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 陆金铭

摘  要:一流专业建设涉及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一般认为应从构成专业的基本要素着手。对于主要面向船舶设计及制造行业的轮机工程专业来说,其一流建设首先应着重突出“船魂”精神,树立一流精神追求,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一流学风。其次应注重专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一流培养模式,以达到一流专业质量。

关键词:双万计划;一流专业;轮机工程;“双一流”建设;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29-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specialty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basic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specialty. For marine engineering majors mainly for the ship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spirit of "boat soul"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it is important to set up the first-class spiritual pursuit, to cultivat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o form the first-class study style.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tion, construct the first-class training mode, and reach the first-class specialty quality standard.

Keywords: "Double-Ten-Thousand Plan"; first-class specialty; majors in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高校扩张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学习状态及综合素质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认可度及就业质量随之降低,这导致考研人数的激增,考研竞争加剧。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又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为了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中所列高校均为原重点高校。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虽然拥有绝对多数的本科学生,但很难有机会入选建设名单。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其目的是使一般高校能拥有一个或多个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一流专业建设,逐渐形成较强的学科,从而迈向“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普通高校可以借“双万计划”的建设机会,改革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强化专业建设,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轮机工程专业有幸被列入“双万计划”建设名单,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双万计划”强调“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和“一流人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强调在建设过程中持续改进。“双万计划”建设是否成功,当然要看科研成果及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但最主要是看学生最后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及学好了什么。

许多高校对“双万计划”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一般认为应从构成专业的基本要素着手建设。如文献[1]指出了一流本科专业应从专业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文献[2]认为轮机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应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加以优化,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双创意识与能力。文献[3]认为一流专业建设应明晰专业定位、调整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差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文献[4]认为一流专业建设重在基础建设和机制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学生成长等方面,硬件包括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等,软件包括培养模式、学风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学生成长包括生源质量、毕业要求等。

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其就业基本面向各大船厂及各船舶设计院研究所,主要从事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试航等。根据该专业自身的特点,下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一流专业建设措施作一些分析。

一、轮机工程专业现状

(一)招生情况不理想

轮机工程专业面向艰苦的造船行业,属于非热门专业,在社会上认知程度较低,多数考生及家长对此并不熟悉,因而报考率较低。第一志愿报考的较少,一般都为征求志愿生或调剂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这不仅给入学后的专业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对就业也很不利,因为船厂基本上分布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末有一次调专业机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内其他专业。在船舶行情严重下滑时,轮机工程专业一年级学生申请调外专业的达到17%,成功调专业的达8%,这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调出,对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学风不端正

学习兴趣匮乏。只有部分同学真心喜欢本专业,能认真听课,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喜欢所学专业,缺乏学习热情,极少数同学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考试挂科甚至延期毕业。

学习动机功利化。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只为了取得好分数,以便争取奖学金,争取保研机会,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长远目标,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跟风考研、考公务员,占用了大三大四的大部分时间,专业课往往学得并不扎实。虽然考研升学率逐年提高,但只有其中一部分继续本专业或本学科的学习,另一部分则换了专业或学科。

学习方法不科学。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前搞突击,学习缺乏主动性。

(三)行业内就业意愿不强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等特点,是一个相对艰苦的行业,大部分工作为现场作业,船台机舱内工作环境差,每天一身油污一身汗。另外船舶行业又易受世界经济影响,容易大起大落,特别是地方及民营船企抗风险能力差,易陷入资金困境乃至破产,工资收入相对于沿海城市房价来说又微不足道。所以,学生毕业后从事船舶制造业的意愿不强,工作后跳离本行业的较多。

二、轮机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措施

(一)一流精神追求

“一流专业”建设,首先必须树立一流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积淀下来的为教师、学生所信仰的一种理想、追求和意志,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具有80多年悠久的办学历程,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一直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为船舶制造、海洋开发及国防事业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凝练形成了“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品格。

“船魂”精神是家国使命、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江海襟怀是指心态洒脱、开放包容的江海文化。同舟共济是指众志成城、团队至上的造船文化。船舶工业的产业关联性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要求高,更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扬帆致远是指纵横四海、突破自我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是“船魂”精神最突出的精神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船舶工业艰难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我校校友及其事迹,以此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及自豪感。我校被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校友遍布整个船舶行业。校友中有不少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设计师及建造师等行业精英,具有“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鲜明特质,得到船舶行业高度认可。引导学生向精英校友看齐,并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前辈,为行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造船量已领先韩、日,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中心,但低价值船型居多,利润率不高,加上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船东首选船型为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节能环保型自动化船舶。国内船舶行业正在积极调整产业方向,努力适应船舶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奋进的时代,充满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轮机工程专业必然大有可为。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船舶及海工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必须发扬“船魂”精神,树立一流信心,包括行业信心和专业信心,培养学生热爱行业、扎根基层和为强国战略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一流人才”培养中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要求。

(二)一流学习兴趣,一流学风养成

船舶是个大系统,涉及多个学科,涵盖多种新技术。如动力装置新技术方面有氨气燃料动力技术、LNG船双燃料动力技术、风力助航技术、锂电池技术和氢能技术等;节能减排方面有污水处理技术、油水分离技术、脱硫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等;数字化方面有数字化造船、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数字化智能机舱和数字航运平台等;此外还有新工艺、协同设计及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等。以上这些技术均为轮机工程专业的核心研究内容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这个专业充满发展机会,包括国际合作机会等。随着“双碳计划”的实施,会催生出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只要能沉得下心,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所以轮机工程专业极富挑战性,具有巨大发展前途,以后从事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应开拓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船舶行业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工装水平,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造船利润水平。船舶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技能培训和培养技术骨干。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专业不仅能学到技术,而且还是能挣到钱的。轮机工程是个高就业率的专业。我校轮机工程毕业生受到大中型船厂、船舶机械制造和港口管理等企业的欢迎,连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就业待遇也很优厚。

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及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开设拓展讲座或邀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使学生了解到科研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专业视野,从中发现未来就业或创业中更多的选择方向,同时学生也从中了解老师及科研工作者们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有利于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用各船厂的工程案例,在课堂上展开研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课前留作业,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上课时进行交流点评,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以趣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发愤图强、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学习是个长期的事情,不可能在学校把以后工作所需知识都学完,知识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所以重要的不是知识获取的多少,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同时应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