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复元模式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启示
作者: 林媛 黄文
摘 要:根据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抑郁状态进入大学前抵达峰值。该研究采取系统整体论的观点聚焦心理疾病学生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发病规律,将心理疾病学生清晰定位为高校心理育人的重点与难点。“CHINESE”复元模式与高校的心理育人工作本质上存在很好的契合度,复元模式关注高校社区环境下生活的个体,从社会工作视角进一步整合高校心理工作的资源从多个层面为心理疾病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是心理疾病学生恢复大学学习与生活的良好契机。“CHINESE”复元模式的社区工作思路不仅启发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提升路径,并且有效地避免仅以危机干预方式应对心理疾病学生的工作误区。
关键词:“CHINESE”复元模式;高校社区;心理育人;心理健康;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078-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2020 blue book on Mental Health,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ir grades, and reaches a peak before entering college. This study takes the view of systemic holism to focus on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the law of incidence, and positioning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learly a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HINESE" rehabilitation model an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habilitation model focuses on the individuals living in the college community, to further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psychologic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and provide help and support for stud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from various levels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a student with mental illness to recovery, return to study and live in universities. The idea of community work of "CHINESE" rehabilitation model not only enlightens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effectively avoid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ping with stud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only by crisis intervention.
Keywords: "CHINESE" rehabilitation model; colleg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three whole education
根据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其中高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抑郁状态在进入大学前到达一个峰值。近年来笔者所在综合性大学新生入学心理测试检出率持续升高,因心理疾病转诊、住院乃至休学,“带药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加,部分高校谈心理色变,面对学生的心理疾病,一味采取“围、追、堵、截”的干预模式,以送学生回家为手段,以学生不在校出事为目的,学生的心理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在高校发生概率已不在少数,如果学校只一味防范,那么只会带来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激化,也会带来学生为能够继续求学隐瞒病情,贻误康复关键期的风险。所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需要将心理危机变成心理转机,进入高校后对于心理疾病学生是一个复元契机,高校心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普及宣传、保健教育的面上工程和疾病防控与危机干预的应急管理,更大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在大学宽松的环境下心理健康水平有良性的回归保健。如何在学生心理发展的新形势下有效挖掘和创新心理育人路径是当前高校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这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结合的系统整体工程,高校心理工作基础良好,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长的心理育人体系需要具备心理疾病学生的复元功能和承受能力,只需要转变观念,打破禁锢,从社区康复的角度引入复元模式就可以将心理工作做得更加广泛与深入。
“CHINESE”复元模式是中国香港叶锦成[1]教授带领其团队在运用西方多种心理治疗和心理疾病康复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精神康复的社会工作实践探索创造性提出的中国取向的复元模式,该模式建构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不同心理疾病复元模式的内涵,强调正常化、融合和复元等开展社会心理干预的重要原则,为我们从社会心理维度理解心理疾病并开展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CHINESE”复元模式源于社区康复,对应高校这个同质性非常高的单一型、密集型社区,可以很好地检验高校心理育人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手段,从系统观念出发,整合高校心理康复机制、心理教育机制、心理朋辈机制及危机干预机制等各方面心理支持的资源,全面促进个体的心理修复与未来发展。高校心理疾病学生中除了部分因为急性发作程度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休养,大部分学生在服药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会在学校继续求学生活,因治疗心理疾病休学的同学在病情稳定下也会返校复学,心理疾病学生在校的求学生活是高校心理工作不能跳开的重要内容,对应“CHINESE”复元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心理工作的意义,落实各项操作的落脚点和效果,这让高校社区心理工作者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康复者回归所处的社区和情景;如何促进康复者在家庭和高校社区中活动起来,通过支持在高校社区和生活中发展潜能,从而回归正常的生活。
一 “CHINESE”复元模式契合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心理育人是指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来培育人的成长,在国内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薛文婷等[2]提出的心育,包含智育、情育和意志教育,2017年以来心理育人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程教育、文化活动和服务管理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3-4]。心理育人既是一种氛围和理念、也是一种技术与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心理”教育实现“育人”目标,也通过“育人”实践促进“心理”发展[5]。
(一) “CHINESE”复元模式促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本土化
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个人主观经历与专业权威、理性证据的看法和重视程度不同,亦会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应用[6]。复元的概念自1990年开始在美国精神康复界盛行,正常化是指在文化适应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根据个体需要,在任何时候使得个体的生活境况、行为方式和特征等都达到普遍水准。其次,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普遍接受西方心理学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西方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早,理论成果丰富,但是只有适合我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的理论与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心理育人效果[7-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需要有一个本土化落地生根的过程,西方的心理工作较多强调个体性、原子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CHINESE”复元模式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更多强调康复主体对于外在环境与资源的互动,根据多年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实践而提出的针对心理疾病康复者的操作指南和工作指引,是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和理论的本土化,适用于心理疾病康复者,也适用于一般人[1]。最后“CHINESE”复元模式的核心理念“正常化”“融合”和“复元”均包含国情背景和文化因素,强调作为一个人要承担起对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强调现实感代表人与当时的环境、物体和事件等要素构成的现实世界的连接,中国人的自我定位与形象、生活希望和生命意义极大地受到了社会文化情景里对成功、成就和人生目标看法的影响,这必然带有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烙印。
(二) “CHINESE”复元模式促进高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
首先,全员育人强调教育的力量,心理疾病学生除了心理方面有复元的需求,在高校环境中学业、生活和人际等其他方面仍然有相应的需求,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这一单一的育人主体才能在心理育人中发挥作用。通过“CHINESE”复元模式开展心理育人工作,采取系统整合的观点有效地动员朋辈群体、辅导员、专业教师、医生和学生家长等育人主体参与到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中,有利于实现全员心理育人。其次,全方位育人强调从校内外、课内外等多维度来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实现多种教育资源有机联动[9-10]。全方位心理育人能够突破以往心理工作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心理保健的需求与能力,从只关注少数出现心理问题和有特定心理需求的学生,转为关注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赋能;“CHINESE”复元模式各大构成要素涵盖了个体身体、心灵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饮食起居、娱乐运动、人际交往、学习和过往经历等,渗透式、生活化及活动式地将心理育人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有效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有利于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和综合融通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最后,全程育人强调要时刻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重视其成长阶段中的心理变化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11]。“CHINESE”复元模式各大构成要素均可单独运用于大学生在校患病过程的各阶段,沉积期需要朋辈陪伴、疾病前期需要通过排查获得关注、病态期需要得到学校各方面资源的跟进与监控、病发期需要通过家校合作与医校合作进行及时转接和残余症状阶段涉及到该生的回归保健,在系统中减少与降低了心理疾病学生精神状况恶化的几率,增强他们回归保健的可能性。
二 “CHINESE”复元模式自下而上将高校心理育人落到实处
高校心理工作中心理疾病学生的工作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衡量高校心理工作的一把微观尺度,也可以说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尺”。心理育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最终在每个微观个体身上体现成效,尤其是心理疾病学生的在校回归保健工作上,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对应心理育人体系,从现实感、日常生活、社区、复元力、治愈和潜力层面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落实,给予每个有需要的学生具体的提升路径,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