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实施路径探索

作者: 胡红钱 徐文杰 郭菲菲 郑玲玲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实施路径探索0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但党建与业务工作、思想工作的融合是一个难点问题。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广大教职工和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部党员教师的双重身份要求其既承担党建与业务工作,又肩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该文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新时代党建要求,挖掘教师党支部在“三全育人”中的党建引领不足,探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三全育人”功能,服务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三全育人;党建;协同育人;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180-05

Abstract: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ways to achiev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but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ith professional work and ideological work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facul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Party as a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vast number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The dual identity of branch Party members and teachers requires them to undertake both Party building and professional work,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is papers tarts from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It will explore the insufficient guidance of teacher Party branches in Party building in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leverage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eacher Party branches, which will serv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Party build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和服务师生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

高校历来是各种先进文化、先进思潮、先进人员的集聚地。正因这样,其也是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同我国争夺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战场,造成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且更加隐蔽[3]。根据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高校思政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教师支部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起来[4],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突破思维定势,推进大联动、大整合、大协同,以探索使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5]。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用好“大思政课”以切实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既是一份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政治责任。“三全育人”改革为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的一个新抓手。三全育人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6-7]。“全员育人”从育人施教者范围考虑,要求支部党员教师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承担育人职责;“全过程育人”从育人时间范围考虑,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学与学生成长全过程,见证育人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育人空间考虑,要求施教者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可用载体与途径,达到有效育人效果。

一  高校教师党支部在“三全育人”中党建引领的不足

(一)  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度不足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以教师党员为主体的基层党组织,教师党员的思维惯性和主要精力以教学、科研为主,思政育人的意识不够强烈,觉得那应该是学生党支部的事情。其次,在传统观念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的教师完成,即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问题[8]。再次,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一般限制在教师党员中,其主要活动以传达与学习政策、文件和精神为主。针对的是广大教师党员的政治理论与党性教育,而鲜有结合学生思政管理与引导的综合考虑,因而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与研究内在动力不够,表现出教师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外工作中融合度不足。

(二)  高校教师党支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不足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体现的是全过程性。这对教师党支部思政育人工作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多次发文,坚持立德树人,将教学、科研与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等同向而行、协同推进[9],但实际上,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重心不断下移使得基层教研组织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职能[10]。党员教师受工作时间、空间等不确定性影响,其真正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受限的。同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要由基层教师完成。而在高校中的基层教师又以班主任与辅导员为代表,他们除了对若干特别学生或党员进行个别思想引导,其他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多以全体学生的主题班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进行。对于前者主要也仅是通过常规的几次党课、思想汇报、谈心谈话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开展,“流程规范、过程简化”是目前党员发展的普遍“做法”,缺乏长时间、连续性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  高校教师党支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不足

在“大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成为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大先生”角色,即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做到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时代青年思想价值引领的统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科研等方面还未形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长效协同机制;教师党员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教师党支部引领专业思政教育的创新性意识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下学生信息获取变得非常方便,生活、学习也丰富多彩。传统的理论学习、讲座宣传、学术沙龙和撰写报告等方式的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加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难以激发情感共鸣[11];另一方面,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学生党支部正式党员多以辅导员为主,因现实原因很多辅导员队伍是非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等专业出身,因此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功底、专业水准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是受到制约的;再次,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的心理突出,师生之间的代沟是明显的,这进一步加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这些问题都展现出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要求与创新性需求问题。

二  “三全育人”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中的实践基础

(一)  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之间具有时代要求性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三全育人”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储备政治素质过硬人才的需要,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统一。

(二)  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教师党支部无疑是高校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的引导者,是将党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专业建设中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党支部在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方面与“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标一致,两者都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

(三)  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性

“三全育人”视域下,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之责,所有课程都应具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育人功能。高校教师党支部在促进“党建+业务、党建+思政”双融互促的过程,就是提升支部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课程育人质效的过程,其途径具体来讲还是“三全育人”过程。党建引领是“三全育人”的前提,“三全育人”是党建引领的一个重要落实。只有以党建为引领,才能确保“三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全育人”工作能保障教育的初衷、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党支部主体作用的重要支撑。

三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实现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一)  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组织教师人人讲思政,实现全员育人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社会也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国内社会交流频繁,多元文化交织。各种风潮良莠不齐,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感官触动和心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深刻变革,面对改革与发展进入深水区、国际形势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国外科技封锁、某些国家的局部战争,国人的社会思想与价值观发生激烈碰撞与深刻变化,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无集体主义”等,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对每一个大学生每一天的影响都是深刻的,促成人的思想变化也是综合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能够完成,它需要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员等的分层分类全员育人。同样,从教育的对象上看,思政教育不仅要抓牢思想“先进生”与“落后生”的两头教育,更重要的是把握随大流人群的中间层引导,实现全员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