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窦攀烽 田蕴枫 杨磊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

摘  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深入开展,城乡规划专业在培养具备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修复能力的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该文首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要求;然后分析发现莆田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环境类课程存在生态环境类课程设置较少、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特别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互联网+城乡规划”的教育教学新形态,以期提高城乡规划专业生态环境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城乡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151-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erritorial spat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bear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in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warenes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apabilities. This article first uses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territorial spat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n proposes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t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n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rse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of Putian University have problems such as few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rses, outdated course content, and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updat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particular,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rses,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Internet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rses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the ability of territorial spat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erritorial spat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生态修复是对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功能受损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活动[2],旨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1-2]。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作为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关键力量[3-4],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成效。生态环境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修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应该及时对接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求,拓展优化生态环境类课程,提高城乡规划专业的时代适用性[3]。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开展城乡规划专业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图1)。首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要求;其次,分析发现莆田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环境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需求;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特别是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莆田学院及同类型本科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 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首先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设置检索主题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共得到589篇相关文献。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图2)。整体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15—2017年前期萌芽阶段,仅有6篇(1.02%)相关文献;第二阶段为2018—2021年快速发展阶段,4年时间发文335篇(56.88%),平均每年发文量超过80篇;第三阶段为2022年以后,是波动发展阶段。从主题来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修复分区、生态修复规划、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主要力量(图3)。从文献数量上看,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发文量最大(33篇),占到文献总数的(5.60%),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第一梯队;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6家机构的发文量都在10篇以上,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第二梯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国地规划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机构的发文量在5篇以上,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第三梯队;排名在20名以后的机构,发文量都在5篇以下,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第四梯队。

二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要求

通过文献综述可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此背景下,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知识,还需要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理论与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需要[6-7]。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等文件精神,城乡规划专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培养要求具体包括: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工作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积极履行专业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②掌握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深入理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念和原则,掌握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和技术,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体包括水体净化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③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够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生态修复问题。由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要拓宽知识面,增强跨学科的综合能力。④具备生态修复实践能力。掌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内容、步骤、关键节点和规范,熟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备从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能力。⑤具备生态修复专业素养。熟练应用ArcGIS、CAD、Photoshop和SPSS等软件开展生态修复分析、规划与制图,同时具备规划文本撰写、说明文件制作及成果汇报等能力。

三  城乡规划专业生态环境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莆田学院城乡规划属于工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环境类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  课程设置较少

①从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关注于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和市政设施规划等方面[4],主要开设城乡规划原理、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课程。虽然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息息相关,但在传统的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中,往往更注重于规划原理和设计技术等方面,即更侧重于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而生态环境类课程设置相对较少。②从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来看,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设置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师资力量,导致无法开设更多的生态环境类课程;另一方面,也因缺乏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难以开设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类课程。③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也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产生影响。虽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理念在城乡规划中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的滞后性,生态环境类课程仍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  课程内容滞后

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不断涌现,为城乡规划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手段。然而,由于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周期较长,生态环境类课程内容往往难以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前沿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②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投入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类课程内容更新的重要因素。由于经费、师资等限制,难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引进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环境类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提升。③教育理念的滞后也是导致生态环境类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的原因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