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策略
作者: 陈坤 雷真杰 石楠摘 要:为全面提升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校外实践教学水平,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强调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特点,调研全国主要安全高校及科研院所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现状,分析目前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现存问题,并提出从目标定位、导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手段、考核聘任方式及实践基地建设六方面来构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及管理保障等方面提供参考及建议。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策略;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1-0066-05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emphasiz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we investigated the training status of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major safet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the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from six aspects: target positioning, tutor tea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appointment methods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guarantee for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safety engineering.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level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0年9月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自2009年教育部部署增加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如何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如何能够保障安全高效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使得企业的需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安全生产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现象,并且存在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需求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相脱节等问题[2]。安全领域人才一直以来是我国的重视对象,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因改革时间与培养方式均与学术型研究生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难以满足企业及工程现场的需求,迫加需要应用型、复合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型安全领域人才。
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安全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专业知识及研究成果转化、拓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全面提高工程硕士素质的重要手段,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安全领域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保障实践内容有效性、人才培养输出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一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校外实践教学现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应用研究能力培养,针对安全领域研究生而言,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泛调研,全国主要安全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对于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环节的培养,与本科阶段各高校纷纷建立自己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环节设置大致相同的格局不同,各学校研究生阶段的校外实践环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一) 单独建立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纷纷依托本校长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建立针对研究生的更高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中国石油大学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并作为研究生的科研基地;西安科技大学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兖州队共建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在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上共同合作;福州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主要涉及六大安全生产领域,同时也是博士、硕士教学实践基地;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并每年组织当年新入学硕士开展集中校外实践教学活动。
(二) 借助本科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浙江工业大学、南华大学等,依托学校长期建设的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安全专业实践等校外实践课程,提升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如浙江工业大学建设的杭州西湖区安全生产实践基地,其不仅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也是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如南华大学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实践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共建的实习基地等。
(三) 依托导师科研项目自主开展校外实践教学
此类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昆明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为了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战化,针对实际矿井安全技术条件进行设计,并成立实际矿井课程设计团队,由企业方面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科研项目或课程设计。
二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校外实践教学现存问题
(一) 对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中,普遍存在将学术硕士培养模拟及培养环节复刻至专业硕士,从而忽略应用导向的培养定位[3]。安全工程专业硕士从开始招生到现在,应区别于传统学术研究生培养课程及教育理念,不应把理论与学术培养水平作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此外,培养定位的改变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毕业达到解决安全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及成为能够独立承担安全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就与安全工程专业硕士所重视的应用型、实践型目标和定位严重不符。实践能力是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校外实践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因此,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并以应用型、实践型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提升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关键。
(二) 校外导师指导力度不足
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导师对研究生共同指导。这种制度可帮助研究生提高实践能力,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标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4]。该制度目的是将校内资源与校外企业资源充分利用融合,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做到共同指导、相互交流、协调配合。但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由于校内导师实践经验欠缺、校外企业导师使用上不足、校内外导师的管理制度不同、校外导师参与积极度不够高、工作时间与工作酬劳难以保证等诸多因素,导致该制度流于形式。同时黄林青等[5]以问卷形式对60余名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发现,部分硕士研究生与校外导师交流大多数为节日问候或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更有甚者,少部分硕士研究生与校外导师未曾见面,不存在日常交流;在学业、教学与校外实践指导环节,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认为校外导师对其指导力度不够。
(三) 缺少校外实践教学专业学位课程
招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大部分高校基于本校或其余高校学术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调整,应用于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并没有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上凸显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差异。该方式缺少具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校外实践特色课程,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及指导性不强[6-7]。同时,在已有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的课程设置上,在企业针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求上考虑不够,导致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相互不联系,研究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中往往难以掌握校外实践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实践环节适应期有所延长。校外实践教学落实过程中,因缺少相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及实践特色,使得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四) 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缺失的问题[8]。不同高校对负责开展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校外导师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日常指导、学业指导、研究生现场工程实践及科研等考核方式。但对于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践效果评价及校外实践保障体制机制评价尚不健全,因此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也导致了校外实践教学奖励机制的空缺。校外实践教学是学校和企业通力协作相互沟通的过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针对校外实践教学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考核评价,所投入的精力和努力得不到恰当的结果,导师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缺乏动力与热情。
(五) 部分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特殊性,校外实践基地往往集中于石油天然气、煤矿、化工厂及建设项目现场等一些生产企业场所,相对于其他学科校外实践基地具有范围更广、涉及行业多、实践危险性大等特点。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阶段,高校和企业往往缺少沟通,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未在企业现场开展实践活动,部门校外实践单位仅用于挂名,导致校内理论课程与校外实践课程难以衔接。同时,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在第二年学生既要兼顾校外实践又要疲于在求职和升学阶段奔波,多数学生较难兼顾校外实践。仅为达到毕业水平而伪造校外实践报告等内容,这并不是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校外实践教学的初衷[9]。
(六)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不佳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是依靠企业和部分科研院所开展安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专业知识及研究成果转化、拓展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全面提高工程硕士素质的重要工程实践场所。无论是在实践教学任何阶段,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普遍存在建设质量不佳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基地提供的安全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等资源配置参差不齐,导师人力队伍资源偏少;部分实践基地难以保障及满足学生在基地内日常生活条件需求及劳动报酬需求;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高校及企业各自职责界定尚未明确,缺乏科学规范及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运营机制等问题。同时,关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企业参与度不高也是造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不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