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机制研究

作者: 佟璐 黄磊

基于分形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机制研究0

摘  要: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基于分形心理学理论框架的咨询技术将针对研究生心理教育的健康机制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分形心理学和复杂性系统科学作为理论背景,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分形心理学的咨询技术,其不但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咨询技术进行理论的整合与技术的折中,解决已有咨询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还能够对上述咨询技术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对研究生的“隐形自我分裂”这一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提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分形心理学诊疗技术;研究生心理健康机制;隐形自我分裂;心理问题;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097-05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ssu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onsul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ractal psychology will conduc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health mechanism of graduat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fractal psychology and complexity systems science, a new consulting technology of fractal psychology has been derived. It not only integrates existing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technologies in theory and compromises them, and solves problems that existing consulting technologies can solve, but also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the aforementioned consulting technologies. For example, it propos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invisible self division"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chniqu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of fractal psychology; graduate mental health mechanisms; implicit self splitting; psychological issues; psychoanalysis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院战略信息化项目课题“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调研与分析”(ZLXX2023JG02)

第一作者简介:佟璐(198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

*通信作者:黄磊(1980-),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当下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心理问题不可小视。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上看,研究生由于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婚恋、生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和严峻挑战。杜婷在对285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心理测试的结果显示,阳性症状的个体共有110人,阳性率为38.5%,其中强迫性症状的有98人,占比34.3%,其次为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和偏执,人数在20%以上。魏俊民在对447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心理筛查的过程中发现,有152人的一项因子分数大于等于2,阳性率为34%,为轻度问题;中度以上的占到了8.05%。本文基于分形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诊疗技术能够对研究生心理的健康机制提出一种更为整体、全面和深入的见解。

一  新时代研究生心理问题对传统心理健康机制的挑战

研究生这一特殊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由心理系统的现实性维度与价值性维度之间的巨大对撞所引发的。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无不是从小努力刻苦、认真学习的优等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饮食、安全和社会交往的需求,而是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价值性追求,他们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的心头肉,这是其理想人格的体现和凸显。但随着研究生进入毕业、结婚和找工作的阶段,社会的现实性开始成为其心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序参量,尤其是当下找工作的难度将学历优势一再削减,天之骄子们在面对这一困难情况下逐渐形成新的现实自我开始凸显,尤其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绝大差异在论文答辩和毕业前后会很快出现,如果差异度还能够在心理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或者刚刚达到临界值,其行为输出还在正常范围之中,如果差异性超出了系统的临界值,其行为输出则表达为不正常。面临这一隐形自我分裂的新型心理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心理咨询界经常使用的诊疗方法能否见效?如果能,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不能,我们则急切地需要一种更为开放与全面的整合性心理咨询技术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  传统研究生心理疗法的优缺点辨析

(一)  理性情绪疗法

艾利克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俗称ABC理论。艾利克斯的理性认知疗法其优势在于,第一,能够迅速将事件引发的情绪和对事件自身的解释两者快速分离开来。第二,将情绪的反应归结为我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对事件认知和理解之上。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理性认知疗法适合受过高水平教育的教师或者硕士研究生,其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准能够被理性的信息输入或者自我反思加以影响。所以,他的这一心理咨询方法在科研院所采用的心理诊疗手段中名列前三。如果来访者的认知系统的发育并不完善,认知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层次,那么理性认知疗法就不适合这一人群。但这一疗法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即咨询师自身接受的训练、知识、技能以及理解力,当然这一问题对于所有的咨访关系都是关键的,但对于理性认知疗法而言却尤为重要。在理性情绪疗法之中,治疗师是积极的并且高度结构化,他需要向来访者教授有关心理教育的信息和生活的各项技能,由此治疗师的水平是极为关键的。如果我们希望运用各种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策略,那么治疗师就需要对此有相当程度的研究训练和实践,同时要求咨询师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流畅自由地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干预措施。除此之外,这一疗法对于研究生而言,可能会显得过于强势,其将一种高度格式化的理性思维强加给来访者,导致咨询师可能会滥用自己的力量,对于来访者而言,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是咨询师强加给自我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价值体系悟出来的。由于这一疗法的指导性和主动性,治疗师应该对自身具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从而避免将自身的生活哲学强加给来访者。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理性情绪疗法由于结构清晰明了,指导性强,是高校心理咨询界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对于当下的研究生群体而言,引发其强迫、失眠、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源的差别、年龄的分段、性别的差异、婚姻的状态和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等,但仅仅依靠对现实性事件的重新解读和重新认知就能够影响或者改变情绪,将其非理性的情绪状态调整为理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这一点是否能够顺利达成,解决其内部的隐形自我分裂还需要进一步论证。面对新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整合性和开放性的心理咨询方法的出现。

