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研究

作者: 贺园亚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研究0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牵动着全社会的敏感神经,虽然各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从各种维度进行分析,但是对就业质量缺乏综合的分析,导致社会大众对高校及专业的就业质量并不能很好地形成典型的、直观的、量化的评价。该研究拟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量化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极值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对 T 学院各专业的就业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大众认知,得到师生认可,此方法可为江苏省内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法;无量纲化

中图分类号院G640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000X

(2023)27-0106-04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quality affects the sensitive nerve of the whole society, while universities wasanalyzed, and the employment quality reports from various dimensions, but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employment, lead to the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well formed a typical,intuit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determine the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of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use the method of extremum of parameter values for standardization, to carry out T college'sprofessional employment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perception,recogniz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Keywords: college graduates; quality of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dimensionless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牵动着全社会的敏感神经,随着《“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出台,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重点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多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经发布即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舆论的多方解读 [1] ,但是就业质量报告大多对就业质量缺乏综合的分析,导致社会大众对高校及专业的就业质量并不能很好地形成典型的、直观的、量化的评价。

本研究拟对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一编制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量化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极值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对 T 学院各专业的就业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此方法可为江苏省内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提供借鉴。

一 就业质量评价综述

(一) 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

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普通民众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比较微观,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 90 年代,去外企工作被认定为高质量就业;当前受新冠感染疫情等形势的影响,老百姓求稳的心态逐渐增强,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体制内就业成为民众热捧的高质量就业。学界对就业质量评价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美国施罗德教授(Schroeder.F.K,2007)认为高质量就业是“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既能获得不错的薪酬,又能得到满足感,还能获得挑战性”[2] 。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等 [3] 认为高质量就业呈现五个状态:稳定性较强、报酬较高、工作关系和谐、安全感较高和个人能力提升机会多。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原主任鲁学军[4]提出了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七个核心要素:就业率、就业适配性、就业薪酬、就业稳定性、就业公平性、就业导向性和自主创业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指标体系”,逐渐形成了江苏特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二) 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的原则

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有利于同一所高校内部以及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就业质量的比较。为了做好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导向

就业质量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毕业生脚踏实地工作,积极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同时,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必须能够反馈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

2 符合大众期待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毕业生人生规划的起点,是家长多年投入付出的回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核心利益,所以就业质量评价必须符合大众期待,充分考虑社会大众对高质量就业的描绘、毕业生本人对专业对口工作的追求及对职业期待的吻合等。

3 突出主要矛盾

现有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指标都纳入综合评价中,应该突出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给予重点指标重要的权重。比如初次就业率就是一个重点的指标,因为只有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才有讨论高质量就业的意义。

4 便于统计操作

只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便于推广应用,研究才有价值。有些指标很有意义,但是统计难度很大,比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这个维度很有意义,但是基于省招就中心反馈给 T 学院的数据,样本量较低,所以在综合量化评价时,暂不考虑该指标。

二 评价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

通过查阅研究文献,召开辅导员、学生、用人单位座谈会等方式征求他们对于指标设计的意见,最后在江苏省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里挑选了部分指标,设计了 3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 [5]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原ar-chy Process,简称 AHP 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 A.L.Saaty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运筹学理论 [6] ,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决策分析方法,此法经常运用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具体操作如下。

(一) 明确问题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层次分析法,目标层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准则层是一级评价指标;方案层是二级评价指标。见表 1。

(二) 两两比较并建立对比判断矩阵

在确定各层次指标重要性时,采用同级两个指标相互比较的方法,邀请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专家、二级学院辅导员及毕业生代表采用 1—9 标度法(表 2)进行打分,对打分结果进行均分统计,得到四个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表 3—表 6)。

(三) 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利用 SPSSAU 软件对表 3 至表 6 四个判断矩阵进行 AHP 层次分析。SPSSAU 软件使用和积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权重。CI=(最大特征根-n)/ (n-1),通常情况下 CR 值越小,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一般情况下 CR 值小于 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四个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 7,指标权重见表 8。

三 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及评价实证分析

(一) 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就是通过一定的函数变换把指标值标准化、统一化。由于评价指标值统计口径不一,导致度量值差距较大,故用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量化是没有说服力的。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本研究采用极值法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具体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变换函数为:y=(x-min)/ (max-min),其中 x 为原始指标值,max 为该组数据的最大值,min 为该组数据的最小值。

(二) 以 T 学院为例的实证分析

选取 T 学院 10 个专业对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分析。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结构指标中的七个二级指标值在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查询;毕业生评价中的三个二级指标在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可以查询。运用极值法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后,具体数值见表 9。将各指标的标准值与对应权重相乘后求和,即得到了综合量化评价分值,将各专业按照分值从高到低排序,即得到了直观的各专业的就业质量综合量化评价结果。具体结果见表 10。

四  结束语

本研究对T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师范专业的就业质量高于绝大多数非师范专业,这与大众的认知相吻合,也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该综合量化评价结果已运用于对二级学院的高质量考核中。由于江苏省各高校就业质量分析采用的统一的指标体系,故该方法也可用于对不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横向比较。对社会而言,可以直观考量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就业质量;对高校而言,可以通过量化的就业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质量,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提升[7];对政府而言,掌握不同高校就业质量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可为就业促进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永霞,郭梅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与改进[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96-99.

[2] 王道明,王立良,卞广旭.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评价与管理,2021(4):30-35.

[3] 赖德胜,石丹淅.我国就业质量状况研究: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3(9):39-48.

[4] 鲁学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内涵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2):34-40.

[5] 周家星,黄语素.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8-90.

[6] 刘永平.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88-96.

[7] 顾希垚,林秀娟.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7):108-111.

基金项目:江苏省 2022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C/2022/01/05);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2021 年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 (重点项目)“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和机制研究”(GJXY2021K003);泰州学院 2021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路径研究”(2021JGA01)

作者简介:贺园亚(1986-),女,汉族,江苏泰兴人,硕士,讲师,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