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比较研究

作者: 焦迪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比较研究0

摘  要: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现状,以湖北某高校美术类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学习动机减退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即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动机减退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比大学英语四级高分组(四级成绩大于425分)和大学英语四级低分组(四级成绩小于425分)2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动机减退水平和影响因素,发现低分组动机减退的程度高于高分组的学生,2组学生动机减退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上。

关键词:动机减退;美术类专业;英语水平;差异;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1-0070-05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locate demotiva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e arts. It conveyed that students' main demotivators are such internal factors a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By comparing the motivational decline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llege English Band 4 high group (CET-4 score >425) and CET-4 low group (CET-4 score <425),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al decline of the low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group.While the differences lie i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contents between those who got higher scores and lower scores in CET-4.

Keywords: demotivation; fine arts majors; English proficiency; differences; learning strategy

动机是关乎英语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直以来,学习动机都是外语学习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近年来,动机减退(Demotivation)作为学习动机的相反概念,逐渐进入外语研究者们的视野。研究者们开展了有关动机减退及其诱因的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引起动机减退的原因从而找到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突破口。

一  研究综述

动机减退(Demotivation,在其他研究中也被称为“动机缺失“或“负动机”等),Dornyei等[1]将其定义为“specific external forces that reduce or diminish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a behavioral intention or an ongoing action.”即减少或削弱行为动机的某些特定的外在力量。为了降低动机减退给英语学习者们带来的消极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找出引起动机减退的因素。其中一些研究证实教师因素是引起学生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如Dornyei总结归纳了研究者对动机减退的研究,认为教师和教育系统对于学生的动机减退负有主要责任。Gorham等[2]通过调查发现44%的学习动机与43%的动机减退均由教师的行为引起,其中教师课堂让学生感到无趣和困惑成为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学生对教师的作业及评分不满意。其他引起动机减退的因素:日本学者Falout等[3]的研究证实自信心下降和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Sakai等[4]发现学习内容和测验成绩是导致日本高中生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前人研究中普遍反映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Vanhnaly等[5]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老挝大学生动机减退的5个维度分别是难以达到语言准确度、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课程设置、缺少支持和学习资源及外语学习焦虑。Turgay等[6]对比了土耳其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动机减退的不同,导致男生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是同伴因素和英语课堂的特点,而导致女生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是其个人自身因素。通过采访了解到,学生通过自学和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应对动机减退。Shiva等[7]的研究显示内在动机与动机减退呈负相关,内在动机越强的学生,动机减退程度越低,而且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动机减退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动机减退。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引起学习动机减退因素也说法不一。李琳[8]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内部因素是诱发学习者负动机的主要因素,其中“自信心下降”“情感认知能力不足”和“学习策略缺失”排在前三位。而与之不同,高朝阳[9]和周慈波等[10]的研究则显示外部因素(如教师能力与教学风格、课程设置与材料、不完善的教学设备)的影响大于内部因素(有效学习策略缺乏、内在兴趣缺失)。高朝阳认为学生倾向于把影响自己学习动机的因素过多地归结为外部环境(如教师) 的影响,而较少从自我身上找原因。刘宏刚[11]通过分析2008—2013年间有关动机减退的科研论文发现,21篇文献中有19篇显示教师因素是影响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素。而汤闻励[12]则认为涉及教师的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动机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严晓琴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减退。而且低水平学习者更容易受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影响而产生动机减退。可见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仍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减退最重要的2个因素。

除了找出引起动机减退的原因,研究者们慢慢开始反思如何缓解动机减退的现状,如减少学习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策略,提升对学习策略的运用[8];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多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症下药[12]。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规避学习动机衰退[14]。徐琳[15]在负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SPOC+翻转课堂”生态系统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严晓琴等[13]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李池利等[16]提出采用“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语言使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引发动机减退的因素,尽管结果不一,但主要都是指向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并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尝试解决学生动机减退的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湖北某高校共176名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学生42名,大二学生134名。受试者主要来自绘画类和设计类专业。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①美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机减退因素上的差异;3.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动机减退因素上的差异。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该英语学习动机减退问卷是基于Gorham & Christophel问卷设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研究制定。在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分析时,Cronbach α系数为0.914,在删除了2项与其他分析项相关关系较弱的选项之后(“我的同学不喜欢学英语”“英语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正式数据分析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51(大于0.9)(表1),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问卷效度KMO为0.919,Bartlett检验p<0.05(表2),说明问卷效度非常高,数据合理,能够使用SPSS继续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和经验,该问卷共涉及6个影响动机减退的因素,分别是:①学习经历(涉及分析项Q2~Q5);②学习兴趣(涉及Q1,Q6~Q7);③学习策略(涉及Q8~Q13);④教师(涉及Q14~Q22);⑤教学内容(涉及Q23~Q29);⑥教学环境(涉及Q30~Q34)。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级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等。第二部分为动机减退相关问题,共34个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采集信息,学生从“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5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一项。

(三)  数据分析

根据平均值数据显示,34个题项中均值最高为M=3.93,最低M=1.44。均值从高到低排前三位的分别为是Q6.我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M=3.93);Q7.我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与英语关系不大(M=3.41);Q29.英语学习需要背诵很多单词、语法和课文(M=3.28)。均值较高的题项与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因素相关,说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减退来源于缺乏学习兴趣和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均值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Q21.英语老师的发音不标准,板书不清楚(M=1.44);Q22.英语老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M=1.48);Q18.我上课回答问题错误,老师会批评我M=(1.52)。学生在这些题项上的得分均低于2,表明学生完全不同意或基本不同意以上这些说法。均值最低的3个因素同属于教师因素,表明动机减退并不是教师因素所致。

因此,可以看出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动机减退主要由学生内部因素引起,而不是由于教师因素引起的,这个发现与之前部分研究者“学生的动机减退主要是由教师因素引起”的结果不同[9-11]。

1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机减退因素上的差异

通过对大一和大二2组本科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共31项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p>0.0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其中3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Q16.英语老师讲课的形式单一,缺乏新意;Q20.英语老师缺乏个人魅力;Q21.英语老师的发音不标准,板书不清楚),而且大一学生组的平均值略低于大二学生组。

2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动机减退因素上的差异

将学生根据不同英语水平分为两组,1组为大学英语四级高分组、2组为大学英语四级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表4)显示在34项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其中23项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05),对11项有着差异性(分别是Q5、Q9、Q10、Q11、Q12、Q18、Q19、Q23、Q24、Q26和Q28)。其中在Q5、Q11、Q12、Q18和Q23呈现出p<0.01水平显著性,以及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动机减退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等因素上,低分组学生在这11个项目上的平均值会明显高于高分组的学生。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①引起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动机减退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机减退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师因素。③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动机减退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

(一)  语言学习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策略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学好语言所采用的特定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顾世民等[17]认为语言学习动机和策略使用的关系是双向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和策略种类产生影响;反之,学习策略的使用也会影响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证明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等。程月芳等[18]通过调查发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比未过级者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如计划、监督、自主和情感等;而未过级者则更多地使用工具策略,过多依赖工具书。文秋芳[19]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最重要的差别体现在成功者更注重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语言学习策略有选择并及时做出调整。而不成功者盲目使用学习策略,缺少反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