事理论的功能相对弱化。另外,教学考核评价上,考核设计单一,“重知识记忆、轻应用创新”“重成绩评定、轻激励反馈”现象依然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战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5 教员队伍与实战化教学不相适应
军校教员大都是从院校到院校,从书本到讲台,优势是理论扎实,但缺点是部队实践少,任职经历单一,有些教员受观念机制和岗位限制,代职效果处于低层次徘徊状态[5],对部队作战训练不熟悉,对部队岗位任职需求认知不足,对未来战争发展变化方向不清楚,没有掌握部队作战训练中的新思想、新问题,体现到教学中,即教员脱离了部队作战训练实际与战场环境而简单进行专业理论讲解,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员学以致用与任职能力的养成,容易助长学员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应试学习,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实战化教学效果。
三 战教融合视域下实战化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问题,实战化教学需要在战教融合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体化改革,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弱素质等做法,注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在教员引导下师生互动与合作、共同进行教学的图景,真正做到使思想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模式和教员队伍全面符合实战化教学的使命要求。
(一) 深化思想认识
提高实战化教学质量,只有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厘清错误观念,统一思想,深刻理解与领会实战化教学的内涵,才能有效推进实战化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针对上述第一种错误观点,要正确认识到由于军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作战训练之间的差异性,实战化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实战化的外表形式,应在现有的军校教育基础上,尊重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注重学员实战能力提升的延续性,将部队任职岗位实战化内容融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革新,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从高新技术装备、作战任务、力量编成等入手,积极适应新战争形态、新作战样式、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达到部队作战训练与军校教育的有机融合。针对第二种错误观点,中央军委在《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作战问题研究、突出使命课题训练、打牢实战化训练基础、发展实战化训练方法手段”,以及要“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事训练领域深层次矛盾问题”等[6]。通过相关指示精神可以看出,实战化重视培养提升参战人员科学设计与准确研判现代复杂战争的能力,对抗现代高烈度残酷战争的忍耐力、协同力,发现解决实战中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快速捕捉力、全面分析力、深层研究力和开拓创新力等,因此实战化教学绝不是实用化教学或者实操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训练,而是在贴近实战场景下对模拟作战训练任务中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需要在实战化教学中既要给学员讲透作战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培养锻炼学员处理复杂问题的各种能力,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助力实现以实战化场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以实战化需求牵引作战理论研究与能力培养、以专业理论研究反哺实战化教学的理想目标。通过深化实战化教学的思想认识,不断推动实战化教学高质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