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认识实习融入城市特色思政元素的探索
作者: 张宏献 农胜隆 杨灵敏
摘 要: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处于三四线城市,制造业相对较落后。机械类专业可开展认识实习的企业资源有限,再加上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导致机械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融入难、效果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根据高校所在地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开发实习资源,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育人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类专业;认识实习;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189-04
Abstracts: Most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tier cities,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lack of practice resources and relatively weak teaching staff often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gnition practice of mechanical majors.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it is proposed to develop practice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f universities, and establish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librar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chanical majors; cogni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标准、指明了方向。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理论课教学形成协同效应,要避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割裂的情况,除了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也要完成价值引领的思政育人功能[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3-4]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除少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大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位于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可以提供的实习资源有限。在有限实习资源约束下,机械类专业如何依托所在城市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展认识实习教学,解决认识实习教学场地多变、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等因素引起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差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 认识实习的课程特点
认识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集中实践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5]。其目的是通过生产现场参观,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的组织管理及生产过程,建立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制造的工程意识与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4]。认识实习与理论课堂授课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 带队教师流动性强
由于认识实习集中在1~2周内连续完成,认识实习带队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而不是自始至终专职负责认识实习教学。往往采用临时抽调当天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带队到企业实习。因此,“每天换一个企业,每天换一个教师”的现象频频发生。一方面导致教师无法与学生深入接触,从而无法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影响了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的带队教师课程思政的融入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出现思政案例“重复讲”“漏讲”等问题。如果不同的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思政案例,学生反复听,不但起不到育人功能,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凭借教师个人发挥,也更容易出现漏讲,思政育人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二) 教学场地多变
由于认识实习都是进入工厂现场参观,车间现场噪声大、场地空旷。教师或者企业人员的讲解声音传播范围受限,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一般情况下每个企业安排参观半天,教学场地不固定加上现场噪声大,能够听到教师讲解的一般仅有身边的少数学生。造成仅凭教师现场讲解,融入课程思政难度大且受益学生数量较少。
针对实习教学的这些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19〕12号),特别强调了实习环节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实习教学的思政教育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郭赞等[6]以我国空军航空机务发展史、国产作战飞机发展史的经典案例等为思政元素,探究了军队工科院校航空工程类专业“装备维护实习”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杨西燕等[5]和林木森等[7]则分别介绍了地质类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融入思政育人的教学实施过程。苟建军[8]和赵作福等[9]介绍了金工实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实现和考核方法的设计过程。代东旭等[10]从实习活动、实习指导、实习环境三个层面入手,对基于实战环境的公安院校实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李廷等[11]尝试以知识点为纽带,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自然融入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徐国艳等[12]结合汽车构造及拆装实习的课程内容,从国家情怀内涵、汽车工程内涵、汽车技术内涵和汽车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建设了课程思政体系。
上述教学改革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但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实习资源相对匮乏。本文基于高校所在城市有限的企业资源开发思政元素,并融入认识实习的教学过程,对机械类认识实习融入城市特色思政元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将以柳州工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介绍对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探索。
二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一) 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
针对认识实习的教学特点,可以通过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的方式来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建立思政元素资源库的本质是带队教师针对实习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有组织的集体备课,带队教师之间互通有无,从而避免重复讲同一个案例,又可以扩大思政案例库。建立资源库时尽可能挑选“与高校所在城市(柳州)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思政库资源(表1)。这样在融入思政教育时更自然,效果更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根据城市资源特点建立思政资源库。
1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的足迹,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拥有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机械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柳州考察,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视察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搞虚的,也不可能单一化,基础必须扎实。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13]”视察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13]”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视察柳州时的足迹,认识实习通过参观柳工、柳州螺蛳粉装备生产企业,一方面可以讲解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现场给同学们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大新闻,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利用线上授课平台,建立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库
由于认识实习的教学环节发生在参观企业的现场,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短。为了弥补此不足,利用雨课堂、智慧树等线上授课平台搭建了线上课程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前沿科技”和“大国成就”两个单元。“前沿科技”主要收集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前沿技术。由于认识实习参观的企业均是本地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技术不一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此单元的目的是弥补学生仅通过参观当地企业无法获取的最前沿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的缺陷。“大国成就”主要收集我国在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这些视频资源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比如,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的纪录片《大国重器》,反映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讲述中国建设者和科研人员在高铁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纪录片《中国高铁》,反映国内五大重点尖端科技工程的纪录片《超级工程》等优质纪录片。
3 利用实习企业特点,提炼贴近生活的思政元素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因此增强学生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意愿,提高学生在当地的就业率也很重要。在安排认识实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对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介绍,增加学生对所在城市自豪感的培养。
比如,安排学生到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了解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了解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柳州精神”,从而增加学生对城市的了解深度。
参观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时,除了了解预应力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制造工艺等,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欧维姆公司取得的成就。该公司研发的预应力拉索是世界最高应力幅拉索,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天眼”天文射电望远镜和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并将这些参观与线上资源库中纪录片的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融入大国工匠的思政元素,从而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参观上汽通用五菱时,还可以介绍该公司在新冠感染疫情期间,用76小时自主完成设计、制造的广西第一台全自动化口罩机,并受到《新闻联播》报道的故事。通过介绍五菱公司“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企业文化,融入“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思政教育元素。
4 邀请优秀校友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认识实习的参观过程中一方面由带队教师讲解,另一方面邀请实习单位的优秀校友作为讲解员。除了介绍专业知识,还可以介绍关于创新创业、技术现状、就业知识、校友成长经历、企业发展史、劳动教育、工程伦理、安全教育和职业操守等内容。之所以邀请校友去宣讲,是由于校友与学生之间更亲近,从而更容易使安全教育、职业规范等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实习当中。另外,校友也更能理解学生的心态,在讲解过程中也会更加切合实际。通过现场讲解,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介绍企业发展史,特别是企业家的创业史,融入创业、就业教育,利用身边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认识实习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实习动员、往返途中、企业现场参观和课程考核等环节。针对认识实习的上述教学特点,可采用下述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
实习动员环节一般采用在教室集中宣讲的方式进行。主要集中讲解实习安排、实习要求、课程考核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在这个环节会介绍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库,要求学生在实习空余时间完成视频资源的网上自学。由于视频资源较多,不要求学生全部看完,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达到规定的学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