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作者: 马少华

摘  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鉴于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一流湾区,且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及条件颇为相似,该文拟对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协同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在分析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互促共荣的经验做法,最后总结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可资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的经验启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关键词: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湾区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016-05

Abstract: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are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is a world-class Bay Area, and it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ondition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iew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depth collaboration among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this paper further review th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in promoting mutual prosperity i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Finally, it sums up the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o as to help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ecome a strategic fulcrum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 demonstration sit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 leading place for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ay are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言而喻,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但几乎没有将三者放在一起进行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阐释,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进行一体化部署,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不断发展与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现,为科技系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输入,使科技系统流入足量负嫡,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科技进步可以推动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的优化和变革,从而促进教育与人才事业的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同样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人民币,超过了韩国①。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大湾区应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是一流湾区建设的关键。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三张皮”现象仍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

旧金山湾区作为世界著名的湾区,湾区经济发展十分成熟,除了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的港湾优势,更多的是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结果。旧金山湾区作为世界一流湾区和著名的科技创新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及条件较为相似,其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在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助力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一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历史发展经验表明,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三者相伴相生、相互促进。唯有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1+1+1>3”的协同效应。从本质上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是通过对这三大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系统结构优化、综合作用增强,最终一体化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积累、创造、传播知识。其中,培养人才是教育系统的天职,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是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除了培养人才,教育系统也吸聚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并为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推动人才的迭代跃升。例如,高校是人才的蓄水池,在向社会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教育体系除了培养人才,还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职能,高校丰富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教育是人才资源持续供给和科学要素持续输出的基础保障。没有教育的发展,人才培育和科技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科技的发展源于教育的推动和人才的创造,反过来,科技对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育的作用力更强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链接。具体而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这倒逼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对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尤其明显,直接影响其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模式创新等,故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从人才本身发展的角度看,人才的综合素质更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强。此外,科技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是人才不断成长的助推剂。系列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型人才迸发创新创造潜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不仅实现了人尽其才,而且通过不断地历练和互动,推动着人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向更高阶的职业生涯迈进。

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人既是创造性地实现从教育到科技转化的能动主体和“桥梁”,也是利用教育与科技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主体[2]。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人才的托底,教育则无从开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高等教育,如没有人才的保障,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则无法实现。同样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和关键主体,决定着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均离不开人才,人才是科技史的创造者和驱动者。简言之,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教育和科技的优势和主导权。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其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唯有通过系统化谋划、整体性推进,方能达到科教融汇、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协同效应最大的效果。

二  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经验

美国旧金山湾区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环绕旧金山湾,包括旧金山、阿拉米达、纳帕、圣马特奥、圣克拉拉、马林、索拉诺、索诺马和康特拉科斯塔9个县。旧金山湾是全球著名湾区,是美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成功代表,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的港湾优势,旧金山湾区成功的秘诀在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互为成就

美国独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0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政府率先出台《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为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然而,1978年加州发生反税运动,之后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持续减少,旧金山湾区的公立学校特别是公立的研究型大学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3]。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继续维持学校的发展,旧金山湾区的高校积极寻求社会资金的援助。其中,高校与企业合作成为了湾区高校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旧金山湾区的私立高校也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半导体与互联网的发展,以硅谷为典型代表的旧金山湾区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湾区大学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为了巩固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逐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由研究型大学、综合性院校、社区学院、专业院校、营利性机构和企业大学等构成的类型丰富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多层次和多形式为重要特征的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开始闻名世界,号称“世界上最杰出的高等教育系统”[4]。高等教育体系的蓬勃发展,为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培养匹配其需求的人才,也产出一批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湾区创新团”项目,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强强联合,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商业化,推动旧金山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5]。正是有高等教育体系的加持,旧金山湾区成为科技创新型湾区的典范,汇聚了苹果、谷歌、特斯拉、英特尔、Meta、脸书和推特等众多高科技公司,尤以硅谷科技创新享誉全球[6],同时有近30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汇聚此地,是仅次于纽约大都会地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二大集中地[7]。反过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等教育的改革,旧金山湾区形成了多元化的丰富教育体系,集聚了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名校。

从本质上看,旧金山湾区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发展共生共荣、互相成就。其中,高等教育体系与企业紧密合作是旧金山湾区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支持。此外,大学还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反过来,高科技企业为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还与大学建立学徒制和实习制度,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重要支撑。例如,斯坦福大学等通过“产业联盟计划”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为其输送人才、专利和技术,而企业则为斯坦福大学等提供科研资金和实验设备。在1980—2005年,旧金山区域发表的学术性文章中,与高校合作最频繁的公司是美国基因泰克公司,达6 847篇,平均每年达263.35篇[8]。另一方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旧金山湾区的高校聘请企业的管理层、产业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来自产业界的兼职教师将业界最新资讯及技术信息传递给学生,使高校人才培养能更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及学生的兴趣,保持与市场接轨[6]。同时,旧金山湾区的大部分高校也安排教师到企业开展工作,了解产业界的需求,服务产业界。例如,斯坦福大学创办“斯坦福科技工业园”,鼓励教师进入工业园,了解市场需求,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