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动物学实践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立斌 迟巍 林燕文

摘  要:动物学实践课是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实习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均是独立开设课程,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实习课程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该研究分析地方高校实践课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探讨地方高校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课程思政特点,并通过动物学科学家故事、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方法、动物学实验材料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动物生态习性观察、动物学实验后的清洁整理和饲养实验、动物学野外生物多样性实习以及动物学野外滨海动物实习等教学过程,对学生爱国主义、生命理念、学会感恩、保护动物、热爱劳动、团队协作和生态文明理念等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动物学实习;课程思政;生命;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3-0185-04

Abstract: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Zoology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foundation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Huizhou University. It mainly includes two courses: zoology experiments and zoology internships, both of which are independent courses. The courses of zoology experiments and zoology internships contain a lo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al courses at local universities,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science 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internship courses at local universities and practic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courses such as patriotism, life philosophy, gratitude, animal protection, love for labor, teamwork,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s through stories of animal science scientists, basic opera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animal experiments, the role of animal scienc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human daily life, observation of animal ecological habits, cleaning and breeding experiments after animal science experiments, animal science field biodiversity internships, and animal science field coastal animal internships.

Keywords: Zoology Internships; Zoology Experi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life; animal protection

课程思政是我国目前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它的核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专业课程协同思政课程发挥思政育人的渗透辐射作用,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积极引导,从而达到在思想上育人的目的,即通过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从而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1]。惠州学院作为地方高校,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目前是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要求专业课教学要以“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为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惠州学院动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元素注入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将专业学习和学生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落实课程思政,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素养,培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通过强化团队教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意识,提升团队教师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2],提升团队教师准确把握思政教育时机的能力,提升团队教师自身素养。

一  地方高校动物学实践课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3]。深入发掘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4]。

动物学实习和动物学实验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不仅承载着传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关怀及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将课程思政融入动物学实验和实习中,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目的和意义。

(一)  强化科学精神

在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学生需遵循严谨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追求,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  培养伦理意识

动物学实习和实验涉及伦理道德问题,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动物福利、人与动物关系等伦理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在科研活动中尊重生命、关爱动物,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三)  弘扬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动物学实习和实验课中的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  提升综合素质

结合思政元素,动物学实习和实验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五)  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动物学实习和实验课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和良好身心素质的新时代青年。

(六)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去。

(七)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课程思政促进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动物学实习和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惠州学院动物学课程教学团队按照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动物学实习和实验课思政教学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生态保护观念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地方高校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课程思政特点

动物学实验是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是独立的课程,在第3、4学期开设,实验课课程思政建设与理论课程有所不同,动物学理论课程思政内容主要通过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中国动物学科学家故事、生态文明等嵌入到课堂教学中。

动物学实习是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是独立的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主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动物学野外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讨论以及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具体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特点及生活环境等生态学特征,采集、制作动物标本、进行分类识别等。主要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和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巩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5]。

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课程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思政元素,适时地将其结合专业知识传递 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6-7],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课程思政的融入主要是依托动物学实验项目、操作和野外实习来完成的。在动物学实习、动物学实验上课过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项目及实验完成后的清洁整理等工作中融入思政元素。

三  地方高校动物学实习和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  通过动物学科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磅礴伟力。在动物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入一些动物学科学家爱国主义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动物学实验中,有一个内容是进行鱼类解剖实验,在鱼类解剖实验前,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问中国现代鱼类解剖学奠基人是谁,然后引出中国现代鱼类学奠基人之一朱元鼎教授的事迹。20世纪30年代朱元鼎已经是当时著名的鱼类学家,1936年夏,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有个日本人给朱元鼎送来“请柬”,恭请他出席日本动物学会年会,并邀请他借机赴日讲学,免费游览,享受“特等待遇”。朱以对方请柬来迟,下学期课程已经排满托故回绝了对方的“盛情”。次年又提前几个月寄来“请柬”,这次干脆被回绝了,朱元鼎教授表现出一个中国学者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

(二)  结合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方法,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动物学实验课有许多解剖动物的实验,比如鸟纲章节中需要对活鸡或活鸽进行解剖,观察鸟类动物的内部器官系统,在鸟类解剖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就要先给学生讲授动物实验中的基本伦理要求,解剖实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制止针对动物的野蛮行为、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动物[8]。实验过程中,落实实验动物伦理的相关原则,遵循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 (Refinement)的“3R”原则[9],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10]。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提高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带来的实验动物无意义牺牲,造成实验动物以及试剂、 耗材的浪费,又要关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物反应,关爱实验动物,保障实验动物的5项基本权利,杜绝虐待实验动物,必要时给予动物有效的麻醉及安乐死处理[11],实验动物奉献了它们的生命,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学生能做到的事情,最简单的就是利用好实验动物,努力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对实验动物最大的尊重,尊重动物、尊重生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