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两融一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 自正权 刘艳萍摘 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如何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优势,改革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地方区域社会经济需求,值得外语学界关注。该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两融一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及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启迪。
关键词:新文科;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两融一化”;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5-0169-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it is worthy of the atten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ircles how to combine the positioning and advantages of the school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nd better ser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of the local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re analyzed, and "two integrations and one 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is provided. Tak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this model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of foreign languages for business talents model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foreign languages for business; talents model; "two integrations and one internationaliz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新文科概念来自美国高校,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支持和利用学生网络在线的生活方式开展教学,以努力吸引“天生数字化”的一代年轻人。后来,新文科的内涵不断增加。我国教育部在2019年开始提出“四新”学科建设,其中之一便是新文科,新文科这一概念随即出现,新文科建设也在2019年开始启动。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是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地方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如何结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基本要求更好地规划商务外语学科,建设商务外语专业[2],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专业如何结合学校自身优势改革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 相关研究回顾
(一)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等地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部分外语类院校及一些高校的外语院系便开始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3],探讨如何将外语语言技能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复合,探索“外语+专业”或者“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00 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复合型英语人才”[4]。虽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满足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外事外交、经济商贸等不同涉外行业对既懂外语又懂业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关于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如何培养问题,外语界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疑问和顾虑”,担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会动摇外语专业的学科地位,忽视人文教育[4],因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高,会增加外语专业的负担[5]。
据统计,我国82.4%的高校有外语类本科专业,专业点有3 000多个,其中英语专业占比最大,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各种类型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大同小异[6],办学定位不清,培养目标无差别,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趋同[7]。
(二)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中国外语新文科研究始于2019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主旨报告,吴岩司长从总体目标、思路、要求、措施方面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规划设计[5]。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要锚定2个向度: 一是立足中国,二是面向未来[8]。随着国家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实际情况,开始对外语人才培养展开多种探索。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瞄准国家和区域战略急需,探索高端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新机制,成立卓越学院,构建并实践“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体系[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0]。西安外国语大学借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多个方面建设外语一流本科专业[10]。北京语言大学新文科外语专业建设从传统专业模式转向“复合化”培养模式,新开设的专业必须有特色,制定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智能化的课堂教学[1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立了由“英语拔尖人才”“英语专业人才”和“英语复合型人才”构成的“一拔尖、四方向、一复合”的人才分类卓越培养体系,践行新文科理念,探索外语人才培养路径[12]。
(三) 简要述评
总的来看,现有研究对我国新文科建设理念下的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些探索对于克服当前外语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复合化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新文科建设战略理念新起步晚,现有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1)理论建构上,新文科建设内涵不完整不统一,新文科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研究;2)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实践主要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及西安外国语大学等一些语言类高校,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和学校特色及区域优势践行新文科建设理念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探索;3)新文科战略下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无明确定论,鲜见地方高校有关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实践。
二 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商务外语专业如何重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如何培养商务外语人才以满足新时代国家、企业、机构和组织等对高质量商务外语人才之所需。具而言之,当前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一) 新文科建设对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家要求高校外语专业要培养的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通一门外语并且能够用多门外语沟通交流的“一语+多语”人才,或者掌握一种专业的同时具备多种外语能力的“专业+多语”人才,我国商务外语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使命和挑战。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对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重新思考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新时期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体现新文科的理念和思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便更好地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商务外语专业人才,这成为高校商务外语界关心的前沿问题。
(二) 新时代高校商务外语专业发展面临新问题
我国领导人对外语人才提出了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也对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培养发出了号召。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而中国要想参与全球治理,就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及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3]。“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这些关键词关键点无一例外地与商务外语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商务外语专业如何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以及培养模式等多层次上改革以应对新文科建设和国家之需求,是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新问题。
(三) 新时期商务外语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发生新变化
我国高校开展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已有10余年,在人才数量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人才培养仍旧略显滞后,国家和企业等社会需求依旧面临优秀外语人才难求的局面。“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很多通晓海外投资、涉外法律、财务、国际贸易、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及文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14]。商务部调查统计显示,外语运用熟练、熟悉国际商务知识、明晰外国文化习俗和政法制度、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人才稀缺,外语熟练的国际经济法律人才更少,高端商务外语人才严重缺乏。高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人才供给缺口,并通过校企合作等在人才培养模式端做出了快速变通,但并未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培养方面深入开展,在教材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和协同育人等深层次领域改革不够深入,导致商务外语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加大。
以上3个方面凸显了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之必要性和紧迫性。鉴于此,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在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下,改革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研究。
三 广西财经学院新文科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 “两融一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该模式的构建主要基于教育部2018年颁布《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和2020年颁布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历史、服务面向和地方区域特点,结合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化特色办学定位及现有教学研究与实践基础,参考《国标》和《指南》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体系设计等总体要求,识别出现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与新文科建设和《国标》《指南》要求的知识距离与能力缺口,在目前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国家的新文科建设战略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来自行业、企业和机构的专家进行结构化访谈,对已毕业同学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而较为准确地识别当前高校商务外语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建构学科交叉融合、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两融一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商务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英语(经贸翻译方向)和法语(商务方向)3个专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