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联合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 王晓芳 林海

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联合建设模式研究0

摘  要:针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6门专业核心课——飞行器系统概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和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开展6门课的课程思政联合建设模式研究。根据各门专业课的专业知识特点,建设“有中心、有主线、深融合”的体系化多层级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分析6门课的开设时间及相应的学生学情,建设“有重点、分阶段、合规律”的课程思政联合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每一门课,建设师生共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课程思政主题、师生共同进步的知行合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该联合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可推广至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中。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联合建设;思政资源库;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4-0029-04

Abstract: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joint construction mod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for six major core curriculums in aircraft design and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are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Systems, Aerodynamics, Flight Mechanics, Structural Mechanics, Aircraft Guidance and Control, and Overall Design of Aircraft Systems.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ajor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nd multi-level joi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ource library with "one center, main line, and deep integr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zation of the opening time of 6 curriculu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udent learning situation, a "focused, phased, and regula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joint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was established. For each curriculum, a teaching metho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at achieves the result that "knowledge and action are one"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ource library, analyze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mes together, and then achieve common progress. The proposed joint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an be extended to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all major curriculums.

Keywords: majorcore curriculum group;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joint construc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ource librar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teaching method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面向国防重点领域,培养新时代下矢志国防且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首批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核心课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内容覆盖了飞行器概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制导与控制和总体设计等重要方面,是落实“三全育人”精神、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单元[3-4],其成体系、深融合、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  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包括飞行器系统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空气动力学(以下简称“气动”)、飞行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以下简称“制导控制”)和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经过多年的建设,上述每门专业核心课均已建设了自身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  6门课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素材不成体系或高度重复问题

6门专业核心课根据自身的特点均建设了课程思政素材库,但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各门课缺少沟通,因此各门课的课程思政资源各自为政、五花八门,或者不同课程用相同或类似的素材作为思政资源,使得学生接受的思政教育不成体系或者同样的思政素材听好几遍,不能从课程思政方面有效实现对学生系统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价值情怀培养。

(二)  6门课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模式各异且缺乏衔接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定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但是,专业的各门核心课采取各自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模式的不统一以及课程之间缺少联合考评机制,都造成了难以有效实现专业的整体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问题,也难以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持续改进。

(三)  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灵活、不深入的问题

目前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方法大都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把课程思政资源融入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出相应的思政素材,学生并未深入参与其中,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入学生心、进学生脑”的效果较差,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性不够。

因此,类似于各门专业核心课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亦需进行体系化联合建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且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教育[5-6]。

二  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针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现存的问题,在考虑分布于不同学期的专业核心课专业知识特点的前提下,建设多层级、成体系、深融合的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以及相对应的课程思政联合形成性评价机制。针对每一门课,建设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研究的知行合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最终形成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专业核心课完整的、体系化的联合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为进一步进行全专业课程系统化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  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思政建设方法

(一)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建设对应于“概论-气动-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制导控制-总体设计”的体系化、多层级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培养学生矢志国防、科技报国的决心和信心。按照专业知识的前后衔接关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6门专业核心课的开设时间为:飞行器系统概论在第五学期的上半学期,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在第五学期的下半学期,飞行力学和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分别在第六学期的上、下半学期,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在第七学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6门课程讲授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可以“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为中心,构建对应于“概论-气动-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制导控制-总体设计”6门专业核心课的上、下两个层级课程思政资源库,形成有中心、体系化、多层级的课程思政体系。

上层建设以“红箭”系列导弹为核心[7],以“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概述与发展、气动布局设计、模型建立及弹道计算、结构设计、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总体设计为主线建设相应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其中包括人物(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1979级毕业生暨“为国铸箭”的大师邹汝平院士)、团队(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红箭”团队)、红色传承精神(北理工老中青三代参与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研究)等多个维度。将上述“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不同方面分配给不同的课程,作为此课程课程思政的中心,如导弹的概述与发展分配给概论课、导弹气动布局设计故事分配给气动课、导弹模型的建立及弹道计算故事分配给飞行力学课,而导弹结构设计、制导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总体设计的故事分别分配给结构力学、制导控制和总体设计课。这样就将中心突出、主线明确、多个维度的课程思政资源和6门专业核心课有机结合,形成了整体系统化、各课不同侧重点的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

下层建设指每门专业核心课围绕自身课程思政主题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如概论课,建设了“红箭7”“红箭8”“红箭9”“红箭10”系列导弹发展历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引导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激发学生“矢志国防”的决心。飞行力学课中,充分挖掘“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模型建立、弹道设计的相关故事,设定了“矢志国防,‘飞行’报国”的主题,建设与建模、弹道设计、动态特性分析等专业知识深度相融的“红箭”系列导弹的模型建立、北理工老中青三代红色传承、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科研攻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坚定学生“矢志国防”的决心、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心。

上层各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主线和下层与专业知识相浸相融的每门课的课程思政资源共同构成了整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成体系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二)  根据各门专业核心课的授课先后,建设“有重点、分阶段、合规律”的课程思政联合形成性评价机制

各门专业核心课依据专业知识的衔接等原则分布于不同的学期,首先要分析不同学期的学生学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有侧重点地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规律,设定每门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比如第五学期前半学期,学生对于飞行器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概论课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矢志国防”信念的形成,随着课程的推进,到第六学期时,学生已经学过一学期的专业课,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价值情怀方面,都理解得更加深入,因此,飞行力学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即为坚定学生“矢志国防”的信心和坚定学生“科技报国”的决心,到第七学期的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课时,课程思政目标即为坚定学生“矢志国防、科技报国”的决心和信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