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作者: 殷文 柴强 樊志龙 胡发龙 赵连豪 赵财 于爱忠

摘  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要义,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指出这一理念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远影响。随后,该文详细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强调高等农业院校需将创新创业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实践性建设,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最终,旨在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5-0065-05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three all educatio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reforming and optimiz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e article firstly explains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three all education", all-member, all-process, and all-round-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his concept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emphasized that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facult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innovating th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s well as actively creating a campus culture that encourages innovation and supports entrepreneurship,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Ultimately,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ism as well as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three al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cultivation; route optimization; mode reform

“三全育人”理念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机构中被赋予深远的意义,它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策略,旨在深化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该理念倡导整合校内外包括家庭、社会在内的多元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培育具有全面高素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1]。它强调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实现教育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渗透,为高等教育确立了全面育人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通过这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机构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地方农业高等院校在培育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具备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理念及实践模式相整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利用环境、文化及社会实践等多方位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同时不断优化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确保创业教育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在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方面尚未形成高效统一的体系,创业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显得分散和孤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改革之中,不仅响应了社会对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有效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2]。因此,培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创新的关键点。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与优化,这不仅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培育知农爱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改革,可以为农业领域培养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一  “三全育人”理念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  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共同体,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在“全员育人”理念下,高等农业院校需要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者构成的育人共同体。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育人环境,其中教师、学生、校友、行业专家、企业家及政策制定者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校友和行业专家的参与。校友和行业专家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通过定期举办的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管理经验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思维。第三,校企合作的深化。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企业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第四,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创业指导等服务,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同时,社会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全员参与的育人共同体,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  实施全过程“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实践能力

“全过程育人”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这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特定的课程或活动,而应成为学生教育的常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4]。这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启蒙讲座等方式实现。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模拟经营、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课程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所学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高等农业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创业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在毕业设计和论文环节,学生应被鼓励选择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研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即使学生毕业后,高等农业院校也应提供持续的教育和支持,如校友网络、继续教育课程、创业孵化服务等,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实施全过程的“双创”教育,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得到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打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入

“全方位育人”强调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多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5]。在高等农业院校中,这意味着除了专业课程学习,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高等农业院校应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高等农业院校还应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让学生了解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学习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此外,高校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如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营造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多维度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

二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感

(一)  强化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实现深刻的变革,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精神,提升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格局。这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高校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