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构筑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的三重坐标

作者: 张颖

摘  要:善用“大思政课”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路径,体育是“大思政课”的重要课堂和载体,在体育强国梦和谱写新时代全民健身新篇章的大背景下,体育“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程实践。北京冬奥精神在价值导向、教学内容以及实践场域为体育“大思政课”构建三重坐标体系。就价值导向来说,北京冬奥精神构筑了爱国主义、“四个自信”、中国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价值导向;就教学内容来说,北京冬奥精神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同时在体育故事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增添了鲜活的教学素材;就实践场域来说,场馆、文化和人才等冬奥遗产极大拓展了体育“大思政课”的实践场域。

关键词:北京冬奥精神;体育“大思政课”;三重坐标;教学内容;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12-04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lassroom and carrier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dream and writing a new chapter of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new era,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practic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spirit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constructs a triple coordinate system for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sports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teaching content and practice field.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the spirit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as constructe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atriotism, four self-confidence, the Chinese spirit and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spirit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dds fresh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elling good Chinese sports stories, and telling good stor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China in sports stories. In terms of practice field, venues, culture and talent, the legacy of the Winter Olympics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practice field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sports.

Key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 spirit;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riple coordinate; teaching content; value orientation

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2022年是中国体育大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一书出版发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在中国体育大年火热实践中讲好思政课,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提供了独树一帜的现实视角和精彩纷呈的鲜活素材,同时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形成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更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构筑了价值导向、内容导向以及实践场域的三重精神坐标体系。

一  北京冬奥精神构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坐标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课程实践,体育“大思政课”在根本上就是要挖掘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价值功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申办、 筹办、举办过程中形成的北京冬奥精神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构建了价值导向坐标。

(一)  胸怀大局铸就了“国之大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

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这就意味着体育“大思政课”归根到底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一方面,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树立“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大体育观,引导学生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把握中国体育改革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树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想情怀,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内涵下,青年学生既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也要强身健体、增强体魄,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落实到自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

(二)  自信开放积聚了“四个自信”的坚实底气

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这意味着体育“大思政课”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在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我国体育人文交流在我国对外关系中日益展现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诸如兴奋剂、体育公众人物言行不当涉政治安全风险、体育赛事活动安全事故突发[2]以及北京冬奥会筹办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等。青年学生在面对这些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时,必然产生疑惑或价值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大思政课”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相关体育事实、案例或素材,在中外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在增进中外体育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做到理性包容、自信自强,传播中华体育文化与精神,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三)  迎难而上激发了“实干兴邦”的伟大奋斗精神

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这种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这意味着体育“大思政课”要激励学生发扬“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奋斗拼搏精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中国体育人训练场上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赛场上披荆斩棘、永不言败的精神,为体育“大思政课”注入了实干兴邦、永久奋斗的精神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4]的精神风貌,既要在平凡岗位的磨砺中奋斗出光彩,又能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向前,彰显青年应有的拼搏奋斗。

(四)  追求卓越厚植了“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

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这意味着体育“大思政课”要引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提到,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回顾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代代的建设者们描绘着争创一流水平、勇于创新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匠人底色。北京冬奥场馆和赛道的建设者们以及“同心”奖牌的制作者们从设计到调控,用精益求精、“一步也不能错”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匠心,书写了中国匠人精益求精的冬奥范本。因此,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责任意识,不仅要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要脚踏实地,努力锤炼本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将伟大中国梦转化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具体行动。

(五)  共创未来构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

共创未来,就是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协同联动,紧密携手,这意味着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体育是推动文明互鉴的共同语言,是各国家、各民族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场域。因而体育“大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发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的目标遵循,坚持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的价值导向,为维护世界体育公平正义和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积极参加中外青年体育文化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在增进世界青年融合和建设和谐世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创体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

二  北京冬奥精神构筑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6]。照本宣科就会大大降低思政课的启智润心的实效性,因此上思政课就不能只拿着文件宣读,让政治话语充斥课堂,这样课堂就会没有生命力、干巴巴的枯燥无味,所以要注重教材话语、政治话语以及学术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变,让教学话语具有生活化、生动化以及时代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育,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尤其是要讲好新时代故事。北京冬奥精神是由广大冬奥、冬残奥会参与者共同创造的,其背后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系列故事,这些故事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课”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同时在体育故事中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