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
作者: 刘文英摘 要: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极大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资源和政策支持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指导教师经验欠缺等问题。应当遵循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129-06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hich can greatly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refore has significan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ources and policy support, single teaching models,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guiding teachers. We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dopt various forms and rich cont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the new era; practical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ability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规定要加强校内外多方联动,结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早在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又颁布了一系列文件。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3]。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4]。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支持出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5]。这些意见、方案的先后出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培养大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个性张扬,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课堂教学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抬头率、点头率、认可度不高,也极易造成学生不爱听、教师白忙碌的教学怪圈,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动力。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广泛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亲自动手、身体力行,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检验理论。这样,大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切身的体会,他们就会产生在情感认同上的亲切感和亲近感,从而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大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只有广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体现理论学习的意义。实践教学能够搭建起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外在延伸,是推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实践探知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大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能够促使大学生充分感知社会、了解国情、放眼世界,不断拉进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践的距离感,深化对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转化为实践、检验于实践和发展于实践,增强大学生理论概况能力、理论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教研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理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然而,如前所述,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不但学生不喜欢、不满意,而且教师也总是有强烈的挫败感。久而久之,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和职业倦怠。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是极为不利的。《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7]。教与学本来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热情。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的教学素材、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师指导教学的热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作业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得到极大提升,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9]。总的来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多样、整体效果较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果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关的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应付心态和焦虑心理。特别是实践教学场所的使用不便、实践教学经费的严重匮乏等问题都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资源和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支持是极为必要的。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认可度有待提升。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该落实到每位学生。但目前实践教学在一些学校还没有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了解不多,且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有人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一些大学生仅仅知道有此项活动,但能真正深入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同学则很少。同时,大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因此,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不会对学生们起到强大的吸引作用,也就难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度。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经验相对缺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过于重视课堂教学,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常常被忽略或轻视。这使得一部分思政课教师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于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往往力不从心。本质上来看即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达到指导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现在的教育培训大多聚焦于新教材使用或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等方面,很少会关注到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当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要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但在目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能很好地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将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同时将实践教学的多种模式进行整合,避免大学生出现由于单一实践教学模式而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也缺乏全面的检查督导,往往只重视文字材料,轻视实践过程考核,导致很难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进一步加强从综合性和全面性方面着手,围绕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持续性和多样性。目前一些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某一个特定的活动或者某一个特定的时段上,缺少持续的关注和推动,难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该具备多样性的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只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甚至有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仅限于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进入新时代,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10]。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必须改变机械地向学生讲授教材理论知识,而应从学生主体性和思想实际出发,利用更为广泛的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程资源,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实效。为实现这一目的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实施策略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利用丰富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是以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展开的。具体而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