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作者: 唐彩云 何利平
摘 要: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通过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班协同育人中存在问题,指出以OBE 理念为指导组建校企合作班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珍珠设计班”为例,构建以OBE 理念为核心,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产出为导向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育人平台及“六共”育人策略,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化,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OBE 理念;珍珠设计班;校企协同育人;探讨;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172-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art and design,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lass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lasses" guided by the OBE concept is an effective mode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s "Pearl Design Class" as an example, we have constructed a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with the OBE concept as the core and the Industrial College as the carrier, the output-oriented four-way education platform of "government, college,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education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ogether, progressing together, ascending together, learning mutually, cre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 sharing integrated system" as the method, aiming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OBE concept; Pearl Design Class; collaborating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discussion; artistic designing program
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近年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如何破解“学校热、企业冷”,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也是难点[1]。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成果追溯教育的导向理念,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2],有助于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既符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目标,也符合培养产出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是符合当前企业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鉴于当前校企间合作模式与以产出为导向的 OBE 模式契合度较高,因此,基于OBE 视角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于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 OBE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创设了不同形式的合作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调研也发现,目前的合作班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校企配合不紧密、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教协同流于形式。在人才培养师资方面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存在教学内容书本化,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与行业设计理念脱节、实践环节缺乏等问题,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差。二是校、企文化间缺乏紧密联系。学校对合作企业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企业优秀文化知之甚少,没有实现将企业引入学校的真正意义。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校企间缺少共同监督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和落实的机构,缺少实施有效评价的体系,导致“学校热、企业冷”。四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虽然高校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企业对高校专业建设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是学校与企业间平常互动少,缺少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与磨合。五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理念指导。校企间各自为政,意见不一,导致合作不稳定等。鉴于此,为了培养面向企业所需人才,亟待破解“学校热、企业冷”的瓶颈。本文将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设的校企合作班——“珍珠设计班”为例,探讨OBE理念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二 OBE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
OBE所倡导的“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4],既能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又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破解“学校热、企业冷”的难题。这种以成果为导向的OBE 理念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指导。故近年来,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主动对接地方珍珠产业的同时,坚持以OBE 理念为核心,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一) 组建校企合作班——“珍珠设计班”
我校所在诸暨市拥有全国最大的珍珠产业市场——华东国际珠宝城和全国唯一的省级珍珠特色产业园区——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依托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是我校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特色产业,携手以阮仕珍珠为首的龙头企业,多渠道创建了校企合作班——“珍珠设计班”,大力推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培养契合当地珍珠产业的发展需求,拟将“珍珠设计班”打造成当地珍珠首饰设计师的摇篮。
(二)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机构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我校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了产业学院——中国珍珠学院,使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晰。依据OBE理念,校企合作班在人才培养时需要考虑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真正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职业发展的多重成果。 我校“珍珠设计班”围绕“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两个核心问题[1],结合诸暨市珍珠产业的特点,以产业学院为载体,采用多种途径搭建了由“政企引导,学校主导,行会推动”的四方联动育人平台,解决了以往教学组织的“松散化”以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碎片化”问题[5],如图1所示。平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对接协作;二是加强和当地珠宝协会、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基地的交流和对接,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提供更多机会;三是通过和以阮仕珍珠为首的珍珠龙头企业直接对接合作,引领示范效果,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加入校企联动育人平台[5]。该平台的构建,使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单主体”(学校)—“双主体”(学校与企业)—“三主体”(政校企)—“四主体”(政校行企)的转变。
(三) 重构课程体系
依据OBE理念,“能力培养与能力训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鉴于 OBE 理念在人才能力培养方案上的价值,为了培养面向珍珠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走出传统的固态化思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与匹配度,建立体现 OBE 理念的课程体系,以确保校企合作班培养的学生能获得珍珠产品设计方面的胜任力[6]。按照联合培养总体思想,我校“珍珠设计班”打破了传统僵化的“2+2”或“3+1”固定模式,每年从大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招收30名左右有志于从事珍珠产品设计的优秀学生,进行特色人才的培养,为期两年。在院教学委员会指导下,专业以“双能”培养为目标,以满足行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终点,校企双方共同优化课程体系。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OBE理念为核心,采用反向设计法,以成果为导向,关注产出(学习效果)与“双能”培养,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根据产业学院“珍珠设计班”的培养特点,结合地方珍珠产业特色及人才需求,在“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中增加了珍珠首饰设计、珍珠首饰造型设计(手绘表现)、首饰CAD课程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增加了与企业结合密切的首饰加工技术、珍珠首饰综合材料设计等实训课程,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以成果为导向,真题实做,引导学生在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同时,提高设计作品的可行性。
三 OBE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针对目前校企协同育人间产教脱节,能力链、课程链、岗位链三链衔接不紧,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坚持以OBE 理念为指导,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产出为导向,构建并实施“共定计划、共授课程、共商教法、共建基地、共办大赛、共施评价”的“六共”育人策略,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提高[7],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校企双方共定计划——“珠玑计划”
我校“珍珠设计班”依托“政校行企”四方联动育人平台,坚持“成果导向”的OBE理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的目标[8],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珠玑计划”,育人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珠玑计划”是产业学院结合学校实际,以校企合作为桥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主要包括“珠玑讲堂”系列讲座;“珠玑英才”——校企共培优秀学子;“珠玑帮扶”——企业结对贫困生;“珠玑营造”——校企共建协同创新。通过“珠玑计划”,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为珍珠产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还启动了定期“拜师”仪式,由“珍珠设计班”学子向创业导师献花行拜师礼,学院领导为企业家颁发创业导师证书等仪式。总之,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管理,使校企双方做到有效沟通,协同推进,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保障落实每一项工作。
(二) 校企双方共授课程——双导师制
“珍珠设计班”由产业学院聘请珍珠企业一线资深专家、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嵌入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实施双导师制,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共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强化真题实做;同时将企业优秀文化带入课堂,加强思政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素养,促成学生成果落地孵化等。鉴于实训是学生融入社会、融入产业的重要过程,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的实训部分(真题实做)主要由企业导师讲授指导,学生通过企业导师的现场指导,熟悉产品制作过程、了解生产工艺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进而完善作品,实现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变,最终走向市场,变成商品,从而明确今后学习工作的方向[8]。通过“一课双师”,使校企双方共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也促使校内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