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李妍 张瑞峰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 “以学生为中心” 的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模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 “大考” 中,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战 “疫” 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学生学习行为意愿对于混合式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混合教学环境中学生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教师要基于学情分析采取因材施教, 构建课程师生互动的生态环境, 增强学生对在线课程的感知实用性和认同感, 促进学生混合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形成。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 学生

中图分类号院G642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000X渊2023冤03-0062-04

Abstract: The hybrid teaching is a "student -centered" online and offline innovative mode.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the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blended teaching mode has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campaign, but the students'willingness to lear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blended teaching.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behavior intention in the mixed teach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build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course, enhance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practicabil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nline course,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tention in blended instruction.

eywords: hybrid teach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VID-19 epidemic; student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教学面临“转型升 级”的迫切需求,我国高校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 教”的要求,普遍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0年11 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课程创新已成为新时 代中国高等教育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常态化疫情防 控下,高校课程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推进 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授课类 型,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2。2019年以来,美国 在线学习质量保证机构Quality Matters发布的近3版在 线教育全景报告表明,混合式学习模式日益成为美国高 校在线课程的主流形式,已经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B。截 至2020年11月30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采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涉及868门,这些课程在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后疫情时代 大规模教学作出重大贡献。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也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方面强化创新思维,把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方式的“被迫创新”转变成积极主动改 革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智慧树、雨课程和超星等多 元教学平台,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 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资 源,努力获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教学课程带来的“红利”。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 资源平台之间的交互,是要求学生高度参与的学习活 动,并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4。然而如果学生 学习的行为意愿不高,教学预期效果可能不理想,那么 采取师生互评、课堂案例讨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 于增强师生互动感,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愿D。赵呈领 等问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的因素涉及保留感知 控制、感知个性化、感知互助性和感知学习反馈。然而, 关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对较少。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面授与新时代互联网资源的特点,学习环境比较丰富,可以下载多样化 的学习资源,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这是传统教学方 式无法比拟的。尽管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吸引了很多 学习者,但是仍然存在出勤率无法把控、缺乏先前知识、 难以理解课程内容等问题。可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这场“大考”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战“疫”作出了积极贡 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研究混合式教学环境中 学生学习行为意愿有着独特的研究意义,有助于疫情常 态化背景下持续探索高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 革的发展路径。

一、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行为意愿是影响个人决定实施或是否采取未来某

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这里涉及的行为意愿主要指混合 式教学环境中大学生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的行为意愿,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行为倾向。

(一)外部因素

1.课堂环境

教师是师生互动的物理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 意愿容易受到课堂环境的制约,因为课堂是由一个特殊 的社会关系构成的。在传统课堂的讲授环境中,学生直 接面对老师,上课时学生更多聚焦于教师的讲授,表情 与语言的互动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方式,学生思维更 多是由教师引导,是以教师为主动,而对于学生而言, 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建构性的学习。混合式教学 模式是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课堂环境需 要进行重新调整,如可移动的桌椅及交互设备等,从而 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是触摸屏设备 与老师的交互,增加了小组成员的讨论互动,另外,课堂 自由开放的积极学习氛围同样会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 行为意愿。

2.混合式教学类型

从课堂过程来看,学生行为意愿从“被动”走向“主 动”,与师生的之间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在课程初始发 展阶段,师生和学生之间并不熟悉,他们之间也很难建 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学生也在处于适应阶段,学生本着 “凑合”的心态进行学习。但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师生互 动趋于稳定,学生潜移默化达成共识,逐渐形成一个相 对固定的讨论群体和学习小组,学生开始主动进行提问 和互动,这样一来学生行为意愿增强。事实上,授课过程中不同阶段,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意愿,比如在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这四个阶段, 学生对于讨论的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会表现出更强的行 为意愿。另一方面,线上互动阶段相比线下讲授阶段,学 生表现出更强的自主学习意愿,学生能有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引导

