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长恩

21世纪以来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0

摘  要:人口较少民族是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群体。从全国、省域、城乡与性别的视角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科学地探讨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在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间差距、性别差距相对较小,但也局部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城乡差距较为明显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也将走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21世纪;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省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4-0015-05

Abstract: Ethnic minorities with small population are the groups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parativ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whole country, provinces,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gender is helpful for u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with less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 less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show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on the whole, and the gap between ethnic groups and gender is relatively small.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satisfactory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obviou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build a powerful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untr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 less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will also move toward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 21st century; ethnic groups with less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provinces; higher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自中国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对象。我国东北地区①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包括达斡尔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达斡尔族132 299人、锡伯族191 911人、鄂温克族34 617人、鄂伦春族9 168人、赫哲族5 373人。这5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的77.94%即290 992人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达斡尔族总人口的79.08%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相应比重分别为73.27%、86.05%、83.07%、79.96%[1-2]。由于这些民族的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考察他们高等教育受教育水平,既要从全国范围来宏观分析,又要从聚居省份的视角进行探讨。

一  已有研究述评

虽然锡伯族总人口的66.47%分布于辽宁省,但关于锡伯族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新疆锡伯族的“双语”教育领域。通过知网搜索发现,新世纪以来,关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研究是空白的。

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侯静等研究认为,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对接,对保持“鱼皮艺术”产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白玉雯关于鄂温克的教育的研究中,简略提到鄂温克族每千人高等学历人数超全国平均水平。刘晓春的研究成果提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后,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学历人口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路瑶指出,2012—2019年,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被高校录取学生占该自治旗参加高考鄂伦春族考生数的86.55%;民族预科班政策对其高考升学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但高录取率也导致学业成绩偏低,难以实现教育的实质性公平。龚宇研究提到莫力达瓦旗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娜仁其木格研究指出,达斡尔族女性接受研究生教育人口比重显著高于男性,且文盲率低于男性。

关于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情况,锡伯族、赫哲族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鄂伦春族高等教育的成果稍多,既有的关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研究成果并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们的高等教育情况。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其中关于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教育实质性公平问题、达斡尔族教育的性别平等问题,对于本文的研究富有启发意义。

二  全国视阈下的东北世居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

从全国范围看,东北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受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部数据资料分析显示,主要聚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接受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人口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较高,相应的是他们未上过学和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重较低,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锡伯族在初中阶段、鄂温克族在高中阶段的受教育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这些民族有相对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启示我们,不能仅从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各阶段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体系,在接受了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后才能为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从大学专科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高等教育,东北世居各人口较少民族3岁及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赫哲族35.44%、鄂伦春族34.52%、鄂温克族26.81%、达斡尔族25.92%和锡伯族25.17%[1-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部数据分析显示,赫哲族3岁及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为25.89%,鄂伦春族23.34%、鄂温克族18.19%、达斡尔族17.73%和锡伯族17.12%[3]。虽然全国人口普查教育统计口径由6岁前延到3岁,但2010—2020年的10年间,东北地区各人口较少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依然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东北世居人口教育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以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为例,有学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大学生享受专科和本科阶段的各学年每年10 000元的奖励补贴,升入“双一流重点高校”和研究生阶段每年奖励15 000元。2012—2019年,鄂伦春自治旗共有238名升入高校就读,其中本科146人、专科92人,占该民族全部高考考生的86.55%。2012—2018年,除2013年外,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大学本科录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除去预科班后的本科录取率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预科制在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4]。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鄂伦春族学生存在的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实施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较少民族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56个民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增多与接受高质量基础教育是进一步提升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本的必要举措。

三  分省(区)的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

由于受到区域多因素的影响,从一省(区)范围内来考察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必要的视角。与一省(区)总人口的比较,也更有利于衡量人口较少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

(一)  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部数据资料显示,内蒙古有达斡尔族76 255人、锡伯族3 000人、俄罗斯族4 673人、鄂温克族26 139人和鄂伦春族3 632人,其中全国俄罗斯族总人口的26.73%分布于蒙东五盟(市)[3]。本文将3 000人及以上的人口较少民族纳入省域视角的分析范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人口较少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均显著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鄂伦春族最高,为25.69%;鄂温克族最低,为16.69%。在2010年的各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中,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人口比重在高等教育各阶段中是最高的(表2)。

到2020年,在统计人口覆盖面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内蒙古各人口较少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均显著提升,依然在整体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内蒙古各人口较少民族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人口比重呈现出逐渐接近大学专科的趋势(见表3)。

在实现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基础上,促进内蒙古各人口较少民族的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今后改进的重要方向。教育机会的增多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各民族共同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必要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中国梦,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二)  辽宁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辽宁省人口较少民族主要是锡伯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有锡伯族人口127 561人,主要分布在沈阳、铁岭、大连和锦州等地,占全国锡伯族总人口的66.47%。2020年,锡伯族3岁及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略高于辽宁全省平均水平,较2010年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锡伯族在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阶段的受教育人口比重均有提升(表4)。作为人口超过10万的人口较少民族,辽宁省锡伯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变化,也反映出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

(三)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省有达斡尔族3 3670人、锡伯族6 259人、鄂伦春族3 236人、赫哲族3 805人、鄂温克族2 560人[5]。本部分将围绕这几个人口较少民族,就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展开分析讨论。

2010年,黑龙江省各人口较少民族6岁及以上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赫哲族最高,为23.21%;达斡尔族最低,为11.92%,可见各人口较少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锡伯族和赫哲族接受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人口比重较高。各人口较少民族除锡伯族外,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人口比重均高于大学本科,与全省基本呈现相同态势(表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