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视角下工科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分析

作者: 杨曦晨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同时,国家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了契合国家的发展需求,高校育人应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传统高校教育体系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难以满足学生愈发全面、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恰当的班导师选拔体系能够有效选择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水平的班导师。另外,班导师能够深入接触班级同学,更好掌握学生动态,更好设计育人方案,做到知其惑授其业。最终做到有效协同教育的各个环节,保障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

关键词:育人;工科;班导师;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161-04

Abstract: Educa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the fulfillment of our long-range mission. Currently, 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school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of history. Meanwhile, the thirst for excellent talents is stronger than ever.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problem of "who to train, how to train and for whom to train" should be clarified during college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The three educational roles are responsible for ideological mora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daily life, respectively.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 increasingly comprehensive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 system for college class tutor can effectively select class tutor with both hig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morality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llege class tutor can gain in-depth contact with the class students. On this basis, the better education program can b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to solve their doubts. Finally, all aspects of college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and the education quality can be demonstrated in all education staffs, whole education process and all education aspects.

Keywords: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s; college class tutor; talent cul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设计合理的育人方案之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搞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

我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部在2022年5月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 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到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需要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为国家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2]。这就要求高校育人贯彻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确定新的教育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新的育人思路,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国内外新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育人体系[3]。

育人首先要育思想,在教育专业知识之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高校育人如果脱离了“四个服务”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就无法充分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容易成为西方教育的翻版。高校教育由教育体系内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支撑,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思想上的统一,以“九个坚持”作为行动指南,在育人中切实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5]。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高校育人体系需要紧跟时代进行迭代更新,在育人体系建设时必须遵循“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全员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在育人的全方位和全过程[6]。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育人体系更新时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筛子”,及时调整不适应、不适合新发展理念的部分。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以新理念作为育人体系更新的指挥棒,在原有体系中加入新的、先导性的理念,最终构建新时代高质量高校育人体系。

高校育人涉及学科属性多样,大学教育不可能存在普适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7]。高校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科差异,针对学科特性设计更合适的育人体系。工科专业知识更新较快,教学工作中涉及较重的工程实践内容。高校工科教育工作者应充分结合自身在工程技术研究、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及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获得的能力并凝练入育人体系中[8]。

高校工科教学中专业课教学在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四年中会大量接触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工科育人环节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9]。专业课教师不应仅专注于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日常的教学课堂内,自觉、积极地进行专业课思政体系建设。对于高校工科教育体系而言,专业课教师在担任班导师职务上具有先天的优势。班导师需要具备“导学、督学、助学”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些传统教育角色的重要补充。专业课教师担任班导师符合全员育人的倡导,能够形成生活培养、课堂教学以及思想引导全过程的育人环节,满足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全方位育人的需求,最终形成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高校育人必须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育人以德为先方可确保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育人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立德”为中心,根据工作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覆盖全领域、全要素的育人体系。高校育人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班导师能够更好地接触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动态,是传统教育角色的重要补充。对于班导师工作,应该依据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规则和考核标准,设计持续改进策略,探讨完成班导师工作模式。

一  班导师选拔与职责划分

高校育人需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高校校园内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教育场景需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班导师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思想,需要在教育工作者中优中选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专业并不了解,很难了解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实际需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严重脱节会使得思政教育变成空谈而无法在学生中形成共鸣。一方面,学工辅导员与学生数量上的配比无法实现学生状态的实时跟踪,难以满足当前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学生综测评价、奖助学金评价和生活服务已经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辅导员难以兼顾班导师工作。专业课教师作为专业课堂场景的掌控者能够有效挖掘本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资源,从课程历史、课程应用以及课程发展的角度在专业内容外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同时,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能够利用专业课堂形成的惯性发挥有效引领作用。专业课教师相较于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无可比拟的学科背景优势,能够解答学生所关注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就业形势等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天然信服前辈经验。专业课教师能够总结历年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沟通引导,真实案例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共鸣,潜移默化地赢得学生的信任感。综合而言,班导师适合在专业课教师中进行选拔。班导师工作的主体是班导师本人,缺乏工作主动性会导致班导师工作落入形式主义。为了充分激励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班导师需通过双向选择进行选拔以确保待选人员本人有承担工作的意愿。单纯的热情并不能保证班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班导师选拔时需要明确班导师的选拔条件。班导师选拔条件的设置需要注重思想政治、专业技术、协调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维度。

班导师需要区别学工干部侧重生活组织管理与指导,也不能和普通专业课教师一样仅专注课程教学和学风建设。班导师需要在突出专业性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思想品德引导。具体来说,班导师在工作中需要在开学初为学生做好入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工作,协助学生了解学科内涵,熟悉在校期间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前说明入学后的重要时间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业规划,依据在校期间跟踪情况不断调整。班导师需要利用自身专业背景和经验为学生说明本学科就业领域、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帮助学生确立考研、出国或就业的长期目标并对特定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工科学习需要理论和工程并重,班导师需要培育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思维的能力,鼓励并协助学生加入相关研究课题组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工科竞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突破的重要机会,班导师能够借助自己的专业背景协助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同时,班导师能够与学生紧密接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与学工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形成联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二  班导师育人体系建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