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作者: 熊海燕 付四伟 黄锦 钟静冰 张文方 陆希诺

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0

摘  要:探讨高职内科护理思政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效果。在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采用“一主线、两中心、三结合、四份爱、五递进”育人路径开展贯穿于“理论—实训—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课前思政育人、课中思政融通及课后思政拓学,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表现出较高的融入度和参与度,97%学生认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新颖,课程思政素材符合医学生价值引领观点,可提升学习兴趣与专业认同感。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得到学生认可,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内科护理;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4-0172-05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nur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12345" course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among the second-year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urriculum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ory-training-practice" by adopting the education path of "one main line, two centers, three combinations, four loves, and five progressives", so as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fore clas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clas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tension after clas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ode reform through satisfaction surveys. 97%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12345" course was novel,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were in line with the value-leading viewpoint of medical students, which enhanc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12345" course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has been recognized by students, which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reform;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path; teaching mode

2022年,《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指出,要将课程思政贯穿护理学类专业教育全过程[1]。内科护理课程作为护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同时要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因此,融入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实施对内科护理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查阅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内科护理思政教学普遍存在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入生硬、教学方法选取不够合理等问题,为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指南精神,教学团队探索更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 经研究与实践,于2023年形成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一主线、两中心、三结合、四份爱、五递进”育人路径开展贯穿于“理论—实训—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课前思政育人,课中思政融通及课后思政拓学全覆盖思政育人路径。

一  思政教学团队概况

内科护理是护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总课时13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16学时,实践课时20学时,8学分。选用教材为岑慧红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由内科护理教研室6名专职教师、学院附属医院4名临床兼职教师及学院1名思政指导老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2名,均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成员均有丰富教育教学、组织社会实践及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

二  思政教学方案构建

(一)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在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理念,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逐步构建了“12345”思政教学模式(图1),即“一主线、两中心、三结合、四份爱、五递进”。一条主线以仁心、仁护思政育人路径为主线;两个中心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三个结合是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思政融入教学,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四份爱是遵循认知的递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爱、感悟爱、融入爱和分享爱。五递进,是指按照思政教育理论情感内化递进理念,分为注意到、有反应、价值化、组织化和性格化五个递进步骤,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对患者的爱升华,达成思政教学目标。

图1  “12345”思政教学模式

(二)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1  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围绕国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内科护理课程标准,制定“151”思政育人目标。1条主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5个重点——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1个特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  挖掘课程思政内容载体

在遵循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及内科护理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在“双协同、三融合”原则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载体。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合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重构教学内容梳理优化课程思政内容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供给知识载体,为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实施打下坚实基础。采取双协同原则,将“知识传授、技能练就”与“价值引领”双主线同步协调进行。首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针对内科护理项目操作岗位职责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出企业知识、能力需求,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并融合思政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其次,为了让学生尽量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课程学习,针对各项目操作教学内容寻找企业真实项目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为导向优化设计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技能点分布到各个工作任务中,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和梳理课程知识点、技能点,寻找到课程思政融入点,挖掘课程思政知识载体,实现课程思政与知识点、技能点的“无痕”对接。做到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做到“三融合”:融合思政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使思政育人与教学实施过程融合进行,将课程思政考核指标融入课程考核指标,最终使课程整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校企共建课程思政案例库

邀请其他高校、临床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学院思政教师和内科护理专业教师等组成团队,对接护理工作五大程序,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六素六步原则提炼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案例库。六素主要包含维度为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科学精神、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及伦理法规;六步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提出问题;教学团队共同梳理思政目标;根据思政指南挖掘思政案例,建设思政案例库;提炼思政元素;构建“12345”思政育人方案;最后形成思政评价体系,真正达到思政教育效果。思政团队通过六步验证后,最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思政元素,形成内科护理思政案例库。共计116个课程思政案例。

4  形成模块化的内科护理校本活页式教材

“校企双元”教学团队按照内科护理岗位胜任力,根据疾病系统形成八大模块,同时按照“评估(病情全面梳理)—诊断(护理问题诊断)—计划(具体护理计划拟定)—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实施)—评价(护理工作效果评价)”五大工作程序将其教学内容重组,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以模块为主单元的数字化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采用主体教材、导学单、实践训练和功能插页“四位一体”模式。在主体教材中的每个项目中包含课程思政案例;导学单中由学习目标重点标出思政目标;实践训练设计可配合设计企业操作案例库,突出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功能插页中穿插护理行业时事热点、技能标准等,全教材全方面融入思政元素。

三  思政教学实施与评价

(一)  研究对象

2023年1—12月,选取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护理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生共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12人,女生55人,年龄19~21(21.06±0.46)岁。前期已学习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及基础护理、护理礼仪等护理学专业课。

(二)  教学实施

1  课前思政育人

以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为例,由教学团队中的管理人员将学习任务书上传到学习平台,利用企业导师自制《PCI术后护理》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突出仁心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心肌梗死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将其诱因与工作压力、情绪激动相联系,培养学生规律作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识。

2  课中思政融通

以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为例,以仁护为主线,将课堂分为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正确护理和评价总结四部分,以患者为中心,让学生感受爱、感悟爱、融入爱和分享爱。首先是情景引入。利用微课PCI术后的护理引入情景,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护士对患者的爱,即感受爱。其次进行任务驱动。通过案例引出工作任务,教师和标准化病人通过PC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现场演示,将护理技术和护理关爱相融合,并将护理关键点总结成口诀,便于学生掌握。将护理过程中的爱总结为“护、轻、笑、柔”,即保护隐私、轻声询问、亲切微笑和动作轻柔;将护理操作注意事项总结为“察、测、指、记”,即观察伤口、监测病情、指导饮水和记录尿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八字口诀,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反馈,让学生感悟护理过程中的仁心仁爱,即感悟爱。再次实施正确护理。学生分组体验角色感受,对照PCI术后护理操作视频与评分标准进行巩固练习,将爱融入护理操作,即融入爱。最后是评价总结。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将关爱患者的仁爱之心纳入评分细则,进一步促进仁心仁爱品质形成。课程结束前,学生分享操作过程及个人感受。引导学生形成仁爱观念的同时积极组织课后实践,践行爱的分享与传递,即分享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