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元素库构建与实践

作者: 徐全华 滕莉莉 唐妤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守好一段渠”的价值引领功能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会计准则的运用和发展、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等5个角度深挖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元素库,然后以课程总论和金融资产为例深入阐述课程思政的实施,最后提炼出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和预期效果,体现出会计教学的学科属性和教学规律。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学;思政元素;思政案例;教学方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176-05

Abstract: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the core cours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 which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leading funct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guarding a section of canal"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ourse design.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cientific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we dig deep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onstruct the libra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n, we take the general curriculum and financial assets as examples to elabo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Finally, we ex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cted effect of "smooth and si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t embodies the subject attribute and teaching law of accounting teaching.

Keywords: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teaching metho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始,到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经历了“缘起”到“深化”再到“成型”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全要素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2]。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素材,需要及时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理念体现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

一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的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学(以下简称“中财”)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会计学的主要内容。专业课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育人价值的理性回归,是课程承载社会、个人和知识价值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和逻辑演进,体现了课程的超越性特质[3]。本文就会计专业课教学如何发挥好“守好一段渠”的思政功能,从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案例设计、实施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举措。

二  构建中财课程思政元素库:多角度深挖思政元素

高国希[4]认为在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境中,如何培养出具有世界视野的、高素质的、当代的中国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系统地思考和梳理课程、教师甚至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因此中财课程的思政元素应是多元化、动态和精心设计的,而不是碎片化、随意而为,需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能力及思想状态,系统化构建思政元素,将新时代要求、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等有机结合起来。

(一)  会计准则发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会计学的思政元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践的关系挖掘。一方面要向学生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让学生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并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从会计准则的发展来看,中国是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代表参与到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各类机构的工作中。近年来中国为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的捐款名列第一,为逐步提升并巩固中国对IASB的影响力起到了坚实的财务保障作用[6]。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在逐步提升[7],这是中国在全球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的骨气、底气、志气所在。结合会计准则的发展史激励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我们国家有机会也有责任由会计准则制定与应用的追随者成长为引领者,提出一些原创性的会计准则方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会计理论范式。

(二)  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 2020年4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构想[8],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是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托。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其创造价值的效果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的成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课程思政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要突出“经世济民”的素养,那么会计工作如何为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呢?这一问题也可作为中财课程教学的一个思政点。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表明,透明、及时、相关和可比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则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资源错配等[9]。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实现“经世济民”,体现职业价值的主要途径。

(三)  会计理论探索、实践与守正创新精神

2023年9月6—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0]。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能否带来会计学科新的突破,如出现智能会计、 新质生产力会计等新兴会计分支,正被人们所关注[11]。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低碳、可持续发展议题下企业绿色资产、气候风险产生的“搁浅”资产等绿色发展产生的绿色生产力价值创造如何计量等问题都将是未来会计理论、实践产生突破性、原创性成果的土壤,是同学们学以致用的广阔天地。将这些时代要求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也体现出会计职业道德“守正创新”蕴含的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  会计准则实践中的实事求是与底线思维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12]。从企业和个体的微小单元来说,以实事求是作为企业经营、会计从业个体职业发展的准绳,是企业的长久繁荣、个体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利益的驱动,人性的贪婪,企业财务舞弊和造假时有发生,就是企业高层和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缺乏底线思维导致的结果。事件曝光后,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损失,企业受法律制裁而倒闭,个人身陷囹圄。可见财务造假是会计从业人员无法回避的“灵魂考验”,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

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不作假不违法的底线思维无疑是中财课程重要的思政内容。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升自我对社会、人性的认知,充分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依据和逻辑基础,分析不同环境下会计准则实施方式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其合理性、危害性等,知道职业的底线在哪里,坚持会计实践中的底线思维,不作假,不违法,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五)  以中外资本市场的企业故事提升国际视野,树立诚信理念

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的实施条例规则,树立国际视野,勇于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从具体内容来看,国内外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采用的会计准则是“趋同”的,但实施效果因企业所处的环境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国内外的企业都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盈余管理的动机、实施手段、投资者反应以及监管者的监控手段都存在差异。其次要结合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介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通过揭示资本市场中不法企业的急功近利、违法侵害投资者利益等不当行为,让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会计应为扬善,会计所为抑恶”的会计传统文化,发挥会计维护交易诚信和公平的作用[13]。

三  中财课程思政的实施:以课程总论与金融资产为例

(一)  课程总论

总论主要是从课程整体层面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简介外,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政教学。

1  会计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

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总论的首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但是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资本市场的股票、业绩、财务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财经热点,特别是资本市场的造假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复杂业务领域,历年证监会都会发布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如在收入、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会计处理错误或财务信息披露问题。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资源错误配置,降低市场效率和信心等负面影响。针对这些现象,在讲授过程中结合会计处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向学生强调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树立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遵守法律法规,严守职业道德,积极、稳妥和科学应对会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维护国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秩序,同时使自己健康成长,体现自我价值。

2  会计的守正与创新

总论中会涉及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际、美国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也是思政的极好素材。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准则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和艰辛的,凝聚了大量会计人的智慧和努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美国对会计准则体系的贡献是历史的选择,其经济发展的繁荣与活力是根本原因,但不是最终的选择。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经济的引擎,世界500强来自中国的公司已位居第一①,各种新业务、新模式不断在中国出现,这为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话语权的争取提供了底气,来自中国的最新会计实践成果应在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和结果中得到体现。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关注、研究企业尤其是高新科技龙头企业依靠新质生产力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会计新问题,发扬守正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善方案中提供中国“创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