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究

作者: 曹娜 李娜 梁晓媛 田程程

新时代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究0

摘  要:近年来,高校海归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大,如何做好这批有着“高知、高智、高职”的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该文基于调研,在分析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群体特征、目前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须注意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增强高校对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166-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young teacher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growing. How to do the work wel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is special groups with "high knowledge, high intelligenc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eacher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young teacher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young teacher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alent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归国,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出国和回国人数统计数据显示,出国和回国人数逐年上升。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不断加大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人才的引进力度,海归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中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海归人才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有爱国情怀且有兼收并蓄的理念,各高校都对海归人才寄予厚望。对于这样一批有“高知、高智、高职”的特殊群体,高校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成为“四有”好教师,不仅关系到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对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越来越重视,但对海归人才这一群体的关注在思想认识、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留学归国人员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因其特殊的阅历,其思政状况关系重大,难度也很大。但一些高校对此尚未有充分认识,没有把它放到思政工作大局中计划、部署,没有具体实施开展这项工作的部门或者部门作用发挥尚不充分,更没有建立相应的效果追踪和评价体制。

第二,政治认同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引导不足。高校普遍强调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心地位,使得一些高校在引进海归人才时,过分看重其专业技能和水平,对其思想政治状况考评不够或流于形式。引进后,存在重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轻德行人格塑造的情况,政治认同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引导欠缺。

第三,教育过程和要素孤立单一。青年海归群体受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情况更加复杂,传统思政教育中忽视主体性、差异性,填鸭式宣灌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的模式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引起海归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漠视、反感甚至排斥。他们反感的并非思政教育内容本身,而是缺少生动性、互动性与实效性的空洞的政治说教。

第四,理论研究尚缺乏深度。海归人才是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的新生力量,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对这一迅速壮大的群体还缺乏深度研究,还没有形成针对这个群体的有效工作方法,对团结和引导他们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的潜能和力量尚未完全被激发和凝聚。

本文旨在围绕“如何增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一核心内容,在阐明海归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前提下,着重分析海归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特征、发展困境及逆文化背景下的再适应问题,探究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认同培育的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的协作体系和对海归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等,以期加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群体特征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方式,由来自不同院校的211位教师参与,收回有效问卷211份。在性别方面,其中男性教师117人,占比55.45%,女性教师94人,占比44.55%。

在年龄方面,受访对象主要为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受访者87.68%,其中35~45岁学者人数最多,占比54.98%。在学科方面,理工农医类154人,占72.99%,人文社科类57人,占比27.01%。在政治面貌方面,66.35%受访者为中共党员,群众、无党派人士和民主党派都有一定的占比。归国前有过长期交流访学(6个月以上)经历的有117人,占55.45%,其中海外经历1~3年的有79人,占比37.44%。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海归比例增多,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教育经历和生活阅历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给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归青年教师群体具有多方面的“二元性”特征:爱国情感浓厚,政治认同复杂;多元文化并蓄、价值取向多元;创新思维活跃,参与意愿强烈;个性追求凸显,组织纪律观念相对薄弱;等等。归国后,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学术环境的不适应,理想和现实有落差、心理失衡等问题。

三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关注的问题

课题组在问卷的内容制定上主要是围绕着青年海归教师的思想、生活、工作状况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包含了对青年海归教师的师德素质的调查、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现状进行调查以及影响海归教师的各种因素的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一)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时,72.04%的人选择了喜欢高校的工作方式和环境,65.4%的人选择了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交叉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海归教师,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从教的人数均超过50%,表明大家对于教育事业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如图1所示。

当被问及在当前新形势下评价教师的标准的排序中,师德师风选项是大家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在被问及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状态时,51.18%的教师是平时自觉学习。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中共党员中平时自觉学习的比例为60%,高于民主党派、群众和无党派人士,但是仍有5%的群众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自己无关,这表明海归青年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上还有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图2所示。

在谈及对海归教师群体的思政教育时,47.87%的教师认为有提升空间;海归教师群体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有36.97%的教师认为说不清该问题,这体现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虽总体态势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谈及对海归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关系时,56.87%的教师认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7.49%的人认为无相关性。在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中有59.24%认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重视程度联系密切,这就说明学校针对海归的青年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学校一定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亟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  高校青年海归教师思政工作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压力疏导问题。问卷调查中“目前面临的主要压力”的选项中,55.45%的受访者选择了经济收入压力,位居第二的是申报课题、项目等,有49.76%的教师认为在此方面压力较大,如图3所示。可见,在海归的青年教师群体中大多面临着科研压力、生活压力等,而由此心理压力也随之而生。因此,给他们进行压力疏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是服务保障问题。在被问及对现有状况的满意程度时,住房条件和经济收入的不满意度是占比最高的;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经济收入是面临的主要压力;37.91%的教师选择了住房压力;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子女成长与发展”,如图4和图5所示。因此,切实解决引进的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生活中的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他们的生活状态处在正常运转时,他们才能安心工作。

三是思政工作的针对性问题。在被问及对当前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难点与不足之处时,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提到“压力”“氛围”“归属感”“自由度”等词语,如图6所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针对高校海归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内容与形式亟待进一步完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尊重和维护好每个人的特性与本质。青年海归教师群体是具备完善思考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的具体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进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积极性,自愿发挥出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以思政教育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政治素养、科学文化和身心方面的综合素养品质。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海归青年教师都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可而进入高校工作的,思想态度都是积极端正的;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总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着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顶层设计不重视、系统思维不强化、服务保障不到位、政治认同薄弱、教育内容需深化和教育形式需优化等问题。这为我们提升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

四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对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