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及范式相结合的金融交易课程设计
作者: 刘霞 王开阳
摘 要:该文基于金融模拟交易课程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科技金融领域迅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将新兴技术与新型范式相结合并融入课堂的教学理念。在交易系统实操、证券价格分析和量化交易实践模块中分别融入业内前沿知识,并运用线上线下融合、协同运维式教学和跨期竞赛机制解决金融投资课程中的特征性问题。该文提出的教学理念,在金融模拟交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兴技术;新型范式;金融学;模拟交易;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12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inancial Simulation Trading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al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combin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with new paradigms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classroom.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rading system, securities pric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trading practice modules, we integrate the cutting-edg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y, and us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and cross period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olve the characteristic problems in financial investment courses. The teaching idea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inancial Simulation Trading Course.
Keywords: emerging technologies; new paradigm; finance; simulated transaction; teaching model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金融理论与政策”(YJS2022KC07);河南省2021年度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金融科技的智慧金融业态虚拟仿真项目”(无编号);2021年郑州大学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21ZZUJGLX071)
第一作者简介:刘霞(197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通信作者:王开阳(199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自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来,金融模拟交易始终是一门核心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体系从股票、债券、衍生品的大类金融资产体系入手,培养学生对金融交易制度形成过程与规范性的认识,开展业务练习并锻炼其动手操作的能力。笔者于2021年申报并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面向金融学与相关专业学生开设课程。从课程申报到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意识到新兴技术对金融实践课程的冲击具有持续性和重要影响力,同时新型范式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新兴技术业务应用的理解能力的关键。笔者对以上现象与课程改革的方向进行持续思考和课程实验,现总结成文,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一 金融模拟交易课程的特色与培养目的
金融模拟交易课程是一门金融学的应用型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金融理论、实务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级金融交易人才。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了解各种金融产品,具备分析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并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交易。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色:加强实战性教学。通过安排学生参与多种形式多种市场的金融模拟交易活动,使学生直接体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参与市场交易。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整合理论与实务,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小班教学方式。通过小班教学方式来保障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倡导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使得大家可以相互协助、相互促进。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独立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一定风险意识并能够有效地应对风险、具有创新思想并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新情况中去,乐于团队合作并能够凝心耕耘、勤奋好学不断进步以及勇于创新等几方面特征的优秀人才。
二 新兴技术带来的课程内容变革
为了培养以交易效率、交易风险与交易收益相平衡为导向的综合交易能力,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思路,突破原有重复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创立了包括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训练、竞技博弈实验及综合素质训练实验平台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新兴技术逐步融入到金融市场实际业务当中,也反映在了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为三个模块,见表1。各模块均融合了新兴技术内容。
(一) 证券交易系统实操
本模块实验内容包括:对证券市场与组织结构进行介绍,令学生了解证券市场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交易市场组织形式,会通过交易规则影响交易者行为,进而对交易策略的选择产生决定性作用;通过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的类别划分,使学生了解大类证券资产的具体品种,理解不同类型证券资产价格决定机制的差异性,从而根据证券类型乃至证券标的所属行业类型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介绍不同的软件及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同花顺、东方财富、国泰安、博易云和快期等,使学生了解不同软件适用的证券种类类型以及软件特征,能够根据交易品种正确进行操作。
融合新兴技术内容:随着新型交易品种和新型交易方式的涌现,互联网交易平台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交易软件,互联网交易平台的特征包括:一是对跨平台的支持,可以在电脑、手机、浏览器乃至其他设备平台上进行操作;二是智能化的交易操作,如东方财富交易软件添加了智能下单功能,可设置除市价单、限价单以外更为复杂的交易条件。部分软件如图1所示。
(二) 证券价格形态分析
本模块实验内容包括:介绍“W底M头”“头肩形”“圆弧形”等主要形态,以及教授三角形分析、箱型分析、缺口及岛形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要求学生选取股票池中的个股或指数行情,找出并画出双重顶、双重底、头肩顶、头肩底和三角形等形态,将导出的图片写入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分别运用逻辑推理方式和计算机图形识别方式验证形态理论的准确性。
融合新兴技术内容:当前业内环境下,运用主观方法和人工手段识别和运用技术分析呈现出低效、误差大等不足之处。结合Python语言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一方面可以高效生成技术形态图片,将大量交易信息进行可视化,方便人工分析,另一方面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形态识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课程介绍了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图像识别与分类算法,可作为附加项目呈现在研究报告当中。部分技术分析可视化作图如图2所示。
(三) 量化交易实践
本模块实验内容包括:量化交易数据收集与处理,调用数据接口收集股票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数据,运用Python语言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存储在MySql数据库;价格预测模型构建,学习使用特征工程方法构建技术指标和预测因子库,运用线性回归、复杂统计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方法对价格进行预测,比较模型适用性与效果;熟悉功夫量化开源版交易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接口,通过上期所SimNow平台注册量化模拟交易账号并在量化平台完成配置,根据功夫量化的接口规范运用Python语言编写交易策略,记录资金曲线并分析形成报告。
融合新兴技术内容:本模块区分于课程前期讲授的手工交易技能。在活动环境方面选择了适用高频交易的量化平台(如图3所示),在工具方面选择了广泛应用于量化分析和量化交易的Python语言。一方面,教授线性回归、带约束的线性回归、XGboost、LightGBM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传统与前沿机器学习算法用于价格预测;另一方面,强调仓位管理、风险管理、心态管理与人工与机器的协同。
三 新型范式带来的教学模型创新
将新兴技术引入金融模拟交易课程当中,能够极大缩小课程教学与业内实操之间的差距,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但也是因为前沿技术的引入,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都需要解决。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我们进一步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其中代表性的包括三种新的模式,见表2。
(一) 线上线下融合课堂
该模式当中,学生于课堂上学习交易知识并实践部分操作,在线下应用所学进行主要交易实践。由于现实金融业务的持续时间较长,交易机会出现的时间点也有一定随机性,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交易显然不符合现实业务条件。因此,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金融市场交易时间与课堂时间不一致问题。
本课程涉及市场包括中国、日本、美国等不同时区,如果学生选择进行跨时区交易,就要涉及夜间时间。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这已是常态,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辛苦和不适应。通过这样的交易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早日清醒认识金融交易工作的内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并形成进行任务规划和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生交易的成果绩效纳入统一可比较的标准。本文的解决方案是将交易记录以资金曲线形式保留在网络环境当中。这样一方面保障了交易记录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使得交易行为与交易结果可以追溯。本课程的上课节奏是一周一次,经过为期一周的交易,学生可以充分总结和复盘,并彼此分享经验。
(二) 协同运维式教学
在该模式当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构建交易体系和交易系统。对于手工模拟交易的实验部分,小组成员需形成情报收集与题材分析、宏观基本面研究、行业研究、证券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构建的分工;对于量化模拟交易的实验部分,小组成员需形成数据收集与预分析、策略构建和交易系统落地的分工。现代金融交易市场是高度分工化与精细化的,因此协同运维式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认识到精细化分工的现实机构需求以及这种模式自身所发挥的优势。
之所以命名为协同运维而非传统的团队协作,原因在于量化金融交易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更是人与机器以及计算机程序之间的配合。计算机系统按照既定规则工作,但如果出现超出预期的输入条件,就会输出难以预期的结果。因此,量化交易相较于人工交易既有优势同时产生了额外的风险。学生在该模式下不仅仅要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更要培养自身的运营能力,处理好团队分工的合作关系,也处理好人机协作关系。当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如何提前设计消息机制第一时间知晓,如何进行判断和处理,是否需要人工介入操作,事后如何复盘、追责以及建立规避机制,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