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作者: 陈武 李中宝 朱米家 姜学勤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课程思政教学探讨0

摘  要:该文简要分析石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介绍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形势、要求及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具体情况,围绕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如何为石油企业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环保专门人才等问题,重点探讨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实践途径,并明确指出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必须满足的四点要求。旨在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点融合贯通,将课程教学由专业知识层面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层面,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石油工业培养合格的环保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1-0180-05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etroleum related majors, and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Petroleum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Petroleum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cusing on the demand for talents for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and how higher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a group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who are willing to go, stay and use" for petroleum enterprises, a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in the course of Petroleum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also clearly points out four requirements that must be me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t aim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raise the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vel and to th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level, truly achiev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cessors for the petroleum industry.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Petroleum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objective; practical approach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要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指导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按照国家要求,我国大学所有课程都应该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都应该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许多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石油类高等教育是培养石油行业技术人才重要基地和摇篮,由于石油工业属于特别艰苦行业,现在的很多高校毕业生到石油行业尤其是生产现场就业意愿不强,因此,对石油专业人才不仅要培养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为其厚植“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保障石油工业人才队伍稳定与活力。因此,在石油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课程思政问题。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是石油特色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石油地质和勘探、钻采工程、油气集输及石油加工工程等石油工业生产目前常见的工艺及各个工艺环节的污染控制方法与治理技术,为石油工业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用得上”石油工业环保专门人才。该课程也是将“立德树人、培养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位的主要支撑点之一,因此有必要探讨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实践路径。

一  石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

石油相关专业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一样,擅长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相对薄弱,因此,虽然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更多的时候,教师们更注重的是教书,更注重、更擅长的是把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传授给学生,而不擅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此外高校考核评价教师也主要是考核教学效果,因此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的“育人”作用往往就被弱化甚至被忽略了。

石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在价值引领及理想信念方面培育的不足引起一些连锁反应,如一些高校的95后、00后学生因为石油艰苦行业背景的影响,到石油行业就业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已到石油行业就业的年轻人流失问题显现,据报道某油田5年流失1 085人[1]。这两方面都对石油工业生产工作秩序、生产质量和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也影响到石油工业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石油高校毕业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因此,在进行石油类相关专业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时,应围绕课程思政问题进行规划,而且首先需要从具体的专业课程抓起。本文将结合国家课程思政要求及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具体情况,探讨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实践路径。

二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途径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是长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也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石油特色的主要课程。本课程教学主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石油地质和勘探、钻采工程、油气集输及石油加工工程等生产工艺,弄清石油工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污染及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弄清污染源及各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与影响,掌握减少石油工业污染、治理石油工业污染的控制方法与工艺技术,激发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对石油工业环境问题的责任感、迫切感;为石油工业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所需的专门人才。

(一)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要求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凝练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做好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其关键之一是教师要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点中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进步性,又能体现高尚思想道德境界的思政素材。因此,参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中“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四原则,本课程可挖掘思政元素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及展开点见表1。

(二)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接受度同样是关键。学生的接受度主要取决于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时切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与时机。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思政教学拟从以下方面切入思政元素,并以此展开说明。

1)第一章 绪论:介绍石油工业发展史时,从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最早提出“石油”这个既科学又易被人们接受的名字,并在《梦溪笔谈》描述石油,到美国打出第一口工业开采油井,作为“发展科技”的切入点;从“洋油充斥国内市场”到目前“油气依赖进口达71%”,引导学生思考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树立能源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能源安全的家国情怀。

2)第二章 石油生产企业的环境状况:向学生展示生产现场图片,对比介绍英国BP公司Wytch Farm油田的生产作业环境保护与中国部分油田生产环保水平的差距,并介绍中国石油企业环保违法典型事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公众意识与法治意识。

3)第三章 石油地质:在介绍石油成因“海相生油、陆相生油”时,以讲故事的形式,重点介绍美孚石油公司地质专家依据“海相生油说”断定“中国贫油论”,到中国专家李四光、潘钟祥、黄汲清、黄第藩、翁文灏、孙健初等提出“陆相生油说”,并据此成功找到大油田,为祖国摘掉了“贫油”帽子。激发学生对掌握科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已有“理论”束缚,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4)第五章 钻井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在介绍钻井及泥浆知识时,预先推荐同学们课前观看电影 《铁人王进喜》,课堂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铁人王进喜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同时可依据课题情况,介绍依靠科技创新为大庆油田增产稳产提供科技支撑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还有把井打到国外创造“大庆速度”“铁人水平”的“第三代铁人”李新民[2],培养学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学生坚定能源报国使命,做石油工业环保的主力军。

5)第六章 测井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技术:在同学们了解测井过程的污染途径及控制方法后,明确指出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错误、失误,只要按规则操作,测井过程的放射性污染是可避免的。强化尊重科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准科学的工作品德。

6)第八章 采油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介绍采油废水从常规采油到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废水不断变化,采油废水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工艺和装备升级改造。培育学生打好基础,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