朱伟强等指出教师教学策略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意 愿,进而影响师生互动。教师对于影响学生行为意愿方 面主要两种策略类型,一是消极引导,给学生更大的自 由发挥空间;二是积极主动引导,通过制定规则来约束 与监督学生行为。前者类型的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 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题与小组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完 成课程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还是存 在“搭便车”情况,教师并未采取强制措施,希望能通过 强化学生对于学习动机的认识,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 识的热情,而并非是被动学习,其认为学生不是靠教师 强制参与或推动,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 间。后者类型的教师认为学生自律性不够,不能放任学 生自由讨论或思考,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不断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能偏离课程学习内容,这种积极 作为的策略主要以“教师点评和教授”为主,小组进行线 下展示。这两种策略都有自己的优点与局限性,但在一 定程度上,都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 的行为意愿,关键是在于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 型的班级和学生采取合适的策略。

(二)内部因素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会呈现不同 的行为意愿。对专业课程学习比较敷衍的“咸鱼”学生, 混合式教学给他们提供了闲散和轻松的空间,他们真正 动机并非是参与课程互动和增长知识,而仅仅为了获取 课程的学分。另一种“活鱼”学生是真正用心完成学习 的,能够解答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实质性讨 论,但是他们有时也会不积极参与谈论。对于“活鱼”学 生来说,凭借混合教学方式的资源平台提高学习主动 性和合作互动性,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可以加强他们对知 识的深人理解,他们对学习的投入更多。可见,学生的学 习动机是内在驱动力,更是对学生行为意愿产生最为直 接的影响作用。学生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儿 个方面。

1.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代表学生个人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而渴 望实现的期望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和专注 程度B。在教育领域中,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学习中的知 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对于设定较高成就目标的学生而 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意味 着学生能保持较高的研究兴趣,具有稳定的自主学习意 识并积极主动获取更多专业课知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得到课程的学分,对知识获得性要求不高,他们会按时完成签到,但是对于线上授课环 节,他们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认真听课,即使在参与 讨论过程中,他们也只是为了获取这一环节的分数,并 不是真正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仔细思考。

2.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学习环境中面对外界环境影响 而做出反应并获取资源信息的一种方式9。曾经有学者 在研究大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时采用了社交媒体接受 模型,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之一是学习风格因素(I)]。Seyal等"通过研究发现在混合 式教学环境中学习风格因素对学习的行为意愿存在显 著影响。一些高校开始尝试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 格提供不同教学设计、信息资源和学习体验。在混合式 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视觉、听觉和动 觉三种类型2],其中,具有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偏好利 用视觉信息获取学习知识;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偏好 通过音频等设备获取信息;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加乐 于通过课堂案例展示和讨论等体验活动来开展学习。随 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专业课程学习在采用信息技术 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视觉偏好、听觉偏好和动觉偏好 的学生而言,媒介手段对其的行为意愿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3.移动自我效能感

移动自我效能感是学习个体对使用移动设备完成 特定任务的效率或能力的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学生运用 这些技能的方法和方式,与个人技能无关。学生的移动 自我效能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呈现不同自信程度, 对完成任务效率作出不同的评估,这对混合教学环境中 学习的行为意愿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混合式教学环 境中,有些学生移动自我效能感较高,擅长运用多种教 学软件从事学习,对于线上教学环节的兴趣比较浓厚, 对于混合教学模式中数字资源阅读、学习平台使用等方 面的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传 统的授课模式和课堂学习模式,自我效能感偏低,对于 线上自学和讨论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对混合式教学效果 产生不利影响。

4.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是学习个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于使 用软件操作、适应教学新模式等新教学方式而付出的意 愿程度3]。目前学生对于电脑、手机等技术操作熟练,容 易掌握一些新教学平台使用方法,根本不需要花费精力 再去学习。然而,在使用新教学资源平台时,学生也会遇 到一些问题,如在邀请学生进人平台建立课程组时,有 些学生在填报个人信息时存在不完整、不准确和不真实 等问题,从而导致审核无法通过,影响学生进入平台听课。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挫败心理,认为线 上教学模式不如传统面授模式。另外,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签到、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更加 便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 达到课程要求。但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也难以避免学生 抄袭作业、签到但不认真听课等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