(二)  来访者中心疗法

在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心理访谈中心,来访者中心疗法与积极关注通常是咨询师最为常用的方法,只要咨询师能够传达出自己的这些品质,那么来访者就能够降低其防御机制,更加开放地面对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并且采取更为亲社会的,建设性的行为方式。但是当下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改变认知角度或者充分宣泄自我情绪和观念就能够顺畅解决,尤其是这一疗法过于倾向或者支持来访者,但却忽视了挑战来访者的层面。咨询师们会把自己的反应和治疗风格限制在仅仅提供反馈和共情的倾听上,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倾听和共情十分重要,但治疗的过程远不是这么简单,如果希望给来访者足够的触动和反思,仅仅是提供支持和理解还不是足够的。咨询师们会发现,让来访者自己决定治疗的方向是很不专业和困难的,口头上支持来访者自己寻找治疗的道路是很简单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如此简单,咨询师需要尊重来访者,鼓励他并且倾听其内心的声音,尤其是来访者的选择并不符合咨询理论或者咨询师的内在期待之际。我们可以将这一咨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咨询师的个人经验或者能力上的欠缺,但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过程内涵却也在深深地限制着咨询师个人能力的发挥,人们总是将治疗师所犯的错误归结为无法做到共情、真诚和热情,无法及时性地投入到治疗的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治疗日程强加到来访者头上,等等。但实际的情况是,在与研究生的充分互动之中,真诚往往是能够决定治疗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治疗师把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卓越能力隐藏在非指导性的治疗过程中,那么他们可能在对来访者不会造成更多伤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来访者产生更大的影响。减轻隐形自我分裂需要咨询师温柔而且坚定的强有力支撑,但显然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优势不在这一领域。

(三)  精神分析疗法

在使用精神分析方法与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然后进行大量的倾听与解释工作,而治疗师要注意来访者的阻抗种类和属性。治疗师在倾听和领会的过程中决定对来访者何时进行解释,以及解释的内容和对其进行反思。解释的主导性功能在于促进潜意识内容的意识化。咨询师需要注意的是来访者讲述故事的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性上,以此来推断来访者所报告的梦境和自由联想的含义,同时也包含其移情和反移情。通过上述的信息积累和信息分析,咨询师能够很快地理解来访者的人格结构,并且组织对应的心理动力学基础的治疗程序,通过对来访者的问题特征进行类型学上的归纳,我们就能够帮助来访者了解和理解其病症的意义之所在,从而对自我问题产生认识上的领悟,提高来访者对自我认知问题的归纳与知觉,并且最终使得来访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整体上,精神分析的过程类似于拼图游戏,来访者是否有所转变主要不是取决于咨询师的努力程度,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来访者对改变的准备程度。刚刚入门的新手如果急于求成,或者在不适当的机会之中对其进行解释和治疗,后续的咨询过程会变得越来越艰难。通常当来访者能够通过反思触及到潜意识,改变就已经发生了,而原有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这才是精神分析所追逐的真实的改变,其使得来访者能够摆脱原有模式,从而更为自由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

学习和实践精神分析的过程对新手咨询师而言其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比较大的,在高校心理咨询界使用这一技术方法的人不会太多,同时对来访者而言,这一方式需要其乐于接受长时间密集型的治疗过程。治疗的时间、费用和有资质的咨询师数量有限等问题,使得很多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被限制了,尤其是对梦境、自由联想和移情关系的深入分析时,这一方法的缺点则更为明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