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探讨

作者: 张媛媛 甘品 余克服

摘  要:该研究探讨一种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这种课程模式,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该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也为导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平台。该研究认为,这种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可以为海洋科学专业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洋科学;导师制;专业课;创新融合;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0-0108-04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an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a mentorship-based curriculum in marine science that emphasiz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 teams. The aim is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research abilities and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mentors and students. By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this curriculum model and conducting surveys and assessments with participating student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odel has shown promis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Specifically, the model enhances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research competence, fosters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strengthens the mentor-student relationship by providing a conducive platform.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mentorship-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model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 marine science education and offers insights for teaching in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Keywords: marine science; Mentorship; professional courses; innovation integr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研究——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为基础”(2023JGB111);广西大学2023年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导师制课程创新优化研究——以海洋科学专业为例”(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张媛媛(1981-),女,汉族,吉林舒兰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

*通信作者:余克服(1969-),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理学博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珊瑚礁系统科学。

自21世纪以来,海洋科学越来越被全世界认可与重视,海洋科学的探索与应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海洋科学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海洋科学发展的关键。海洋科学专业是一个研究海洋环境、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跨学科的专业,综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海洋环境、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海洋观测技术、数据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1]。此外,还会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等相关课程[1-3]。然而,由于学科跨度较大等原因,海院科学学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海洋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海洋科学教育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化学等传统学科领域;海洋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落后。为满足海洋科学发展的需要和提高海洋科学教育质量,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大学[2-3]。目前,海洋科学专业的导师制已逐渐成为大学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该培养模式具有团队协作、创新和实用性的特点[4-5]。海洋科学专业的导师制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丰富学生参与研究工作的经验。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的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析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中本科和研究生团队合作的优势;探讨本科和研究生团队合作的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和途径。通过这项研究,期望为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和优化提供参考,为未来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  海洋科学本科教育中导师制的特点和优势

在我国的海洋科学专业中,学校会根据教师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等因素,选择具有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的导师。在大部分实行导师制的高校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为学生分配合适的导师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因此,导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的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导师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科学研究以及就业方向提供指导。他们会与学生定期开展面对面的学术讨论和指导,提供学术建议和支持,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实习等学术活动。

此外,部分导师会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导师能邀请本科生参与自己的研究团队,或者推荐本科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实验和调研。通过这些机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导师制在中国的海洋科学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支持。通过与导师的密切合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海洋科学领域的理解,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为将来的研究生学习或就业做好准备。此外,导师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海洋科学本科导师制特点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被赋予了多重功能。该制度不仅是学分制的配套制度,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还能弥补传统培养方式缺陷、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在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且导师能对学生在学习计划、专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实习等内容上进行指导。笔者所在校园的海洋科学专业在大学二年级开始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为每名本科生分配导师,即每位本科生选择一位导师,一位导师确定2~4位本科生。本科生确认导师后将直接进入导师课题组,并在进行海洋科学相关的课程学习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海洋科学前沿研究。

(二)  海洋科学本科教育中导师制的优势

实行导师制对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实行导师制不仅可以帮助本科生更好地理解海洋科学的相关课程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与研究生合作,本科生可以直接参与研究项目,并在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进行实践。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得到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开展实验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海洋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领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研究经验。通过导师制,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导师的专业指导和建议,了解如何开展研究和解决问题。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了与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合作研究的机会。在合作研究中,本科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复杂的研究项目,这也有助于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导师还能为学生提供了学术指导,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如何进行学术交流等,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术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此外,海洋科学还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了与导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如研讨会、学术报告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和研究方向,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导师制,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导师制在海洋科学专业中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独立的研究者和专业人士。

二  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中本科和研究生团队合作的优势

在导师制课程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并在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本科生可以从研究生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生也可以在与本科生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

同时,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还可以为导师制课程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本科生和研究生通常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知识水平。他们可能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专长和兴趣。通过合作,可以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将不同学科的思维和方法结合起来,产生创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本科生通常具有较新鲜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与导师和研究生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提出新的观点、问题或解决方案,激发出导师和研究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本科生可以从导师和研究生的经验中学习,提高学术能力和研究素养。而导师和研究生也可以通过与本科生的合作,加深对学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指导和教育能力。此外,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交流,增强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为课程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想法。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并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通过共同努力,学生们需要学会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项目,这需要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承担责任。再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中,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分工,对团队的成果和进展负责。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们可以培养责任感,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虽然是在合作中进行,但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的过程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他们需要面对问题和挑战,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讨论和协商,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辩证思考和权衡利弊,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合作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本科生和研究生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面对问题并与团队合作解决,学生们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性,并学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因此,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并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都是宝贵的资产,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功。

在导师制课程中,研究生可以作为本科生的老师,帮助本科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研究生可以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帮助本科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研究生也可以通过与本科生的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和领导能力。总的来说,研究生在导师制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帮助,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和成长。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模式对本科生的影响如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