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 李晓文 熊云峰 朱兆一 李妍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0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新时代要发挥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育人功能。针对目前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船舶设计原理为例,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该专业课的实践途径。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剖析课程思政教学模型及对应的融入方法和措施。通过该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促进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以期为船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141-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 kind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new era,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Principles of Ship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is course were clarifi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excava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and corresponding integr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will be promoted,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ourses of the ship specialty.

Keywords: Principles of Ship Design;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达成广泛共识。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船舶总体设计有关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船舶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总体设计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涵盖了船舶原理、船体结构、工艺、设备、设计规范和工程经济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知识体系为载体,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熏陶,实现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并行提高的课程育人目标。

船舶设计原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结合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挖掘船舶设计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4]。

目前,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践阶段。课程思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度差,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方法单一,成效尚不明显。教师授课过程中以专业知识的教授与传承为主,融入的思政教学部分多呈碎片化、单一化,学生的共情度不高,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和示范性课程案例较为缺乏。此外,在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型完善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成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一  课程思政教学元素

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传授及专业能力培养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主要标准,缺少了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5]。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急需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自身特点,通过教学研讨与探索,挖掘、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中蕴含的思政治元素。

首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要结合学科的发展史、船舶行业历史背景及我们国家的海洋战略等,让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船舶行业早期发展道路的艰难和崎岖,感悟老一辈造船人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授课教师需要善于发掘典型的人物、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通过课堂讲述、观看视频、主题讨论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并感受专业历史、行业背景、发展趋势及国家战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砥砺前行、勇担时代责任,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厚植家国情怀。

其次,通过国际时事或专业前沿时讯,对比国内外船舶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知识对自我、对行业、乃至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审视、思考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未来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们立志为实现造船强国、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结合授课要点,如母型法、海船法规、舱容校核、重量(重心)估算和总布置设计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将传承与创新精神、依法治国、节俭美德以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自信与担当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从而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育人的教化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

二  课程思政教学模型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要在“大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等理念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需要重新梳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课程思政效果,阶段反馈,并继续探索与实践。从而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在实现船舶设计原理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突破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深入研究船舶设计原理的教学模型、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成果。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在课程思政理念和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共同驱动下,在传统的课程目标基础上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并行梳理、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政育人元素,同时借助先进、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多阶段、多元素、长时效的思政育人及知识育人的双重效果。

三  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及措施

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既要注重教学材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措施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规范、耐心和专注等精神。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由知而行、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政觉悟水平。

(一)  融入方法

船舶设计原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教师方面

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角色之一,任课教师既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觉悟水平,又要坚守自身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首先,要积极参加有针对性的专业学术训练,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其次,任课教师要加强并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积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沟通交流。最后,应注意发挥教学团队的协同作用,任课教师之间要主动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此外,要积极提升思政育人理念,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资源方面

船舶设计原理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途径、资源讲授专业知识。但在思政教学环节,可应用参考的资源、案例较少,导致思政教学部分碎片化、单一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够流畅。因此,任课教师及教学团队需要认真学习、搜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相关信息要素,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专家等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平台的思政资源建设。此外,学院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整合相关专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系统、多样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促使多门课程思政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内部也要发挥积极联动作用,调动各个部门的职能优势,如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先进示范高校教师传授经验,学习借鉴典型示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措施、有益做法。通过集成以上资源,努力建设高质量、可以有效协作的课程思政体系,进而开发出结合专业特色的优质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3  行业、国家方面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船舶与海洋工程(081901)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毋庸置疑地处于关键基础地位[6-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建设海洋强国,由造船大国进入造船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任课教师有责任从行业领域层面,结合产业现状、国内外形势以及专业特点、工程应用等,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信念,启发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工程伦理,以及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