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设体系构建
作者: 孙中伟 李晨静 商哲 郑红娟 赵晴 陆璐 周孟洋 白龙摘 要:探讨面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设体系构建问题,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石家庄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解析专业发展演变、社会经济背景和教育政策导向基础上,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并参照《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构建出主要由明确专业优势与发展定位、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全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素能和不断完善质量保障机制7部分构成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石家庄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029-04
Abstract: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for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policy orientation, draws on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refers to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 Taking the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seven parts: clarifying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optimizing training plans and teaching outline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arrying ou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all aspects, actively carrying ou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Keywords: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construction system;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专业是连接学生、教师、学科与教学设施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专业结构设置与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效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科专业和教育是大学的根与本,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和纲举目张作用[1],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最关键、最迫切和最受关注的环节。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启动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由于“双万计划”启动时间较短,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截至2023年9月30日,以“一流本科专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篇名”精确检索,共显示375条结果。成果涉及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两个等级,专业建设路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双创教育等多方面。2019—2021年,地理科学类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分别为33、45和45个,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则更多些。目前,关于地理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国家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尚属空白,但出现了少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不同高校培养方案比较[2]、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探索[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改革[4-6]、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7-8]、校企合作[9]、中外合作办学[10]和学生制图能力塑造等[11]。
河北省现有6所高校招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其中,河北师范大学和石家庄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石家庄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6年入选学校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教师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尝试构建面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设体系,力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供其他高校专业建设参考。
一 社会经济背景和教育政策导向
(一) 专业发展演变
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必须首先明确其发展演变,特别是设立初衷。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起源于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理科本科基本专业目录》中地理学类5个本科专业之一的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从最初起源来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立初衷就是要满足社会需求、展现学科应用性,强调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的融合。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专业,尝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进行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虽然自1987年的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到2012年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经历数次拆并和名称变化,但其设立初衷始终未有大的改变。
(二) 社会经济背景
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必须明确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即社会需求。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来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主要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培养能够胜任“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可以从事旅游规划等相关工作。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2];国家层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从河北省层面来看,河北省教育厅于2021年11月29日发布了《河北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指出包括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内的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应为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13]。
(三) 教育政策导向
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必须明确教育部政策导向,其决定着专业建设规范和教学改革方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和质量提升,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政策措施。其中,《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确定了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高水平本科教育发展的总基调,包括“立德树人”“四个回归”“三全育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协同育人”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及推行多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都在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要求扎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发布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教育部“双万计划”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并印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14],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参照。
二 构建面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体系
(一) 明确专业优势与发展定位
石家庄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明确专业优势与发展定位。在专业优势方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在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该学院以中学地理师资培养起家,底色和优势皆集中于地理学。现有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人文地理学”,河北省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地图学》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其地理学综合实力在省内仅比河北师范大学弱。在发展定位方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面向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需求,并符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综上,石家庄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应坚持以地理学为基础和优势,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省,主要培养适应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目标是建成河北省内一流甚至领先,在国内具有办学特色及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二) 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石家庄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成效和育人质量的基本保障是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由于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以及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思路已被广泛认可,因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也据此展开。①按照专业认证思路和专业发展定位,确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省,服务于全省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专业技能训练,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同时,细化出了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5个分目标。②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确定了综合知识体系、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项目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运营与管理和终身学习等12个毕业要求,并给出“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对应矩阵。③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了课程体系,并给出“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对应矩阵。④根据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对应矩阵,编制了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学习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学习内容及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考核及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成绩评定、推荐书目及课程资源、课程大纲制定依据7部分的课程大纲,且每章学习目标分为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类目标。⑤从2020级学生开始坚持计算课程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和培养目标达成度,为培养方案持续改进奠定基础。