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陆军转型发展需求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鑫 张金 姚莹 刘芳 汪旻达
摘 要: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队院校建设发展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新时代的军队院校也到了体系重塑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基于强军事业对人才提出的强劲需求,该文以“聚焦备战打仗、凝练军事特色、适应时代要求”为指导方向,构建面向首次任职培训需求的经纬协同式测控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升级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五步混合式教学法,以专业背景课为基础,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让学员在实战化情境中开展专业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首次任职培训;经纬协同;五步混合式;实战化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1-0114-05
Abstract: To govern the army, we must first govern the military academy, and to build a strong army, we must first build a powerful military academ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military,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cademies are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military academies in the new era have also reached the key nod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fter the system is reshaped. Based on the strong demand for talents put forward by the military career, this article takes "focusing on preparing for war, condensing mili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s the guiding direction, and constructing a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for the warp and weft synerg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ajor for the first-time job training need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reconstruct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upgra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Relying on the five-step blend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courses,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let the students carry out the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actual combat situation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own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Keywords: first-time job training; warp and weft synergy; five-step blended; actual combat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ing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明确指出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要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把握陆军转型建设要求,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为深入贯彻习主席军事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适应陆军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必须积极推进军队院校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途径,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培养导向,反向设计教学体系,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一、军队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唯一的本科专业,是集光、机、电、算、控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专业,是沟通信息技术与武器装备(装备技术)之间的桥梁。随着陆军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装备信息化程度极大提高,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已发展为集信息感知、信号传输、信息处理、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测控系统,这对部队指战员“测控”技术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需求,培育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必须着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从突破传统本科教学模式出发,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探索从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应用等多维度强化首次任职培训能力培养,才能让学员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实战环境中立足,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打下坚实的“测控”基础。
二、军队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现状
当前陆军转型发展要求军队院校工科专业(基础)教学以新军事变革及其由此带来的军队转型和战争形态转变作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军队的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才的终身发展需要,着力培养知识化、智能化的初级指挥员。针对陆军的转型发展和部队岗位任职新需求,对照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发现,本专业的发展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程体系有待优化
现有教学体系是围绕地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员工程素养,与部队转型后的新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其一,专业设置缺乏与岗位的精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知识和能力体系还没梳理出整体联动关系。其二,主干课程脉络较为清晰,但由于分类设课不够,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内部逻辑关系还需进一步捋顺,有的缺少前导课,有的装备技术基础课程缺乏依据。其三,四年制融合培养模式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高等教育专业始终与培养目标存在衔接缝隙,面上表现出来的是学员感觉课程多、缺少自主学习时间,实质上是培养模式不顺畅。
(二)课程教学改革有待深化
当前很多教员仍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学员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为中心、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未落到实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教员上课的严格管控,只能将学员强制性地留在课堂,却无法保证学生的“心”也留在课堂,表面上看学生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心思却不在课堂上。这就很容易使教员与学员产生矛盾和隔阂,让学生对课程形成“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
(三)课程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军队院校作为军队人才培养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体现军事特色,但是实际授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整合还不够,部分课程与首次任职培训之间相互界定不清,而且教学内容陈旧、学时比例不合理,涉及的专业课程理论概念偏向工程学科,未能紧贴实战装备。二是课程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未能融入军事教育新理念,设置课程与专业背景课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三是军队编制体制内,没有直接对口装备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教员对军事装备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现状了解不深,军事案例解学难免流于形式,乏善可陈。
三、提升军队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多措并举着力建强专业教学队伍
一是狠抓学习强思想,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支部工作的首位,为立德树人把好源头关,坚持支部集体学习、讨论辨析、参观见学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长效制度,融合推进主题教育与学院思想作风专题整顿,营造了“勤谨教研”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集体凝聚力。二是选聘转改调结构,教研室3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新教员6人,其中1人为安徽省教坛新秀,4人为90后。教员队伍现有10人,平均年龄34.7岁,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3人。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逐步优化。三是教研实践育新人,以课程建设为牵引,加强传帮带,坚持统一课、示范课、试讲课和教学反思制度,通过“结对子、搭台子、铺路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动起来”等多种形式,帮助新教员尽早进入教学角色,提升团队整体执教能力,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教员队伍。经过三年的建设,教研室在学院组织的专业评估考核中得到全面检验,评估结果为优秀,2019年被学院推荐为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教学团队。
(二)需求牵引逆向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要求,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教学改革方向,构建面向首次任职岗位需求的云融合经纬协同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概括为“1个目标、2条主线、3个实体、4个模块”通过“教学资源云平台”融合互通、线上线下同步实施,机器人创新俱乐部创新实践衔接互补,分层递进目标驱动。
1个目标: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素养的部队专业分队指挥员(侦测)。
2条主线:模块渐进式信息流纬线,分层递进式能力培养经线。
3个实体:测控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测量技术(炮兵)测地专修室、创新实践基地。
4个模块:传感、测试、控制、测量。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以“模块渐进式信息流纬线”为主线,依据信息流传递的不同阶段,以及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思路,设置了“1+3+X”课程体系,见表1,即1门装备技术前导课(限选,自动控制原理),树立系统观念、建立控制思想,培育总体全局意识;3门工科专业背景课(必修,传感与测试技术、侦测装备原理、测量技术基础),增强学员信息感知、传感器、控制论及工程测量原理、应用等知识、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任职培训夯实基础;X门选修课如惯性测量及应用、先进测控、天文测量、GPS及北斗等,补齐首次任职岗位技能所需知识模块。同时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竞赛指导、学术讲座、创新科研等教学活动,增加知识深度、融入军事元素、有效拓展学员知识面,确保学员发展有潜力。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分层递进式能力培养经线”为主线,构建基础、应用、提高、创新4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根据开设专业课程和学员培养需要,充分发挥“测控技术实验室”“炮兵侦测装备专业教室”和“先进测控技术创新实践中心”三个实体教学作用,将陆军炮兵侦测装备原理、技术构造、状态检测与维护,实战化训练战术技能培养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技能培训、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全过程。以参加“学院、省、国家、国际”4级学科竞赛为目标,驱动牵引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有效训练学员首次任职岗位适应能力。
(三)突出实战动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部队编制体制复合作战力量调整优化,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列装,作战打击任务发生重大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研室严格按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向岗位看齐,教学内容向需求聚焦”的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知识点与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将部队主战装备测控技术素材和部队训练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提高军校学员装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