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作者: 李治 肖桂元 兰景岩 王延伟 钱凯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0

摘  要: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讨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理念、师资素质和校企合作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能力导向教育模式理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CBE;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152-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y, analyzes the current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xist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er qual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mode,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CB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al ability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化升级的不断深入,使得土木工程行业人才的需求从理论型、研究型逐渐转向应用型、复合型。同时在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背景下,高校普遍缺乏对实践创新方面的重视,使得学生很难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新时期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紧锣密鼓地探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着重提到“大力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部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彰显了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素养的提升。大学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将企业力量引入高校中,结合高校资源,双方相互合作,一起培养人才。其中CBE(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即基于目前趋势,以CBE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对培养工程人才进行改革研究。

一 CBE模式

(一) 介绍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国各地高校应积极推动教育转型发展,把办学思路从只注重学校就业率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上来,真正转向产业与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切实致力于提高中国高校就业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拉动型发展的能力,这与CBE人才培养模式不谋而合,该理念与当下教育部引导的指导精神是一致的[1]。

CBE即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强调以人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该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随后逐步渗透到了职业教育、大学和公司企业等领域,现如今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将培养从业者进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作为基础,同时把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2]。于此同时全面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协调社会进步发展和现代科技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适应性,将高校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与潜在能力的开发作为第一要点。CBE人才培养模式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与理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CBE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教育方式和组织形式让被培养对象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培养目标指的是在社会实际需求的特定环境下对被培养者进行一些教育或者培训进而达到一定的素质以及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是由不同层级的各类特定的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除此之外社会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教育教学定位以及专业建设方向等也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影响[3]。

1  CBE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大的就业环境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高校需合理制定以能力导向教育模式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学校应基于能力导向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丰富的创新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坚实的实践能力。对比传统教育,CBE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也不否定学科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是能力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4]。在此前提下,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素质不断提高,不仅能令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还可让其对知识有新的感悟,进而能够促进知识的不断发展。如图1所示,知识、能力、素质构成三角形结构,知识处于基础层面,能力和素质平行处于可扩展层面[5]。

2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目前CBE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①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核心,即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有能力满足未来职业岗位需求;②课程设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③教学方式灵活变通,以能力培养为基石;④评价标准以技能指标为主,有问题及时纠正。如图2所示,CBE教育模式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学科特色、能力需求、能力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四个环节,即以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决定特定职业岗位的具体能力需求,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二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一) 人才培养的缺陷

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方式仍以学科化系统为类型,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与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即将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①教学理念、方法和设施落后,缺少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直接体现,因长期重视理论教学,教学理念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方法,并且实验室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又对理论知识缺少一定的理解。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两极化较为严重,一部分为刚毕业的博士,虽然具备很高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大都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制约了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另一部分为企业一线具有很强实践经验的骨干,但学历低,缺少专业的教学经验。③校企合作不足,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土木工程专业偏向实践,但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较为浅层,只是通过简单的信息和意见反馈进行交流。学校无法通过企业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也不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出现乱招、错招等现象。

(二) 结合CBE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CBE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如图3所示,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指导性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能力结构由6个方面组成。为了使毕业生达到相应的毕业要求,需建立有关的能力培养机制。而CBE的培养理念正是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因此采用C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相辅相成,图4从构建知识模块、实践模块和综合模块“三位一体”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①知识板块:知识板块由通用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四部分组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开展其他领域的选修课,令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更灵活地应用于其他领域,进而加深学生对整个行业的信息有连贯性的认识。②实践模块:为提高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工程素质,设立各个阶段不同的实习任务,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6]。认识实习最好安排在专业课程之前,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让学生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建立认识实习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生产实习则是锻炼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的能力,提前了解行业前景。毕业实习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前进入具体实习,为之后的就业铺平道路。课程设计选题主要包括实际工程、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下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基础比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毕业设计题目。③综合模块:通过入学教育向新生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发展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品质和才能,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有了系统的认知后,通过讲座等大型活动向其灌输行业前景及如何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确立及调整自身的学习目标并且充实和丰富大学生活,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之后在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在大行业下将会面临的问题,并锻炼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反思能力及规避技巧,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在该行业下需具备相应的廉洁、荣誉与尊严。相关的素质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相关问题的伦理道德的敏感性,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竞赛,将创新与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程,当制定土木工程教育方案时,除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突出学校教育特色,还应提高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图5概括了大学四年的土木工程课程培养的全过程,第一学年主要夯实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以专业基础课程及基础训练为主,提升综合知识储备。第二学年在已学习的基础知识框架下进行本专业特定能力的提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进行相关认知实习。第三学年,不断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第二学年的认知实习,结合当前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将专业专项技术应用能力与实际企业项目相结合,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在第四学年的学习期间,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结合实习和技能考证,锻炼学生的岗位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