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进程及趋势
作者: 张琼
摘 要: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导学关系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研究主题重点分布在导学关系本质、理论基础、效能及作用方式、实践现状和优化策略等方面。研究主题的演进遵循研究生教育政策调整的路径,呈现这样的特点,早期关注导学关系内涵和现状,中期探寻导学关系异化的成因及策略、关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并且理论支撑更加丰富,近期呈现研究方法更加多元、更加聚焦导学关系对立德树人和博士生群体的影响。未来研究趋势在于强化研究的持续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国际化,重点关注导学关系对导师群体的影响、专业学位博士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导学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关键词:导学关系;研究生教育;可视化分析;进程;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012-05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visual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tutor in China since the Third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was held in 1999, and finds that th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nature, theoretical basis, effectiveness and mode of action, practical statu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evolution of the research theme follows the path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olicy, showing such characteristics, early attention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middle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and more rich theoretical support. Recently,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mor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the moralistic and doctoral groups. The trend of future research is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ility, systematicness, predic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learning guidance relationship on the tutor group,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professional doctor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learn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ostgraduate education; visual analysis; process; trend
导师与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主体,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关系,深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关于导学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一直被学术界关心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由不和谐导学关系导致重大社会事件的信息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对导学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中国知网中导学关系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梳理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一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词为“关系”并含“研究生”“导师”,时间范围为2002—2022年(因2000年、2001年未搜索到专门论述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文献,故设定检索时间从2002年开始),来源类别为“CSSCI”和“北大核心”,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筛选,人工剔除机构介绍、会议通知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后获得306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传统的文献综述方式获得某个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脉络与关键节点的全景式关照,并非易事。随着信息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式由描述内容、信息计量向知识图谱范式转变。因此,本研究立足知识图谱理论,运用美国华裔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发文年度基本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数据源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把握关于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并遴选出该主题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二次阅读分析。最后对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节点词汇突现分析,梳理该主题研究热点的时序变迁,通过对热点研究变化历程的分析,探索未来关于该主题的研究趋势及走向。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 导学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况
根据文献数量分析,发文量从2002年不足5篇到2022年的30余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反映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更加多元,研究生教育两大主体的关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二) 导学关系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凝练着研究的中心主题,是分析相同领域研究内容的重要抓手。在导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去掉一些同义词,共得到423个关键词节点和585条关键词组成的连线。
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排序,“导学关系”“研究生”“博士生”等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属于核心关键词。其他高频关键词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从“培养质量”“创新能力”等关键词来看,着眼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导学关系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立德树人”“心理健康”等关键词来看,学界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学术指导、思想政治品格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影响;三是从“影响因素”“培养模式”等关键词看,对于导学关系成因的分析和对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路径探索,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四是从“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等关键词来看,研究导学关系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五是从“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等关键词来看,导学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撑不断拓展。
(三) 导学关系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与讨论
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将联系密切的节点聚在一起形成类团,这些聚类反映目前导学关系研究热点的现状,包括“研究生培养”“师生关系”“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导师”“创新能力”“立德树人”“影响因素”“培养机制改革”“隐性知识”“专业学位”等。结合对相关文献的二次阅读,目前导学关系的研究大致包括本质溯源、现状分析、路径探究等方面。
1 导学关系本质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共同体”“双主体”“导师制”“契约关系”“雇佣关系”等。主要是对研究生导师制度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影响的研究中,探求导师制度既有一脉相承的价值,也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既有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中呈现的共性,也有文化差异中的中国特色。比较明显的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导学关系本质的研究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最初觉得理所当然的师徒制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和师门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不断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意义,已不足以支撑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愿景,引发了研究的多元化建构。
2 导学关系理论基础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主体间性”“主体性”“导师角色”“交往理论”等,随着研究生教育经历停止、恢复、快速发展的阶段,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学界的研究视域进一步拓展,不囿于研究生教育本身,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对导学关系的内涵、问题及举措等进行剖析,探究研究生和导师交往中相互影响的作用因素,探究在不同理论指导下导学关系的逻辑维度和内涵意蕴,并且探索和谐导学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的实践路径。
3 导学关系效能及作用方式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博士教育”“创新氛围”“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抉择”“心理健康”等。结合文献可以看出,较多的研究以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养成、科研能力提升为切入点进行导学关系的研究,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尤其关注导学关系对博士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影响。也有一部分研究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的影响。导学关系的作用机制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大多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单向影响,较少研究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导师的影响;较多关注对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影响,较少关注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品德气质的影响。
4 导学关系实践现状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关系异化”等。从研究视角而言,实践现状的研究,经历了“导学关系有哪些模式”“为什么产生了导学冲突”“导学关系异化的原因是什么”“导学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演变过程。从研究方法而言,由相对单一的问卷调查法向形式多样的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转变,以期从更加多维的角度全方位探讨导学关系的生成机理及运行机制。
5 导学关系优化策略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团队模式”“教育科研团队”“同门支持”等。大致看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团队育人,研究团队组织氛围对导学关系的影响,进而对研究生的影响,并且由自然科学的实验室,扩大到对人文社科师门文化的关注。另外,较多的研究侧重于从学校管理、导师管理、研究生管理角度提出优化导学关系的策略建议。
(四) 导学关系研究的演进历程
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演化情况,本研究运用CiteSpace生成了突现节点词汇图(图1),通过考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探测出频次变化率最高的关键词,初步彰显导学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结合对文献的二次阅读,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段内导学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演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